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鄧鐵梅:爲國不惜五尺軀的義勇軍名將

本文已影響4.25K人 

鄧鐵梅(1893—1934),出生於遼寧本溪。1931年10月下旬,鄧鐵梅成立“東北民衆自衛軍”,在丹東、鳳城、岫巖、莊河一帶活動。1932年3月,東北民衆抗日救國會委任鄧鐵梅爲東北民衆義勇軍第28路軍司令。1934年5月30日晚,鄧鐵梅被沈廷輔帶領的僞便衣暗殺隊捕獲。1934年9月28日夜,鄧鐵梅在日軍百般勸降無效下被殺害。1935年共產黨發表的《八一宣言》中,稱他是“爲救國而捐軀的民族英雄”。1988年被追認爲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人物簡介

鄧鐵梅(1892年10月29日-1934年9月28日),出身鑲紅旗滿洲佐領,生於遼寧省本溪縣(今本溪市)磨石峪鄧家村,抗日將領。1898年進入私塾學習。1931年冬,曾任鳳城警察大隊長和公安局長的鄧鐵梅,深感亡國之痛,於10月下旬成立了“東北民衆自衛軍”。一個多月後,隊伍發展到2000餘人,活動在丹東、鳳城、岫巖、莊河一帶。他們到處襲擊日軍,解救抗日愛國同胞,震懾敵膽,鼓舞了人們的鬥志,吸引更多的抗日誌士參加到自衛軍中來。到1932年秋,東北民衆自衛軍已發展到1.5萬餘人,組成八個團,兩個大刀隊。九·一八事變後,鄧鐵梅返回鳳城,於1931年10月召集舊部150餘人,

抗戰英烈鄧鐵梅:爲國不惜五尺軀的義勇軍名將

在鳳城顧家堡宣佈成立東北民衆義勇軍,後改稱東北民衆自衛軍。到1931年12月份作戰人員已發展到1500餘人,建制上分3個大隊和一個大刀隊。1931年12月26日夜,東北民衆自衛軍兵分4路,第一路負責切斷電話線使鳳城守敵斷絕與安東(今丹東市)站的敵人聯繫;第二路在四臺子伏擊從連山關、雞冠山北來的增援之敵;第三路進攻火車站,消滅火車站守敵;第四路衝進縣城進攻日本守備隊和僞警察署。晚10時,戰鬥開始,次日凌晨4時結束。戰鬥共擊斃日軍10餘名,繳獲步槍300餘支,輕機槍3挺,迫擊炮2門和大批彈藥,搗毀了日僞行政機關。解救出監獄中的抗日人士50餘人。戰鬥結束後自衛軍退出鳳城。此次戰鬥的勝利使自衛軍的隊伍更加壯大。自衛軍編制由大隊擴編爲9個團。1932年3月,東北民衆抗日救國會派代表苗可秀與鄧鐵梅聯繫,救國會委任鄧鐵梅爲東北民衆義勇軍第28路軍司令。1932年5月,作戰人員發展到1.6萬人。1932年12月,日軍調集1萬餘人進行圍剿,由於自衛軍火力與指揮經驗的不足,自衛軍在圍剿只剩下5000餘人。1933年4月15日再次進行圍剿,日軍採用步步爲營,實行保甲連坐法,使自衛軍損失慘重,只剩下1000餘人。自衛軍只得化整爲零,進行遊擊戰。1934年5月27日,鄧鐵梅因患了痢疾,被祕密送到鳳城縣小蔡溝張家堡子一家張姓親屬家中養病,但被叛徒沈廷輔探知。5月30日晚,鄧鐵梅被沈廷輔帶領的僞便衣暗殺隊捕獲。1934年9月28日夜,鄧鐵梅在日軍百般勸降無效下被殺害。1935年中共發表的《八一宣言》中,稱他是“爲救國而捐軀的民族英雄”。1988年被追認爲革命烈士。

  重要事蹟

  組織東北民衆自衛軍

東北民衆自衛軍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丹東地區建立較早、影響較大的一支民衆抗日武裝,它的發起人和組織者是曾在鳳城警界任職多年的鄧鐵梅。

九一八事變時,鄧鐵梅正困居錦州。他親眼目睹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嚴重後果,無限憤慨地說,“政府無能當政,軍隊有土不守,真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於是,他拜見了正在錦州指揮防守的遼寧省警備處長黃顯聲,向其陳述了自己決意發動民衆進行武裝抗日的想法,當即得到黃顯聲的贊同和支持。黃顯聲還建議他回鳳城,利用其在鳳城人地兩熟的有利條件,組織民衆抗日武裝。

1931年10月初,鄧鐵梅攜同好友雲海青一道乘火車潛回鳳城,隨後便用走親訪友的形式在鳳西山區進行聯絡和串聯,密謀舉旗抗日之事。最後來到時鳳城四區小湯溝的顧家堡子。10月下旬的一天,鄧鐵梅在顧家大院召開大會,宣佈成立東北民衆自衛軍。會上,大家公推鄧鐵梅爲司令,並確定自衛軍的宗旨是“武裝抗日,保衛家鄉”。

自衛軍成立的消息對同仇敵愾的遼東民衆來說,無疑是一曲出征的戰歌,催發了無數愛國志士的熱血激情,四方鄉里前來投奔者絡繹不絕。到1931年12月中旬,隊伍已達1500多人。根據作戰需要,部隊編成三個大隊、一個偵察隊和一個大刀隊(或稱武術隊)。12月26日,自衛軍打響了抗日救國的第一仗-夜襲鳳凰城。此役,自衛軍不僅斃傷日僞軍50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搗毀了縣衙門,砸開了監獄,放出了“九一八事變”以來被捕的愛國志士,還砸了日本特務機關-平井藥房。這一仗打出了自衛軍的聲威,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

  領導自衛軍抗日活動

1932年3月,東北民衆自衛軍司令部移至尖山窯(現岫巖大營子鎮)。在此,自衛軍開始擴編。司令部下設八大處。時,東北民衆抗日救國會派苗可秀等人到鄧部考察,後將鄧部統編爲東北民衆自衛義勇軍第二十八路軍,任命鄧鐵梅爲司令。同年7月,自衛軍移師龍王廟。在此,鄧鐵梅進一步完善了自衛軍的組織機構,健全了司令部下設的八大處,又成立了5個局,建立了2個廠,還在抗區發行了與小銀元等值使用的軍用鈔票-老鄧票。此外,同年秋,鄧鐵梅還採納了總參議苗可秀的建議,在尖山窯成立了軍官學校。

自衛軍一成立,鄧鐵梅就向全體官兵約法三章:抗日救國,保民第一;不妥協,不投降;不擾民,不調戲婦女。爲部隊制定了四大綱領:智、勇、仁、信。提出的鬥爭口號是:不愛錢,不怕死,軍民一體,抗日救國,收復失地。要求官兵們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驚擾人,不欺負人。還要做到“三願”:願吃剩飯,願睡涼炕,願給羣衆幹活。爲確保這些規章制度得以實施,自衛軍還特設了軍法處和政治處,專門負責向官兵和羣衆宣傳抗日救國意識和自衛軍的宗旨、紀律,處理違紀官兵。人們擁戴這支隊伍,稱這支隊伍爲“冷飯隊”,冒着生命危險千方百計地幫助這支隊伍。而自衛軍也以智取卡巴嶺、夜襲龍王廟、狙擊黃土坎、炮轟福聚興等軍事鬥爭狠狠地打擊日本侵略者。對此,日本侵略者是恨之入骨,施展了種種伎倆想方設法地企圖瓦解這支隊伍。先是兩次招撫誘降,後是四次武裝討伐,步步爲營,處處設崗,到處圍剿殘殺自衛軍及抗日羣衆。僅1933年一季度,三角抗區被殺害的軍民就達8728人。這時,自衛軍缺衣少糧,彈藥匱乏,處於內外無援的境地,隊伍也從鼎盛時的萬餘人,減少到4000餘人。1934年四、五月間,鄧鐵梅召開會議,決定採取小部隊分散活動的辦法,利用青紗帳起繼續堅持鬥爭。此後,自衛軍進入艱難階段。他們幾乎天天都有戰鬥,一天能轉幾個地點,卻常常是成天見不到羣衆,經常沒有飯吃。他們大部分時間住在山上,部隊得不到休整,傷員得不到醫治,隊伍減員至1000多人。進入冬季,自衛軍處境更加艱難。在此情況下,1934年初,自衛軍部分將領召開會議,決定將部隊改編成若干支隊,化整爲零,分散活動。

  不幸犧牲

1934年5月,鄧鐵梅由於長期奔波,身患重病,不能隨軍活動;便祕密來到鳳城縣小蔡溝張家堡子親屬家中養病,不料爲特務偵知,將鄧捕去,並立即解往奉天(今瀋陽),監禁在僞警備司令部軍法處。日僞高級官員,曾以高官厚祿誘降,鄧不爲所動。在敵人法庭上,慷慨陳詞,歷數日本侵略者侵華罪行,並開始絕食。有一天,一個日本軍官來到獄中,僞裝斯文地說了些佩服、敬仰之類的話,然後請鄧鐵梅在其摺扇上題字。鄧當即揮筆疾書了十四個字:“五尺身驅何足惜,四省失地幾時收”。表明了誓死的決心。日僞內部通報也稱:“鄧鐵梅已拋棄生死之念,求死更重於求生。”1934年9月28日,鄧鐵梅被殺害在奉天僞陸軍監獄。時年四十三歲。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的爲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中,列舉了爲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捐軀的民族英雄中,就有鄧鐵梅的名字。

1934年9月,東北民衆自衛軍總司令鄧鐵梅犧牲。之後,苗可秀扛起了三角抗區抗日大旗,率領着另一支抗日隊伍——中國少年鐵血軍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更頑強、更壯烈的鬥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