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爲何會發生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等事件?

本文已影響1.11W人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田氏代齊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衆所周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是春秋和戰國的重要分水嶺。三家分晉,指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晉國的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爲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而就田氏代齊來說,也叫田陳篡齊。指戰國初年陳國田氏後代取代齊國姜姓呂氏成爲齊侯(齊威王始稱齊王)的事件。《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講述了呂齊以及田齊的興衰史。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預言“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呂氏從此退出齊國的歷史舞臺。史稱田陳代齊。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爲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最終三家分晉,齊國最終田氏代齊,實際上和兩場戰役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

晉陽之戰

戰國時期爲何會發生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等事件?

一方面,晉陽之戰後,魏趙韓三家最終瓜分了晉國。春秋末期,越國滅亡吳國,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與此相對應的是,傳統霸主晉國因爲卿大夫相互爭權內耗,大權旁落,無力對外爭雄。也即在春秋末期,晉國和楚國都呈現出衰落的趨勢,而吳國和越國則在當時先後稱霸。其中,就晉國來說,智伯瑤擔任晉國正卿之後,就希望改變這一局面。對於智伯瑤來說,爲了增強晉國國力,重振晉國霸業,率先將智氏的一個萬戶城邑獻與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先後獻出了一個萬戶城邑,而趙襄子拒絕向晉公獻地。

在趙襄子看來,這是趙氏好不容易纔獲得的封地,怎麼可能將其拱手相讓的。當然,趙襄子拒絕將土地獻給晉國君主,無疑給了智氏討伐趙氏的藉口。在此背景下,晉國君主命令智伯瑤和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手討伐不聽話的趙襄子。在這場戰役中,趙襄子難以抵擋,所以選擇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憑藉着堅固的城池,趙襄子讓智氏、魏氏、韓氏組成的聯軍也沒有辦法。爲了能夠攻破晉陽這座城池,智伯瑤想到了採用水攻的方式。

對此,智伯瑤引晉水灌晉陽城。在晉陽城快要被淹沒時候,趙襄子暗中串通韓、魏兩家,最終韓、魏臨陣反水,以水倒灌智氏軍營,智伯瑤兵敗身亡。就趙襄子來說,在關鍵時刻派人遊說了韓氏和魏氏,因爲當時的智氏是晉國最強大的卿大夫。所以,韓氏和魏氏也擔心趙氏被滅亡後,智氏會陸續消滅韓氏和魏氏。基於這一原因,韓氏、魏氏聯合趙氏,反而消滅了智氏。在晉陽之戰後,趙襄子將智伯的頭顱雕刻上漆,當作飲酒之首爵。爲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聯手殺戮智氏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這件事情不僅讓晉國上下爲之震動,也直接影響到戰國時期的列國格局。

戰國時期爲何會發生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等事件? 第2張

在晉陽之戰後,魏氏、趙氏、韓氏這三家又開始瓜分晉國的土地,而晉國的國君,再無半點權威。智伯亡而三晉之勢成,三晉分而七國之形立。從此,中國歷史由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戰國時期。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晉陽之戰中,如果是智氏取得勝利的話,那麼,智氏顯然會消滅魏趙韓三家,甚至取代晉國君主,從而發生類似於田氏代齊的事情。

艾陵之戰

另一方面,就齊國來說,之所以會出現田氏代齊這一結果,無疑和艾陵之戰存在直接的關係。在春秋末期,齊國的卿大夫之中,顯然不止田氏一家。不過,因爲艾陵之戰,田氏的對手被削弱甚至滅亡,這讓田氏逐漸在齊國卿大夫中一家獨大。艾陵之戰是公元前484年吳國在艾陵地區打敗齊國軍隊的一次著名戰役。周敬王三十六年,吳、魯聯軍在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南)全殲十萬齊軍。

具體來說,吳國爲稱霸中原,於三十五年聯合魯、邾、郯國軍隊攻打齊國,並派舟師自海上攻齊,被齊軍擊敗。次年春,齊爲報復諸侯攻齊之役,派兵攻魯,被魯軍擊敗。五月,吳王夫差聞齊軍攻魯,率吳軍會同魯軍以擊之,攻克博(今山東泰安東南),進駐贏(今山東萊蕪),旋與齊軍主力在萊蕪鋼城艾陵展開決戰。在這場戰役中,齊國派出了10萬大軍,至於吳國、魯國的聯軍,也有10萬人左右。在春秋時期,這應該是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了。

戰國時期爲何會發生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等事件? 第3張

最後,由於雙方兵力各爲十萬,大體相當,於是吳上、下、右軍分別由大夫胥門巢、王子姑曹、展如指揮,與齊軍相對列陣。吳王夫差親自指揮中軍,列於吳三軍陣後爲預備隊。相對於吳軍,齊軍由國書率中軍,高無邳率上軍,宗樓率下軍。其中,就國書和高無邳來說,背後是齊國的兩個卿大夫家族,也即國氏和高氏。彼時,這兩個卿大夫家族實力強大,是田氏篡奪齊國大軍的重要阻礙。不過,在艾陵之戰中,吳王夫差趁着兩軍都疲憊的時候,命伯引兵一萬接迎諸軍,親率精兵三萬、分三股反以鳴金爲號,從一側穿插齊軍,將齊兵隔絕三處。齊軍首尾不能相顧。吳軍見夫差親臨指揮,救援胥門巢軍,勇氣倍增,大敗齊軍,獲齊軍兵車八百乘。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此戰,吳國俘獲了國氏和高氏兩大卿大夫的重要人物,並全殲了齊國10萬大軍,這不僅讓齊國的卿大夫家族飽受重創,也讓齊國君主失去了一支精銳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艾陵之戰,掌握齊國大軍的田氏並沒有投入多少力量,也即田氏沒有受到什麼損失。所以,此消彼長之後,田氏在齊國卿大夫中可謂一家獨大了。公元前481年,也即艾陵之戰後,田恆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和廢齊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爲國君,同年爲周安王冊命爲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仍以“齊”作爲國號,史稱“田齊”,也即徹底完成了田氏代齊這一目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