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本文已影響2.57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古代的宦官是什麼?歡迎閱讀哦~

說到太監或者宦官,大家都知道是皇帝和他的大家族役使的僕奴。與其他僕奴們不同的是,他們都經過了一道慘無人道的手術,成了閹人。

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其實,在先秦和西漢時期宦官還是有一部分正常人的,就是說從東漢開始,皇宮裏的僕奴們才都被迫淨了身。

宦官的名稱由何而來?原是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所以被用來當成帝王近幸者的名稱,故又稱之爲中官、內官、內臣、內侍。

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第2張

宦官被稱“太監”,說來原是一種官稱,始於唐高宗,他把原來的殿中省改名爲中御府,由宦官擔任太監和少監。後來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他們都稱爲“太監”,裏面還免不了有一點尊敬或者巴結的含義。

太監大多都是生活不下去被迫淨身入宮的底層人,但中間出了不少大奸大惡。從漢代的“十常侍”到明代的魏忠賢,他們干預政事,殘害忠良,直接導致一個個王朝走向衰亡。

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第3張

清朝入主中原,對明朝宦官害政的教訓當然非常警惕。順治帝曾經在交泰殿鑄有鐵碑,明文規定凡太監有不法行爲,均凌遲處死。而乾隆對此更有深刻認知,他曾經下過召諭:

“明亡,不亡於流賊,而亡於宦官。歷覽前車,可爲鑑戒。”

乾隆七年,下令修編《國朝宮史》,太監的總人數限制爲三千三百人。他要整肅宮禁,就從管理太監入手。太監的日常行爲都有嚴格禮儀規定,如有違反,處罰非常嚴厲。

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第4張

有一天,乾隆在乾清宮的西暖閣裏看書,偶然擡頭,從窗戶裏看到,西廊之下,有一個太監與三位大臣相遇,竟然沒有侍立一邊讓路,於是乾隆大怒。因爲在太監的行爲準則上明確寫着:“太監等見諸王大臣進內,必須起立,行走必須讓路。”

乾隆立即喚來總管太監,糾察那位太監的失儀之處,嚴厲處罰,並且告誡,要隨時查處太監的不軌行爲,如再發生類似情況,則將總管太監一同治罪!

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第5張

乾隆認爲太監陰狠歹毒,爲人君者必須時刻提防。於是他下令,幾是跟朝廷官員在職務上有交接的太監,統統都得改姓,姓氏只有三個,姓秦、姓趙、姓高,彙總起來就是秦趙高。乾隆的用意很明白,用這三個姓就是隨時提醒自己,這些人都有可能成爲秦始皇時指鹿爲馬的權宦趙高。

除了這三個姓,在乾隆手裏,內奏事處的太監也全部被改姓王了。這又是爲何呢?

原來這內奏事處權力不小,駐京各部、各省督撫的奏摺和皇帝的原筆批諭都是由這兒收發。如果某人上了某折,皇上是否批了?是交軍機處還是留中?在這兒能得到一手的消息,於是外部大臣跑到這兒來打聽的人很多。而乾隆爲了防止大臣與太監們有舞弊勾結,乾脆就把這兒的執事太監全部改姓了王!

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第6張

什麼道理?王是大姓,如果到內奏事處去打聽,面對一大羣的王太監,你都不知道該找哪一個呵!

大體上來說,清朝從明朝那裏得來了亡國教訓,對整肅太監從不手軟。從順治間開始,永禁內監干預朝政,所以很少有太監能作威作福。康熙時規定總管宦官爲五品,到雍正時規定,太監以四品爲限。

古代的宦官是什麼?爲什麼後來變成了太監? 第7張

歷代都遵守着這個規矩,直到慈禧太后時卻違反了“家法”。光緒20年,慈禧太后賜予總管大太監李蓮英二品頂戴花翎。

此時,大清朝內憂外患,亡國之象已經顯露。該來的終究要來,只是清朝的終結,怨不到太監的頭上而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