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百惠是不是楊貴妃後裔?歷史上的楊貴妃最後結局怎麼樣?

本文已影響3W人 

  陳凱歌導演的賀歲片《妖貓傳》,於本週五全國公映。這部電影展示了璀璨輝煌的盛唐氣象,隨着電影的上映,楊貴妃又被大衆所關注。她香豔的宮廷生活、謎之死亡,以及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塑造出來的與玄宗“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悽絕愛情都令人想一探究竟。

楊貴妃名玉環,原籍華陰縣,屬於弘農楊氏,漢代以來就是望族。家族中出過不少達官要員,宮廷后妃。初唐大詩人楊炯、武則天的母親、玄宗的元獻皇后(肅宗生母)等也都出自這個家族。但一個大家族中各房發展也不均衡。楊玉環的父親只是個小官,卒於四川任上。楊玉環出生於四川,父母雙亡後,被河南任職的叔父收養。

山口百惠是不是楊貴妃後裔?歷史上的楊貴妃最後結局怎麼樣?

開元二十二年,楊玉環十六七歲時,嫁給了比她小一兩歲的壽王。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壽王在東都洛陽陪玄宗出行,看到了街市人羣中的楊玉環,由此生情。

在玄宗衆多的皇子中,壽王頗有來歷。壽王的母親是武惠妃。

武惠妃死後,玄宗感到無比寂寞。玄宗高大威猛,身強體健,四五十歲時還能和駙馬們一起打馬球,想必受不了長夜漫漫。兩年後,開元二十八年十月,高力士安排楊玉環和玄宗在華清宮見面。華清宮有溫泉,從開元十一年設立後,玄宗冬天總要去一趟。白居易詩中所說“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除了“春寒”實爲“冬寒”,其他細節應該比較合乎當時的情形。玄宗一見“姿質豐豔”的玉環,立即傾心。

公平地說,無論楊玉環是否願意從壽王妃變身玄宗的貴妃,她根本沒有選擇權。壽王亦如是。於是,從華清池回去後,楊玉環主動提出入道,離開壽王府,在宮中道觀修行伴駕的就成了“太真”。當了一年多道姑後,玄宗令其還俗,並將開元年號改完天寶,將玉環視爲天賜之寶。

天寶四載,楊玉環被正式封爲貴妃。。延遲三年是由於開元二十九年寧王薨。壽王以寧王爲養父,守孝三年。守孝結束後,玄宗爲壽王再選壽王妃,由是耽誤了玉環到貴妃的進度。可能懶得改年號了,玄宗特意規定,以後天寶紀年不用年,而用“載”。

兩人花前月下,四處秀恩愛。禁中新栽牡丹盛開,玄宗月夜與貴妃賞花,並召梨園樂人伴駕。但玄宗以“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爲由,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時任翰林學士的李白,令李白作新詞,李白即爲牡丹和貴妃寫了三首著名的《清平調》。

在十幾年卿卿我我之後,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攻破潼關後,玄宗在一個清晨帶着貴妃和楊氏兄妹及少數親信逃離長安。逃到馬嵬坡時,兵士不肯前行,要求處死楊氏兄妹,包括貴妃。玄宗賜白綾,高力士監督或者“幫助”貴妃縊死。和武惠妃一樣,楊貴妃亦死於38歲。

楊貴妃死後,玄宗自然是各種思念。此後7年,玄宗駕崩。再14年,壽王薨。

楊貴妃和玄宗的生死情仇被白居易寫入《長恨歌》,又被他的朋友陳鴻寫成“傳奇”《長恨歌傳》。白居易的作品在唐代深受日本、朝鮮人喜歡,《長恨歌》傳入日本後,在日本廣泛地被傳播,並演化出多種故事。楊貴妃被說成從馬嵬坡逃離後東渡日本,在日本,又化身爲日本本地的神祇、天仙、觀音、女刺客、政治難民等等,還有了墓地、紀念的寺院,並有多種文學、文獻、繪畫表現。楊貴妃和徐福、吳太伯成了在日本最受敬仰的中國人,甚至連山口百惠都曾經說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

這也就可以理解爲什麼現在又有了日本作家所寫的《妖貓傳》。玄宗崩後10年,白居易出生。大約34歲時,白居易作《長恨歌》。白居易之外,唐代不少詩人都寫過關於楊貴妃的詩,有的是持否定態度,有的是對貴妃心存同情。

最早否定楊貴妃的詩人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前,杜甫就針對楊家兄妹的不可一世寫過《麗人行》,“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馬嵬坡兵變半年後,杜甫在投奔肅宗的途中被叛軍抓至長安。舊地重遊,面目全非,他作了《哀江頭》:“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明眸皓齒的楊玉環慘死,成了孤魂野鬼。而玄宗一路西逃,入劍閣。曾經的恩愛化爲烏有,陰陽相隔。

又過數月,杜甫寫《北征》,“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批判性更強,將貴妃比作褒姒、蘇妲己,贊同馬嵬兵變的大將陳玄禮。

李益《過馬嵬》之“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劉禹錫《馬嵬行》之“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杜牧《過華清宮》之“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羅隱《馬嵬坡》之“從來絕色知難得,不破中原未是人”等,皆指責楊貴妃是紅顏禍水。鄭畋的《馬嵬坡》則讚揚賜死貴妃是聖明之舉,否則玄宗就要步陳後主的後塵,“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

山口百惠是不是楊貴妃後裔?歷史上的楊貴妃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2張

但是李益的另一首詩《過馬嵬》中對楊貴妃又表示出同情,“漢將如雲不直言,寇來反罪綺羅恩”。徐寅《馬嵬詩》之“張均兄弟皆何在,卻是楊妃死報君”、高駢《馬嵬驛》之“玉顏雖掩馬嵬塵,冤氣和煙鎖渭津”,韋莊《立春日作》之“今日不關妃妾事,始知辜負馬嵬人”等,亦流露出爲貴妃之死感到冤枉的情感。

李商隱的兩首《馬嵬》則是對玄宗、玉環之愛情的悲哀表達出無奈、憐憫,一句“如何四紀爲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是點睛之句。一紀爲十二年,玄宗當了四十五年皇帝,以四紀虛指。莫愁是古代洛陽的美女。同爲美女,莫愁十五嫁入盧家,十六歲生孩子,和丈夫美滿幸福,而玉環卻慘死馬嵬,屍骨無存。

關於馬嵬兵變和貴妃的傳說廣見與詩詞、小說、劇本,上文提到的之外,還有如《楊太真外傳》、《梧桐雨》、《長生殿》等。可惜再多的語言描述也難以還原彼時的濃豔繁盛,亦無從體會那段“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情感。無論《妖貓傳》如何窮盡想象,終是一場虛擬,所有的真實都已經化作煙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