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前連下兩道密詔,乾隆才能穩坐江山

本文已影響9.37K人 

子承父業,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尤其對於爲了能夠將王朝延續千萬世的皇帝而言,這樣的制度尤爲重要。所以,嫡長子繼承製在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中經久不衰。然而,當嫡長子不在的時候,這個制度的弊端就顯露出來了。就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來說,當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衆,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之後,衆阿哥的奪位之爭就開始了。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當雍正登基爲帝的時候,他的手上已經沾滿了兄弟的鮮血,好歹是大臣隆科多手持皇帝密詔,宣佈立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爲皇帝,雍正才能夠成爲這九五至尊。然而,雍正顯然不願意看到自己變成孤家寡人,事已至此,他只能夠爲後代謀福,只求不要再發生這樣的情況。於是,爲防止再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祕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直到皇帝駕崩後人才能打開並宣佈繼承人。

這樣的制度究竟取得了何等的效果呢?我們且看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的時候,雍正突發疾病暴斃於北京圓明園。雍正彌留之際,招來莊親王允祿和果親王允禮;還有兩位重臣:大學士張廷玉、鄂爾泰。雍正把兩道詔交給他們,讓在衆大臣面前宣佈自己的決定。

第一道密詔,雍正決定將皇位交給皇四子寶親王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而第二道密詔,是交給乾隆本人看的,上面寫着:“雍正八年六月內,欽奉皇考諭旨,張廷玉器量純全,忠誠供職,宣力獨多每年遵旨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巨。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安民察吏,綏靖邊疆,洵爲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朕萬年之後,二臣著配享太廟。今朕欲將皇考此旨入於遺詔內頒發。”

雍正死前連下兩道密詔,乾隆才能穩坐江山

第二道密詔中雍正的意思很明確了,他爲乾隆留下了四位顧命大臣,這四位將成爲乾隆麾下的中流砥柱。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身爲漢人的大臣張廷玉竟然排在兩位親王和一位滿族重臣的前面,其地位看似比他們都要高。乾隆明白了自己父皇的一片苦心,他深知漢人和滿人之間的尊卑之分,擔心張廷玉會因爲這樣而被排擠出權力中心。所以,雍正在密詔中故意將漢臣張廷玉放在鄂爾泰的前面,是爲了讓提高張廷玉的地位。這樣一來,張廷玉就可以成爲一把制衡的利劍,讓乾隆皇帝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威脅。

誰還能夠威脅到乾隆的皇位呢?非外力,乃內因也。正是身爲顧命大臣的兩位親王莊親王允祿和果親王允禮,他們都是乾隆的皇叔,又是先帝親命的輔政大臣之首,必然會形成自己的政治勢力。所以,雍正還在密詔中加上這句話:“莊親王心地淳良,和平謹慎,但遇事少有擔當,然必不至於錯誤。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才。”雍正這是在叮囑親王們,要繼續遇事少擔當啊!

如此一來,乾隆的繼位可謂是順風順水,他能夠穩穩地坐在皇位上六十年,離不開雍正爲他打下的堅實基礎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