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吠陀時代的十六雄國是怎麼演變發展的?神祕的十六雄國曆史

本文已影響2.11W人 

想知道後吠陀時代的十六雄國是怎麼演變發展的嗎?在印度吠陀文明消亡之後,進入吠陀經影響的時期,據說那時候南亞北部恆河流域有個十六國,史稱十六雄國,接下來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約在公元前8到前6世紀,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形成了以部落集團爲基礎的16個主要地域政體俗稱“十六國”。這些所謂“國”並沒有明確的國界,只有一個政治中心和一個大致的地理範圍。佛教文獻中列舉的十六國如下:地處西北角(現阿富汗境內,阿姆河以南地區)的有阿屍瓦伽和甘蒲耆,以呾叉始羅爲中心的是犍陀羅,以哈斯汀納普羅和英德拉普拉斯塔(現今德里一帶)爲中心的俱盧族人仍盤踞恆河一朱木拿河河間地;以阿希查特拉爲中心的有般查拉部落;在它西南的是馬茲雅,中心城爲維拉塔城;以馬土拉爲中心的有蘇拉塞納;佔據恆河一朱木拿河匯合口的有瓦茲雅,它的都城在拘睒彌;

後吠陀時代的十六雄國是怎麼演變發展的?神祕的十六雄國曆史

它的南面是車底族;以瓦拉納西爲都城的有迦屍國;憍薩羅的都城在舍衛城;它的東面,恆河以北,是拘屍城爲中心的馬拉族和居住在吠舍釐一帶的跋耆;摩揭陀最早的都城在王舍城;鴦伽的都城在昌巴;另外有遠在溫德亞山腳的阿般提,建都烏賈因。這個名單不一定將所有重要的國家全部包括在內。孰大孰小可能有佛教徒的偏見,顯然是以佛教發源的恆河下游地區爲中心的。同時,德干高原一些部落也開始進入視線。從上列的名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國”多半隻是以部落名稱命名的地域概念。這十六“國”並不是同時形成的。人們熟悉的俱盧和般查拉雅利安人部落,早在吠陀時期就有了。

從公元前一千紀前期起,恆河上游的雅利安人部落分兩路向恆河中下游遷移。北線沿着喜馬拉雅山山麓。循甘達克河谷到達恆河。南線沿着朱木拿河南岸和恆河以南靠近溫德亞山脈移動。這兩條路線都沿着地勢較高的山腳,可能是因爲這些地方較爲乾燥,生態環境近似恆河一朱木拿河間地。移民們到這一帶後燒林開荒。而恆河中下游河谷地區則較爲潮溼,森林密佈,短時間內難以開發,要定居下來再行清理。《百路梵書》中描述的維德伽·馬塔瓦向恆河中部遷移就是沿着北線進行的。

馬塔瓦家的維德伽那時在薩羅斯瓦蒂河上。他(聖火阿格尼)於是拋前去向東燃燒土地;喬達摩·羅胡加納(司)和維德伽·馬塔瓦(國王)循着他燃燒的蹤跡前進。他燒過(燒乾)所有的河流。現在到了一條名叫唆達尼拉(意爲永不幹涸)的河流(可能是甘達克河),河水從北面的山上(喜馬拉雅)流下。這條河阿格尼沒有燒過。那條河從前婆羅門是不肯越過的。他們想,阿格尼·費什瓦納拉沒有燒過它。而現在,它的東邊有很多的婆羅門。從前那邊的土地是很荒蕪的,滿地泥沼,因爲阿格尼沒有舔過它。而現今那裏已開墾好了,因爲婆羅門通過祭祀使阿格尼舔了那塊土地,就連春天,那條河都洶涌咆哮,水是那麼冷,因爲阿格尼沒有舔過它。馬塔瓦家的維德伽問阿格尼:“我在哪裏落腳?”

他說:“你的家園在這條河的東邊。”這條河迄今還是憍薩羅和維德伽人的邊界。因爲那邊住着馬塔瓦的後代。這個時期的恆河中下游平原並非渺無人跡。這裏原有居民的情況我們不太瞭解,他們的文化顯然與吠陀文化的傳統不同他們崇拜祖先,在墳上建塔和造廟。佛教建塔造廟的傳統就是從這裏繼承和發揚的。正統的婆羅門教徒認爲這個地區是化外不潔之地。正是在這個地區產生了好幾種反婆羅門教的新教派。然而,移民還是帶來了大量雅利安人的風俗習慣。這個地區流行的俗梵文屬於印歐語系,很多重要詞彙是從吠陀時期沿用下來的,雖然這些詞的含義已經變了。因此,在恆河中下游興起的新的城市文明,一方面繼承了恆河上游所建立的雅利安文化,即正統婆羅門教文化的一些傳統;另一方面則在本地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傳統。大的中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恆河中下游的一些國家強盛起來。

以憍薩羅和摩揭陀爲主形成近乎國家政權的君主國,開始吞併較弱的鄰邦。這些國家間的鬥爭,從部落間的侵襲演變成佔領和吞併領土的戰爭。這些戰爭可以說是國家機器形成並趨於完善的催化劑。且正當恆河中下游興起形成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時,在西北和西部,婆羅門教徒也很難保持他們純潔的傳統了。波斯的阿赫美尼德王朝從公元前6世紀把疆域伸進南亞次大陸。居魯士大帝(前558前530年)把巴克特利亞、卡皮沙和犍陀羅併入波斯帝國的版圖。大流士一世又佔領信德和東旁遮普(前518)。在這裏建立波斯帝國最富饒的第20行省,每年要向國庫交納360塔倫特的金粉,相當於阿赫美尼德王朝年現金收入。波斯帝國的中央政權通過所派遣的省督維持秩序、徵收賦稅、上交中央政府的國庫、執行國家的命令、維持並維護驛道的安全暢通。阿赫美尼德王朝在西北印度的統治大約維持到公元前4世紀前期。在這一兩百年裏,波斯的統治在這一地區留下若干痕跡。

後吠陀時代的十六雄國是怎麼演變發展的?神祕的十六雄國曆史 第2張

行省式的行政制度由異族統治者沿用着,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這個地區最早的一種銀幣是按波斯米出然是重量單位鑄造的。甚至以後的一段時間使用的“打印錢”(這是印度北方最初的貨幣,上面的字形和花紋是敲出來的)也沿襲這個重量單位,而不同於北印度其他地區。波斯統治的另一遺產是文字。吠陀時代的文獻是通過口傳心記而流傳的,而設在蘇撒的波斯中央政府則採用阿拉米文字和語言。由於阿拉米文字母表達不了西北印度的俗梵文的所有語音人們就附加了各種符號,使它逐漸演化成佉盧體字母。

佉盧體字母在印度西北部及中亞地區長期流行。西北地區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下,與西亞和中亞地區建立了密切的經濟和文化聯繫。這種聯繫對整個南亞次大陸都有影響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也就是波斯人入侵西北地區的前後,叉始羅發展成爲一個重要的城市,成爲北印度的一個文化和教育中心。雖然它遠離恆河中下游的新霸主,但是在經濟和文化上與那個地區有頻繁的往來。從佛經文獻中我們看到:一個出生在王舍城的耆毗伽,不遠萬里來到呾叉始羅求學,最後回到故鄉成爲一個名醫。後來孔雀王朝的名相憍底裏耶據說也是在呾叉始羅受教育的。由此看來,西北地區雖然曾一度接受外來統治,在經濟和文化上仍與印度北方其他地區聯爲一體,在北印度國家形成和政治統一中起着重要作用。

對了,曾短暫統一北印度,並將佛教發揚光大的孔雀王朝就是源自於十六雄國之一的摩羯陀,而這個摩羯陀在後來貴霜帝國崩潰之後又一次建立了稱霸北印度的笈多王朝。摩羯陀在印度的地位等同於古代中國的關中地區,而恆河流域等同於中國的中原地帶。中古後期關中和中原地區在中國政治版圖的比重有所下降,而中古後期的南亞,摩羯陀的政治中心地位同樣出現了下滑,十六雄國時期的餘威隨着摩羯陀的衰落而漸漸泯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