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氏族林立,爲什麼田氏能成爲大族並經久不衰呢?

本文已影響1.46W人 

說到田氏,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鐘鳴鼎食”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意思是通過鳴鐘召集家人一起吃飯,煮飯則以鼎爲容器,形容家族人丁興旺、排場豪華。這樣的家族在先秦時期特別是春秋時期屢見不鮮。家族興盛後發生的故事是歷史愛好者們所津津樂道的,但是家族的起源卻往往被一筆帶過,其實這份崛起的艱辛中也有頗多亮點。

01

人口,自古以來都是維繫一個國家、一個家族命脈的大事。古時候因爲醫療條件和飲食條件差,加上各種天災人禍不斷,人們的平均壽命不足40歲,所以早生多生纔是能夠維持繁榮的必要條件。當一個家族擁有足夠多的男丁時,自然就爲家族的崛起和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秦始皇爲了皇室能掌控絕對權威,把天下分成了郡縣,沒有諸侯王也就避免了內部隱患,但是最後“一夫作難而七廟毀”時卻只能孤軍奮戰,最後寡不敵衆。

春秋時期氏族林立,爲什麼田氏能成爲大族並經久不衰呢?

正是因此,後世的開國皇帝吸取了教訓,將天下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這樣就能在受到外部威脅時得到地方上有力的支持,所以多生兒子來管理天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春秋時期的一位臣子竟然也是如此想如此做的,讓人哭笑不得。他統治的地域太大,一個人管不過來,所以就想出了多生兒子來幫自己管理的辦法,於是幾年內生了70個兒子。是不是感嘆他能力的強大呢?不對,他能生70個兒子是用一種方法取巧了,這種方法在今天看起來非常難以啓齒,多數人都做不到,是什麼方法呢?

這還要從“第五”這個姓氏說起。現代中國人特別很多喜歡看偶像劇的女孩子都覺得複姓很酷,比如上官、東方、歐陽、慕容等,不過很少有人考究過這些複姓的來歷。首先有一部分姓代表着夷狄血統,比如慕容就是鮮卑族的後裔;有一部分可以追溯到上古,比如黃帝就叫公孫軒轅;還有一部分就是因爲各種原因以地名等爲姓了,比如漢武帝賜葛氏爲諸縣侯,於是後人以諸葛爲姓。

02

第五這個姓的由來則比較複雜,其先祖是齊國第一大族田氏,因爲這個家族太過強大,於是漢高祖就把他們從山東遷徙到關中,而且以門第順序給他們改姓從第一到第八,其中第五姓因爲後世人才輩出,所以才得以保留下來列入《續百家姓》。

春秋時期氏族林立,爲什麼田氏能成爲大族並經久不衰呢? 第2張

春秋時期氏族林立,爲何獨田氏能夠成爲第一大族且長盛不衰呢?這一切要從田常說起。陳國發生內亂時,公子陳完逃到齊國,改田姓,成爲田氏的始祖。齊國是周武王爲報答姜子牙功勞而分封給他的後人的,到了齊景公時期,田常的父親田乞被任命爲國相,從此田氏掌握大權。齊景公去世後,田乞行廢立之事,任命姜陽生爲君,也就是齊悼公。

田乞去世後,田常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和權勢。同年吳、魯兩國伐齊,田常唆使鮑牧殺齊悼公,待擊退敵人後,立齊悼公之子壬爲君,也就是齊簡公。齊簡公害怕重蹈父親的覆轍,爲分田常之權提拔了監止,引起田常的忌憚。監止試圖策反田豹,但被田豹向田家告密,於是田常安排田逆成爲內應,待監止見齊簡公時,田常帶人殺死了監止身邊宦官,藉口是“清君側”。不久後,齊簡公暗示監止進攻田氏,但走漏了風聲,於是進攻失敗,監止逃走,逃到田氏管轄的豐邑被追上殺死。之後田常殺了齊簡公,立其弟鰲即齊平公。

春秋時期氏族林立,爲什麼田氏能成爲大族並經久不衰呢? 第3張

到了這時候,所有能威脅到田氏的勢力都被消滅了,田氏幾乎把控了整個齊國,其領地已經比齊國君王還要大了。這時候如何管理如此龐大的土地就成了難事,田常是不放心外人的,還是自己的兒子比較靠譜。於是他開始在齊國挑選身高體長的女子填充其“後宮”,足有數百人。當然這麼多女人他是照顧不到的,全靠自己播種得活活累死,於是他常常邀請賓客出入,放任姬妾與他們往來,生出來的兒子全都當成是自己親生的,這樣一來幾年後就有了70個兒子,田氏由此奠定了東周第一大族的基礎,田常也堪稱是古代最牛大臣了。

結語

給自己戴綠帽在現代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但放在那個時代其實並不奇怪,只是觀念不同而已。至於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其實更容易理解,畢竟孩子是在家族中長大的,自然就有家族認同感,這並不是血脈能影響的。古代遊牧民族也有這樣的現象,好客的牧民往往會默許客人與自己的妻女交合,如果生下孩子都算是自己的,畢竟對於他們來說人丁纔是最重要的,血脈認同感其實想想是可有可無的。所以我們在看古代歷史時,對於一些與現代人觀念不符的現象不妨多想想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直接推給愚昧二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