乾隆死後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獄,嘉慶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已影響2.69W人 

顒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高壽89歲的太上皇乾隆皇帝駕崩。

在乾隆死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嘉慶皇帝就完成了對乾隆寵臣和珅的抓捕、判決及賜死的流程。

嘉慶迅速地搞掉和珅,主要有三個目的。

其一是立威,乾隆死了,他正式掌權,需要讓百官知道,自己是個真正的皇帝了,拿一個乾隆寵臣立威,再好不過。

其二是甩鍋,嘉慶元年,在川陝楚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這事不能讓死去的乾隆背鍋。

於是,這口鍋就讓和珅替寵信他十幾年,給了他榮華富貴的乾隆去背。

在嘉慶親口宣佈的和珅的罪名中,就有說是因爲和珅的剝削,導致白蓮教起義爆發這一條,即“層層朘削,皆爲和珅一人”。

其三是斂財,“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並非虛言,但嘉慶需要和珅的財富也不是爲了自己享受,他需要更多的錢充當軍費。

鎮壓白蓮教起義需要大量的錢財,沒有什麼比抄一個善於理財的和珅的家來錢更快了。

看似權勢滔天的和珅,在嘉慶對他的處置行動面前,毫無反抗能力,保不住自己的錢,也保不住自己的命。

和珅成爲乾隆寵信的臣子,時間長達十多年,也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勢力圈,嘉慶粗暴地賜死和珅,難道不怕他多年以來培養的勢力反彈嗎?

乾隆死後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獄,嘉慶是如何做到的?

從結果來看,嘉慶是不怕的,和珅及其能掌控的勢力,在嘉慶以皇權的名義,下達的命令面前,只能束手就擒。

當然,嘉慶爲了保證朝堂的穩定,也把矛頭只對準了少量人,沒有搞大規模牽連,防止了和珅集團的狗急跳牆,這是維穩需要。

但歸根結底,是和珅及其經營的勢力,無法對皇權有任何威脅,而這個底子,是乾隆皇帝在世時就打好的。

乾隆寵信和珅,但沒有到連最重要的權力都放手的地步,他晚年怠政,可也始終把人事權及處置大臣、賞罰大臣的權力牢牢地捏在手中。

這幾項事權不下放,大臣們畏懼的就只能是皇帝,只有皇帝才能決定他們前途和命運。

或許和珅能借助乾隆對他的寵信,以及自己掌握的權力,對部分無關緊要的職位有影響力和決定權,但重要職位的任免和賞罰,他是拿不到手的。

這其實就是乾隆一直以來堅持的理念,即皇權要“乾綱獨斷”。

在《乾隆實錄》中,記載有乾隆說的一段話:

朕乾綱獨斷,太阿從不下移,現在內外大臣,俱朕親加擢用,不特不敢如前明之嚴嵩輩盜竊威柄朋比爲奸,即本朝康熙年間明珠、徐乾學等私相交結,少通饋遺。雍正年間及朕乾隆十年以前鄂爾泰、張廷玉等等素知謹慎,尚不免稍存門戶之見,此時諸臣中亦無一略似彼二人者。

乾隆對如何駕馭臣子有他自己的一套,他絕對不會允許出現如嚴嵩、明珠、鄂爾泰、張廷玉這樣影響到皇權威權的臣子出現。

乾隆也是通過始終掌握着人事權、賞罰權這些重要權力,使得權臣無法出現,有“乾綱獨斷”的乾隆,和珅的權力就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中。

而基本底線就是,和珅可以有一定權力,可以斂財,可以一定程度的結黨,但只能在皇權的掌控之下。

另外,在乾隆朝晚期,和珅也並非是唯一受乾隆寵信的臣子,從制衡的角度來說,喜歡掌控一切的乾隆,也不會讓和珅一家獨大。

比如嘉慶二年時(公元1797年)纔去世的阿桂,就是乾隆用來制衡和珅的重要棋子之一。

如《嘯亭雜錄》中記載阿桂跟和珅的關係時就是這麼寫的:

乾隆死後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獄,嘉慶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阿文成公與和相同值軍機大臣十數年,既薰蕕不相合,乃除召見議政外,毫不與通交接。凡立御階之側,公必相去十數武,愕然獨立。和就與言政事,公亦漫應之,終不移故處也。

阿桂跟和珅政治對立十幾年,兩人關係最對立的時候,同爲軍機大臣的他們,甚至都不願意一起在軍機處辦公:

每日惟召見時聯行在而入,退則各還所處,雖亦有時暫至軍機處,而事過輒起。

阿桂跟和珅互相之間的這種態度,乾隆肯定喜聞樂見,甚至會予以默默的支持。

除阿桂外,在乾隆朝晚期,還有王傑、朱珪、董誥等重臣,都是和珅的政敵,也都受到乾隆的重用。

和珅搞不定這些人,就無法成爲真正的權臣,朝堂上的低級官員要依附的對象,能有許多選擇,和珅做不到一家獨大。

也有文章說和珅是權臣,其實是有些名不副實的,乾隆座下無權臣,和珅只能算是寵臣。

當嘉慶要處置和珅時,和珅或許有一些黨羽,但反和珅的團體及人數卻更多,和珅及其黨羽又如何能對抗大多數?

而始終讓和珅只能成爲少數的掌控者,是寵信他的乾隆,乾隆再寵信一個人,也不可能讓他有能夠威脅到皇權的實力。

有乾隆爲皇權打下的好底子,嘉慶要對付和珅,就是手到擒來,嘉慶根本就不擔心和珅及其多年培養的所謂勢力的反彈。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