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穎貴妃是什麼來歷呢?

本文已影響2.6W人 

乾隆帝的穎貴妃是什麼來歷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昨天一篇文章介紹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說巴林氏是乾隆帝后宮中蒙古衆妃之首,出身高貴,雖然蒙古各部對清王朝的作用和意義已經不及清初那樣重要,但巴林氏依舊盛寵不斷。

不用看完都知道,該文作者怕是和某電視劇一樣,沒搞清楚什麼是蒙古八旗和蒙古藩部。那麼,猴格就來簡單聊聊清朝的那些蒙古族后妃們,哪些屬於旗內通婚,哪些屬於滿蒙聯姻。

乾隆帝的穎貴妃是什麼來歷呢?

01,蒙古八旗和蒙古藩部的區別

某熱播劇對劇中人物穎妃的設定是父親爲蒙古巴林王,身後有蒙古四十九部,實力雄厚,所以,穎妃在乾隆帝后宮那是底氣槓槓的,穎妃巴林氏真有那麼牛嗎?

當然沒有了,穎妃是蒙古人沒錯,但她父親並不是巴林王,她不屬於蒙古藩部的王公貴女,而是屬於蒙古八旗中的鑲紅旗,是旗人(劃重點),因此,她嫁給皇帝只不過是旗內通婚,而不屬於滿蒙聯姻範疇。

可能會有人迷惑,不都屬於蒙古人嗎?搞那麼複雜幹啥子?雖然,蒙古八旗和蒙古藩部,在民族上都——屬於蒙古族,但在其他方面上都是不一樣的,自然不能歸成一類。

首先在身份上:蒙古八旗是清朝八旗制度的組成部分,衆所周知,清朝的八旗分爲三個主體,即滿洲八旗、漢軍八旗,然後就是蒙古八旗,他們統稱旗人。

在清朝滅亡後,蒙古八旗後裔有的成了蒙古族,有的成了滿族,還有的成了漢族(當時都是自己自願報的嘛)。

蒙古藩部則是指以旗盟爲行政制度的蒙古部落,包含了漠南蒙古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漠北蒙古四盟四部八十六旗、漠西蒙古五部二十八旗。

清廷把臣服他的蒙古部落都拆成若干個旗,之後在旗上設盟,比如前面提到的巴林部,他就分爲左右兩個旗,又歸屬昭烏達盟,這就是蒙古藩部的旗盟制度,也就是現代概念上的蒙古族的前身。

乾隆帝的穎貴妃是什麼來歷呢? 第2張

其次在管理上:蒙古八旗和滿洲、漢軍八旗一樣,以八色作爲區別,即蒙古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每旗都由都統管理,都統下有參領,參領下有佐領,有世襲的世職,也有不世襲分屬公中的,職掌和滿洲八旗是一樣的。

旗人想出仕做官,有旗內的職官比如筆帖式、佐領、驍騎校等選擇,也可以做侍衛,還可以走科舉或者蔭官路線,比如同治帝的岳父崇綺就是走科舉考上狀元,成爲朝廷高官的。

蒙古藩部各旗則按地名和方位來命名,比如最知名的哲裏木盟,分爲科爾沁、杜爾伯特、扎賚特、郭爾羅斯四部,科爾沁部下又分左翼前、後、中、右翼前、後、中六旗,郭爾羅斯部下則分前、後二旗,杜爾伯特和扎賚特各有一旗,一共十旗。

每個旗都有世襲的旗主札薩克,爵位有汗(僅漠北外,蒙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一至四等臺吉或者塔不囊。

藩部王公子弟不用考慮出仕做官的問題,因爲他們生下來都有相應的爵位品級,最低也是四等臺吉或者塔不囊,相當於朝廷的四品官。

其三在生活方式上:蒙古八旗的旗人和滿洲、漢軍八旗一樣,定居在駐防城市裏,改變了以前的生活方式,語言、服飾和文化都發生滿化、漢化,到清朝中晚期,很多蒙古旗人子弟連蒙古語都說不好,完全被滿語和漢語取代,基本上融入滿族和漢族了。

而蒙古藩部則繼續之前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在牧地駐牧,被滿族和漢族融合比較少,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和文化。

以乾隆帝的穎妃巴林氏爲例,她家祖上原來屬於成吉思汗後裔巴林部屬人,在清朝立國之初,巴林部和翁牛特部(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後裔)有一部分被編爲牛錄,屬於蒙古八旗的鑲紅旗第二參領下第七佐領,穎妃的父親納親(那親)就擔任過佐領。

穎妃進宮是屬於八旗秀女的身份,而不是來自藩部的滿蒙聯姻。那麼,清朝有多少蒙古族后妃?其中哪些屬於旗內通婚?哪些又屬於滿蒙聯姻呢?

02,屬於滿蒙聯姻的蒙古后妃們

清朝近三百年的時間,後宮一共出了27位蒙古族的后妃,這些后妃中屬於滿蒙聯姻範疇的有21位,屬於旗內通婚的則只有6位。

屬於滿蒙聯姻範疇的21位后妃。

①清太祖弩爾哈齊(努爾哈赤)有2位:1-1,萬曆四十年(1612)四月,迎娶科爾沁部左翼後旗的明安貝勒之女,封爲側妃,這是首次滿蒙聯姻。

1-2,萬曆四十三年(1615)正月,迎娶科爾沁左翼前旗的孔果爾貝勒之女。

②清太宗皇太極有8位:2-1,萬曆四十二年(1614)六月,迎娶科爾沁左翼中旗的莽古斯之女,即16歲的孝端文皇后哲哲,後立爲中宮皇后,生育三個女兒:固倫溫莊長公主、固倫端靖長公主、固倫端貞長公主。

2-2,天命十年(1625)二月,迎娶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寨桑之女,即13歲的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後立爲次西宮莊妃,生育三女一子:固倫雍穆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固倫端獻長公主、清世祖福臨。

2-3,天聰初年,迎娶喀喇沁部之女,此女沒有留下多少資料,也沒有成爲高位階妃子。

2-4,天聰六年(1632)二月,迎娶扎魯特部的貝勒巴雅爾圖戴青之女,封東宮福晉,生育二個女兒:皇六女固倫公主、皇九女。天聰九年(1635)十月初七,以不遂皇太極心意被休棄,改嫁其舅家葉赫納拉氏的南褚。

2-5,天聰八年(1634)閏八月,迎娶林丹汗遺孀、阿巴亥部的博迪塞楚虎爾塔不囊之女巴特瑪,後立爲次東宮淑妃。

2-6,天聰八年(1634)十月,迎娶科爾沁部左翼中旗的寨桑之女,即26歲的海蘭珠,後立爲東宮宸妃,生一子即皇八子。

2-7,天聰九年(1635)七月,迎娶林丹汗遺孀、阿巴亥部左翼的札薩克卓哩克圖郡王額齊格諾顏多爾濟之女娜木鐘,後立爲西宮大貴妃,生育一子一女:皇十一女固倫公主、襄親王博穆博果爾。

2-8,崇德五年(1640),迎娶察哈爾部的奇壘氏之女,後封庶妃,生一女即皇十四女和碩恪純公主(建寧公主原型人物)。

③清世祖福臨有6位:3-1,順治八年(1651)正月,迎娶科爾沁部左翼中旗的卓哩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後立爲皇后,順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六廢爲靜妃。

3-2,順治八年(1651),科爾沁部左翼中旗的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的幼女進宮待年,後早亡,追封悼妃。

3-3-4,順治十一年(1654)五月,迎娶科爾沁部左翼中旗的鎮國公綽爾濟的兩個女兒,分別爲孝惠章皇后和淑惠妃。

3-5,順治中後期,迎娶浩奇特部的左翼札薩克多羅郡王額爾德尼博羅特之女,後追封恭靖妃。

3-6,順治中後期,迎娶阿巴亥部的一等臺吉布達希之女,後追封端順妃。

④清聖祖玄燁有2位:4-1,康熙初年,科爾沁部左翼前旗的三等臺吉阿鬱錫(札薩克多羅郡王孔果爾之孫)的幼女進宮待年,康熙九年(1670)四月十二早亡,五月初九追封慧妃。

4-2,康熙十七年(1678)左右,迎娶科爾沁部左翼中旗的達爾罕親王和塔之女,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二十八,冊封宣妃,乾隆元年(1736)八月初八薨。

⑤清高宗弘曆有3位:5-1,乾隆二十三年(1758)之前進宮,準噶爾噶勒雜特部的博爾濟吉特氏寨桑根敦之女,十一月十七封多貴人;二十四年(1759)十一月二十一冊封豫嬪,十二月十八日行冊封禮;二十八年(1763)八月二十八冊封豫妃,二十九年(1764)七月初四行冊封禮;三十八年(1774)十二月二十薨,年45歲。

5-2,乾隆二十四年(1759)之前進宮,和碩特部的臺吉烏巴什之女,即霍碩特氏,二十四年六月十九封郭常在,二十五年(1760)六月二十五日已經是郭貴人,二十六年(1761)八月二十六日急病死,九月初四追封郭嬪,二十七年(1762)五月,正式追封恂嬪。

5-3,乾隆二十四年(1759)之前進宮,拜爾噶斯氏的德穆齊賽音察克之女,二十四年六月十九封伊貴人,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冊封慎嬪,二十七年(1762)五月二十一日,行冊禮,二十九年(1764)六月初四薨。

從上面所列的五位皇帝迎娶的藩部后妃,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信息,這21位來自蒙古藩部的后妃們,越往後,地位就越低,越顯得無關緊要,這說明什麼問題?

當然是清廷對藩部的依賴性在逐漸減少,王公們和清廷的關係趨於穩定,再不用讓皇帝通過賣身,來鞏固籠絡藩部的王公們,當然也不用再給來自藩部的妃子們許以高位,那些王公們反而要在大皇帝面前誠惶誠恐求的娶皇家女了。

03,屬於旗內通婚的蒙古后妃們

除了來自蒙古藩部、屬於滿蒙聯姻範疇的21位后妃,清宮之中,還有來自旗內通婚的6位蒙古后妃。

①清高宗弘曆有2位:1-1,愉貴妃珂里葉特氏(1714-1792),即海佳氏,系滿洲旗分內的蒙古人,父親員外郎額爾吉圖。

大概在雍正五年(1727)之前,珂里葉特氏就進入高宗潛邸,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封海常在。乾隆二年(1737)五月十一封海貴人,六年(1741)二月初七,生皇五子永琪,二月十三晉封爲愉嬪,十一月二十二行冊封禮。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晉封爲愉妃,十月十七行冊禮;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薨,年79歲,六月追封愉貴妃。

1-2,穎貴妃巴林氏(1731-1800),系蒙古鑲紅旗人,父親是都統兼輕車都尉納親。

巴林氏大概在乾隆十三年(1748)之前進宮,封那常在,十三年四月十二,在高宗大封后宮時,被封那貴人(孝賢皇后死後一個月),十六年(1751)正月初二晉封穎嬪,六月初八行冊封禮;二十四年(1759)十一月二十一晉封穎妃,十二月十八行冊禮;嘉慶三年(1798)四月十五,晉封穎貴妃,五年二月十九薨,年70歲。

②清宣宗旻寧有1位:2-1,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1812-1855),系滿洲正藍旗人,後擡滿洲正黃旗,父親是刑部員外郎花良阿。

道光五年(1825)二月初九封靜貴人,年14歲,四月初四進宮,六年(1826)四月初七晉封靜嬪,十月二十三生皇二子奕綱,十二月初一行冊封禮。

道光七年(1827)正月十五晉封靜妃,四月二十行冊禮;九年(1829)十一月初七生皇三子奕繼,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生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十二年(1832)十一月二十一生皇六子恭親王奕。

十三年(1833)八月十五晉封靜貴妃,十四年(1834)十一月初三行冊禮;三十年(1850)正月二十一尊封康慈皇貴太妃,咸豐元年(1851)三月十五行尊封禮。咸豐五年(1855)七月初一尊爲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崩,年44歲,後追諡爲孝靜成皇后。

③清穆宗載淳有2位:3-1,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1854-1876),系蒙古正藍旗人,父親是戶部尚書崇綺。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三,選秀定爲皇后,九月十四冊封皇后,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駕崩,十二月十九被尊封爲嘉順皇后,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暴崩,年22歲,後追諡爲孝哲毅皇后。

3-2,恭肅皇貴妃阿魯特氏(1857-1921),系蒙古正藍旗人,父親大學士賽尚阿,三哥崇綺,侄女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三,選秀指定爲珣嬪,十月二十八行冊封禮,十三年(1874)十一月十五晉升珣妃。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初一,晉封珣貴妃;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五,被尊爲皇考珣皇貴妃,1913年二月初五,爲莊和皇貴妃,1921年三月初七病死,年65歲,被追諡爲恭肅皇貴妃。

④清遜帝溥儀有1位:4-1,鄂爾德特文繡(1909-1953),系蒙古鑲黃旗人,父親內務府主事鄂爾德特端恭。

1922年溥儀選妃時被選中,十月十二進宮,十月十三大婚;1931年七月十二離開溥儀,申請離婚,九月十三溥儀登報廢文繡爲庶人,1947年與劉振東結婚,1953年9月17日病逝,年45歲。

從上面所列的六位蒙古族后妃的情況看,很明顯,出身八旗的她們和滿洲、漢軍八旗的閨秀們,沒什麼區別,都是按部就班的參加選秀、入宮,或有寵,或無寵的在後宮度過一生,平平淡淡索然無味。

蒙古八旗和蒙古藩部其實很好區分的,只看他們父輩家人的官職爵位,就一目瞭然的,比如說某蒙古族妃子,是什麼親王或者郡王或者臺吉、塔不囊之女,那必然是來自藩部的閨女;要是說某蒙古族妃子,是什麼員外郎、都統、大學士家的女孩,那必然是旗人。

別再看到一個博爾濟吉特比如孝靜,就覺得她來自科爾沁王公之家,看到一個巴林氏穎貴妃,就覺得她是巴林王之女(有對真正的巴林王感興趣的嗎?),認爲她們背靠蒙古四十九部,多麼牛氣哄哄,其實她們只是旗人格格,和藩部的王公貴族勢力沒一毛錢關係。

寫網文小說、拍架空電視劇的隨便瞎編也就罷了,但要是寫歷史文章,還是要多看史料,不要誤導他人、以訛傳訛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