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在漢朝是個怎樣的職位?爲何漢朝前後只有兩個人得到過?

本文已影響1.03W人 

你知道公爵這個職位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古時候的官員,除了自身的官位之外,還存在着一種“爵位”,這兩種稱號的區別就在於,官位指的是具體的職務,有了這個官,就有相應的責任,擔負上具體的職責,爵位就只是一種閒散的,帶有封賞的榮譽稱號,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爵位中最高等級的公爵很早就存在了,可是漢朝前後數百年,卻只有兩個人得到過,這又是爲什麼呢?

自中國先秦時代開始,已有君主賜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西周時的公國有四:宋國、虢國、州國、虞國。

周朝的公爵只封給前朝的後裔,而周公之國魯國只是侯爵國(魯周公本人由於是三公之一也可稱“公”,但僅限其本人,而不世襲。)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爲按照周朝的禮法,前朝後裔宋公、虢公、虞公等像周天子行賓禮,而齊侯、徐侯、黃侯等行臣禮。在實際上週朝與宋國等仍是君臣關係,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按照周朝的封地制度“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從封地來說其實周朝是延續夏商的三等爵位,不過將第一級在封給宋國、虢國等時予以了特殊的“賓禮”地位明顯優於其它侯國。所以在本質上週朝公爵和侯爵可以視爲一級,只不過公爵的地位和待遇優越一些,正如在現代社會中相同等級的官員中有排名前後的劃分。

公爵在漢朝是個怎樣的職位?爲何漢朝前後只有兩個人得到過?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想要晉封公爵。此事遭到荀彧的激烈反對,曹操麾下的第一謀士由此與曹操徹底決裂,荀彧最後也因爲憂慮而死。而在荀彧死後的第二年,即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正式晉封魏公。

荀彧拼命反對曹操晉封公爵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爲在漢朝四百餘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大臣晉封公爵:安漢公王莽、魏公曹操。不過有人會奇怪:“公爵”是周朝就有的爵位,那漢朝爲什麼沒有大臣封“公爵”呢?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西周舊有的社會制度解體,這其中就包括“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級制度,以至於出現子爵楚國自稱爲王,侯爵晉國自稱爲公的現象。到了戰國七雄相王之後,西周爵位制度徹底崩潰了。

公爵在漢朝是個怎樣的職位?爲何漢朝前後只有兩個人得到過? 第2張

但當時社會依然需要爵位制度,所以隨着西周爵位制度徹底崩潰,各諸侯國都發展出了自己獨有的爵位等級制度,其中在“商鞅變法”中建立的秦國“二十級軍功爵”制度最爲完善,也是秦國最後能統一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國的“二十級軍功爵”具體爲: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其中徹侯最高。

漢朝建立之後實行“漢承秦制”,繼續使用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制度。在劉邦斬白馬起誓“非劉不王”之後,漢朝異性大臣能封到的最高爵位就是徹侯(後避漢武帝名諱改爲“通侯”)。而不上不下的“公爵”在漢朝就不再冊封了。

公爵在漢朝是個怎樣的職位?爲何漢朝前後只有兩個人得到過? 第3張

西漢末年,王莽一方面不能破壞漢高祖“非劉不王”的祖制,另一方面又要顯示出自己高於所有漢臣的特殊地位,便重新把“公爵”翻了出來,晉封爲“安漢公”。所以“封公爵”在漢朝意味着不做漢臣,脫離漢制,另立法統。

曹操已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此時又要晉封爲意味着脫離漢制,另立法統的公爵,無異於公開宣佈自己要取代漢朝。荀彧不同意曹操取代漢朝,所以纔會拼命地反對曹操晉封公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