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不受朱棣待見的皇子,最後什麼結局?

本文已影響1.16W人 

1413年的一天,永樂大帝朱棣一時興起,想要親自去巡遊一下昔日鎮守的北京城,他在臨走時留下了一道命令:皇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國。

朱棣的太子朱高熾左足殘疾,行動不便,因此一直擔任駐守後方的任務,靖難之役中,父親朱棣率領十萬燕軍在前線奮勇直前,朱高熾則是在北京城抵禦南軍的進攻。

後方工作在朱棣眼裏是個簡單的任務,而跟隨他浴血奮戰的兒子朱高煦卻是格外勇猛,這樣一來,朱棣對朱高煦是高看一眼,而對身材臃腫且行動困難的朱高熾百般瞧不上。朱高煦深知父親對他偏愛,於是想方設法地設下圈套來誣陷哥哥朱高熾,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代替他的太子之位。

朱高熾雖然是先天殘疾,但他是恪守儒學之道,對政事方面有自己的見解,朝中大臣傾向擁護太子朱高熾。再加上學士解縉的一句好聖孫,朱棣才下定決心,留住了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斷了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的朱高煦的念想。因此朱高煦對這些輔佐朱高熾的臣子十分嫉恨,認爲是他們阻撓了自己的奪位之路。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朱高熾:不受朱棣待見的皇子,最後什麼結局?

1414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帶着皇太孫朱瞻基,率領大批將士從北京出發,北上親自征討瓦剌。三個月後,勝利的朱棣帶着軍隊班師回朝,得知消息的太子朱高熾派一個叫金忠的兵部尚書去迎接朱棣。等到朱棣到北京後,負責迎接王師的使臣金忠去晚了一會,這讓朱棣十分不快,而怯生生的金忠送上太子奏章時,朱棣的怒火一下子被激起來了。他將這封奏疏使勁扔到桌上,怒不可遏地說:“這都是你們輔佐的過錯。”不死心的朱高煦見此機會,乘機對父親朱棣進獻讒言,說這是太子和諸臣故意做的,是對父皇不忠不義的表現。

本就在氣頭上的朱棣,聽到這句話,更是火冒三丈,他將怒氣全部撒在輔佐太子的臣子身上,下令將所有輔佐太子的大臣逮捕,押往京師親自審問。東宮大臣無一倖免,包括後來的名臣楊溥、楊士奇,錦衣衛將他們迅速逮捕,嚴刑拷打了一番。

儘管這樣,朱棣仍然不解氣,他派人召來楊士奇,詢問太子朱高熾和這件事情的關係,楊士奇先是磕頭如搗蒜,隨後指天發誓:太子對皇上非常孝敬,前幾天之所以迎駕來遲,都是臣等輔佐的罪過。聽完楊士奇慷慨激昂的話,朱棣這才放下了對朱高熾的怒火,然而那些可憐的大臣,卻在牢獄裏待了將近十年。

朱高熾:不受朱棣待見的皇子,最後什麼結局? 第2張

1424年,第五次出征蒙古的朱棣在回師途中病逝,臨終前遺命英國公張輔,傳位給遠在南京的皇太子朱高熾。

由於皇位有太多人垂涎,遠的不說,單說三番兩次陷害太子的漢王朱高煦,那可是爲了帝位能置人於死地的主。內閣首輔楊榮和英國公張輔商量再三,決定封鎖朱棣駕崩的消息,同時派人密奏皇太子,希望能夠儘快來北京繼承帝位,那時候朱高煦就算想做什麼也晚了。一個月後,得到消息的朱高熾祕密趕往北京城,隨後在北京城宣佈繼位,史稱明仁宗。

埋葬的順序繁瑣複雜,齋戒、祭告儀式過後,新帝朱高熾還要進行祖奠大典,他站在朱棣的棺槨的旁邊,朝着正西方向,身後是一衆大臣跪拜。朱高熾在繼位後的第一天,就下令釋放了因“迎駕來遲被牽連”的大臣,還挨個提拔了他們,像冼馬楊溥被提升爲內閣大臣,官居正二品,大學士黃淮則是升爲太子少保,官居正一品,這一點可以看出朱高熾的有恩必報,他認爲這些大臣是無辜的,就因爲使臣遲了一會,白白浪費了他們十年的時間。

朱高熾的帝位生涯很短暫,以至於他的政績雖然可圈可點,但有關他的事蹟又是格外籠統簡單。朱高熾頒行的都是傾向於休養生息的安民政策,減輕因成祖朱棣連年北伐和遷都給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朱高熾體察民情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朱棣在位時連年北伐,大部分的政事都交給還是太子的朱高熾處理,因此朱高熾即位後的政策和監國時推行的大抵相同。

朱高熾的性格寬厚,他對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容忍退讓,哪怕朱高煦當面嘲笑他是個跛子,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假裝沒有聽見。可是剛毅的永樂帝朱棣看不到朱高熾的仁愛,他曾多次想要廢黜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在他的心目中,朱高煦和他的行爲方式十分相似,他們纔像一對親父子。朱高熾能夠留住太子之位,除了拼死保護的官員大臣,還有朱棣寵愛看重的皇太孫朱瞻基,機敏勇敢的朱瞻基,讓朱棣有了含飴弄孫的快樂。

朱高熾的寬厚大度還體現在爲建文遺臣平反這件事情上,對於建文帝這個生死未知的堂哥,不敢違逆父親的朱高熾無能爲力,朱棣在位時抹去了建文帝的存在,不讓他入祖宗皇祠。可是對那些忠於建文帝的臣子,像被滅十族的方孝孺,朱高熾能夠做到爲他們平反正名,將他們從奸臣榜上拉下來。當初不肯依附朱棣、痛罵朱棣是亂臣賊子的奸臣,朱高熾沒有站在父親這一邊,而是對那些敢直言頂撞的人一種肯定,忠義沒有錯,錯的是他們跟錯了人。

明史對朱高熾的評價頗高,雖然即位不到一年的時間,朱高熾卻能夠稱得上賢君。按照明朝的舊制,守衛皇城的將士必須是紫禁城控制下的親軍兵士,這些將士必須要保證皇帝極其家族的安全,因此他們必須忠於職守,不能隨便更換。

爲了確保皇帝的安全,他們甚至不能喝自己的妻子兒女見面。朱高熾認爲守軍將士既是親軍屬下,又不能隨意更換,對守衛皇城的作用的確加強,可那些守城將士卻要不分晝夜地巡視,長年累月不能更替,無法和父母妻兒團聚,這樣殘酷的做法有違聖君之道。

仁愛的朱高熾下令抽調各地的衛士,用來更換長期守城的將士,讓他們有機會休息和調整。兵部尚書呂慶害怕這種做法會帶來不小的禍患,他急忙向朱高熾上奏說:“守城事關重大,陛下怎麼可以相信那些分散的兵士呢?”朱高熾笑着回答:“對人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懷疑,作爲仁君要愛民如子、愛兵如子,如果失去民心,那麼即使是親軍也會反目。”朱高熾的一番言論着實感動了不少大臣,同時許多兵士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淚流滿面。

明朝經歷了洪武、永樂的兩個階段,當政者朱元璋、朱棣都是專制有餘、仁愛不足,上到朝臣下到百姓,都能感受到皇帝的威嚴。作爲朱明王朝的第三代傳人,朱高熾和建文帝朱允炆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是自幼接受仁學教育,崇尚愛民如子的賢君。朱元璋長在亂世,又是開國之君,猜忌心和殺戮心要重一些,朱棣常年駐守邊疆,燕軍軍紀嚴明,離不開朱棣的賞罰分明。因此朱棣即位後對待臣子是格外嚴厲,明朝的特務機構橫行無阻,也彰顯着明朝的君權達到頂峯。

朱高熾能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廣施仁愛實屬不易,難怪史書對他的評價要好一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