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魏武卒能打敗五十萬秦軍,卻打不過白起十萬秦軍

本文已影響2.94W人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白起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古代戰爭史上,如果非要排出前十的特種兵部隊的話,吳起手中的魏武卒絕對可以名列其中。我們翻開它的履歷會發現,吳起帶領的魏武卒戰績相當華麗: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不分勝負)。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1、陰晉之戰:秦惠公表示我能反殺,結果……

秦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魏武卒與秦國在河西之地交戰時,魏國派吳起領兵伐秦,奪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讓秦國失去了向東邊發展的機會,只能坐以待斃。

失去河西之地後,秦國一直想要奪回來,秦惠公多年來一直失利,後來乾脆集兵50萬,攻其利於一役。事情的結果出乎所有的人意外,以五十萬秦軍對戰五萬魏武卒,他們被吳起率領的五萬大軍給敗了,並且被魏國逼近了關中腹地。

《吳子·勵士》:於是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衆。

五萬魏武卒能打敗五十萬秦軍,卻打不過白起十萬秦軍

陰晉之戰,是秦國在戰國時代最不利的那種開局,當時河西之地對於秦國來說如同咽喉一般,吳起的做法,就好像讓秦國這個昔日強國成爲了魏國崛起的踏腳石——還是以五十萬秦軍的慘敗,成就魏武卒五萬不可敵的威名。

諸侯對於秦國的態度,也大爲轉變,都愈發“卑秦”。

這是與魏武卒有關的第一個“我能反殺,反被殺”的案例,咱們接下來聊聊第二個——魏武卒的恥辱柱(覆滅篇)。

2、伊闕之戰:魏武卒聯軍24萬人pk白起十萬人

如果說陰晉之戰是秦國的恥辱,那伊闕之戰便是魏武卒的墳墓,並且雙方兵力對比是24萬比10萬,還是當世最強特種兵之一的魏武卒帶頭。

五萬魏武卒能打敗五十萬秦軍,卻打不過白起十萬秦軍 第2張

伊闕之戰韓、魏、東周聯軍以魏國名將公孫喜領頭,韓軍主將暴鳶爲副將,東周嘛……打醬油的,秦國這邊是人氣殺神白起。

《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繕兵》:伊闕之戰,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衆。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爲鋒。二軍爭便之利不同,是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並銳,觸魏之不意。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關於伊闕之戰的史料記載中,提及魏武卒失敗的原因很簡單,我綜合了一下總結出了五點:

一、韓魏聯軍主將各有小心思,都想對方做炮灰,最終被白起各個擊破;

二、韓魏聯軍對戰爭局勢估計不足,產生了輕敵的想法,都認爲24萬打10萬穩操勝券;

三、韓魏聯軍沒有秦國士兵死戰的銳氣,他們的軍功封賞不如秦國軍功爵制更能激發士兵戰鬥積極性;

四、經過長年累月的戰爭,秦國國力已經超過魏國許多,魏武卒實力大不如以前;

五、魏國主將公孫喜沒想到秦國會採取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的套路。

五萬魏武卒能打敗五十萬秦軍,卻打不過白起十萬秦軍 第3張

這一戰,既成就了白起赫赫威名,也讓魏武卒徹底淪爲了過去式……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昭王)十八年,客卿錯擊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

經歷了伊闕之戰後,韓魏兩國除了失去了伊闕的門戶,還損失了有生力量,再無阻擋秦國東進的可能性。

魏武卒的進場和退場一樣的令人驚歎,只是秦魏兩國的處境卻換了一下,這一次以爲自己能反殺的那一方是——魏國。

所以,反殺什麼的,都要有一個前提:穩住發育,別浪,我們能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