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兩國之間有什麼恩怨?又因何而起?

本文已影響2.5W人 

說到秦魏兩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大秦帝國》系列影視作品中,秦國每每遭遇危機之時,老秦人總會唱起:“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海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雖然這是爲影視劇作創作的歌曲,並非是先秦時期秦人傳唱的歌謠,但是在這首歌曲之中,其實也寫到了秦國一段最黑暗的歷史,這也是秦魏結成世仇,後來秦國幾乎年年對魏國用兵的重要緣由……

我們都知道,在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聯手滅亡智氏後,晉國便已經名存實亡。而後,新興的魏氏更是在一代雄主魏文侯魏斯的帶領下,通過李悝變法,迅速走向了強盛。

反觀趙魏韓三家周邊的各個老牌強國,卻都在走着下坡路——富庶天下的齊國深陷內亂之中,宗室與田陳氏之間爭鬥不斷;橫強南方的楚國飽受“分治”之苦,國君屢屢遇刺,國勢日頹;稱霸西陲的秦國在秦厲共公死後便陷入了庶長擅權的局面之中,亂政不斷,國力如江河日下;雄踞北方的燕國則是固守着王道傳統,一日不如一日。

秦魏兩國之間有什麼恩怨?又因何而起?

如此一來,雄才大略的魏文侯便想要趁機改變魏氏“四戰之地”的尷尬局面,遂開始向這些衰落的老牌強國用兵。

相比於國力尚存的楚、齊兩國,中間隔着一個趙氏的燕國,魏氏西邊那個弱得連“蠻夷”蜀國都打不過的秦國,簡直就是魏氏最好的“亮劍”對象。

公元前419年,魏斯調派魏軍西渡黃河,在河西之地的少樑一帶修築城池,準備以此作爲蠶食河西之地的前進基地,秦靈公得知消息後,調集大軍,與魏軍交戰於少樑,準備一舉驅逐入侵的魏軍,第一次河西之戰由此拉開序幕。

經過了兩年多的大戰後,秦軍敗北,魏氏得以在河西之地站穩了腳跟,在此後的近十年時間裏,魏文侯魏斯先後派太子擊、吳起西征秦國,擊敗秦軍。第一次河西之戰則以魏氏佔領河西之地,設立西河郡而告終。

在第一次河西之戰後,秦國丟失了河西之地,只能龜縮於秦嶺以北、洛水以西、隴山以東的狹小地塊,爲了抵禦魏軍的進攻,還只能在洛水以西修築防線。在此期間,因趙魏韓三家被周威烈王分封爲諸侯,魏國意在擴展自己的影響力,暫時將目光投向了山東各國。到了魏武侯在位時期,魏國更是將主力東移,將軍事重心轉向了齊、楚等國,減緩了對秦國的軍事壓力。

秦惠公因此誤以爲收復河西之地的時機已經到來,遂調集五十萬秦軍,自己御駕親征,拉開了第二次河西之戰的序幕。可是,秦惠公忽略了一件事情,此時的魏國西河郡守是戰功赫赫的名將吳起,他早已在此編練新軍——魏武卒。

結果,吳起以五萬魏武卒一舉擊敗了秦國五十萬大軍,創下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第二次河西之戰由此落幕。

秦魏兩國之間有什麼恩怨?又因何而起? 第2張

在第二次河西之戰失敗後,秦國徹底轉入了被動防禦之中,而經此一敗,秦惠公心情鬱結,沒過幾年就撒手人寰了,幼子秦出公即位,其母攝政。隨後秦出公母重用外戚,引起了衆庶長的不滿,再加上篡位的秦簡公、秦惠公父子對外作戰大多以失敗告終,引起了國人的不滿。於是,在庶長改的策劃下,流亡魏國近三十年的秦靈公之子嬴師隰回國奪得君位,是爲秦獻公。

爲了順利離開魏國,秦獻公曾向魏武侯許諾,只要魏武侯尚在人世一天,秦國絕不與魏國兵戎相見。登基之後,秦獻公也確實履行了這一承諾,在魏武侯與東方各國稱霸之時,秦獻公則是在國內展開了一系列的初步變法。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其子魏惠王即位,隨後,秦獻公開始在國內動員兵力,籌備作戰物資,準備發起第三次河西之戰,收復河西。

公元前366年,在準備妥當之後,秦獻公親自率軍進攻河西,取得大捷,拉開了第三次河西之戰的序幕。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裏,秦獻公指揮秦軍與如日中天的魏國在河西之地反覆拉鋸,最終收復了部分河西之地。

第三次河西之戰隨着秦獻公的病逝而結束,其子秦孝公即位之後,開始在秦國國內掀起了那場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一時之間無暇顧及河西之地。魏惠王趁機在河西修築“長城”,用以防備秦軍。等到變法取得一定成效後,秦孝公騰出手想要解決河西之地的遺留問題之時,魏國已經修築好了堅實防線,秦國一時之間無法攻破魏軍防線,全面進攻河西。無奈之下,秦孝公只能再度將精力投入到變法之中。

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戰打響,魏軍主力移師東進,與宋、齊、衛三國聯軍展開決戰。秦孝公趁此良機,命商鞅率軍東渡洛水,大舉進攻河西,第四次河西之戰由此打響。可是,此時的魏國仍舊是天下第一強國,魏惠王也不是易於之輩,他巧妙地調動韓軍,在襄陵一舉擊敗了三國聯軍,而後調派魏軍主力進駐河西,重創秦軍。秦孝公被迫與魏惠王在彤地會盟,將在此戰中收復的失地全部歸還給魏國,第四次河西之戰落幕。

秦魏兩國之間有什麼恩怨?又因何而起? 第3張

公元前341年,狂妄自大的魏惠王再度中了齊國奸計,十萬魏軍主力在馬陵之戰中被齊國全殲,魏國霸業搖搖欲墜。就在此時,“苦魏久矣”的楚國、趙國也趁勢進攻魏國,魏國一時之間無法招架。

在吸取了上一次河西之戰輕敵的教訓後,秦孝公與商鞅發動了第五次河西之戰,與冒進的第四次河西之戰不同的是,商鞅此次出征以全滅河西魏軍爲目的,穩紮穩打,步步爲營。而後,商鞅又以會盟爲由,將魏軍主將公子卬俘虜,一舉擊潰魏軍,又經過了一年多的征戰後,秦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河西之地。

可就在此時,雄才大略的秦孝公去世,商鞅也被秦惠文王族滅,魏惠王趁勢反撲。公元前333年,在穩定政局後,秦惠文王以大良造公孫衍爲主將,發動了雕陰之戰,經過了兩年多的苦戰,公孫衍殲滅魏國河西駐軍,擒殺魏國上將軍龍賈,一舉收復了河西之地全境。公元前328年,魏惠王正式割讓河西之地,秦國徹底收復了河西之地,第五次河西之戰也隨之落下帷幕。

在這場前後持續了近百年的河西之戰中,魏國侵佔秦國河西之地,引起了無數秦人的不滿,這也成爲了後來秦國幾乎年年出兵進攻魏國的一大誘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