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之後爲什麼一定要遷都呢?

本文已影響1.08W人 

朱棣是通過篡位當上皇帝的,雖然他是個有作爲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卻一直對他的篡位耿耿於懷。那麼朱棣登基之後爲什麼一定要遷都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朱棣登基之後爲什麼一定要遷都呢?

朱棣在執政過程中做出了很重要的決策,這些對明朝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在人們眼裏他的功績幾乎可以比肩他的父親,是明朝歷代皇帝中比較有作爲的一個。但是後人始終都認爲他的皇位得來的不夠光明,他的皇位是通過武力在侄子手中硬搶來的。

這還要從朱元璋選繼承人這件事情說起。朱元璋在選擇自己孩子納入考察的時候,他特別中意自己的兒子朱標。朱元璋喜歡這個孩子有很多原因,比如這個孩子文才武略都可以,又有王者的氣度,這些都恰好是一個窮苦出身靠造反起家的朱元璋所不具備的。而朱標也沒有辜負父親的一片苦心,輔助父親做出了很多有利於統治和百姓的事情。但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居然死得特別早。傷心未定,朱元璋就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來當儲君。這足以看出朱元璋是何等的喜歡朱標。

爲人寬厚的朱允炆,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他當了皇帝之後,先是除去了很多酷刑,而且着力打造自己的輔政隊伍,很多新的人才加入官員的隊伍。此外在官員考覈方面,朱允炆也見解獨到,百姓歷經戰爭之後,終於獲得了安穩的生活。朱元璋執政時期的那種陰暗恐怖的氣氛逐步被掃除。無論是百姓還是朝臣都開始走出對酷刑的恐懼心理,逐步過上了穩定的日子。

就在這個時候,燕王起兵造反。燕王覺得皇位是屬於自己的,他比朱允炆更有能力也更有執政的手段。經過大概四年的交戰,燕王朱棣上位稱帝。客觀的說,朱棣的確是一個好皇帝,而且非常懂得權術的奧妙。但是他心理始終有一個陰影,就是他的皇位是強取豪奪來的,他覺得別人看他總是帶着不忠不孝眼神。畢竟朱允炆執政的時候,也是一個好皇帝。他搶皇位沒有任何合理的理由。他永遠擺脫不了這種罵名。此外,朱棣爭搶皇位的時候,給本來尚得喘息的百姓再次帶來了戰亂,加上很多朱允炆的忠實粉絲也被殺掉,人們對朱棣一面恨一面忌憚。

朱棣即位後就把北平改爲順天府,定爲北京,四年後開始營建北京宮殿,燕京是朱棣的龍飛之地,朱棣即位七年後長期住在北京,讓東宮留在南京監國。那麼多人反對,爲什麼朱棣一定要強制遷都呢?遷都北京又有什麼好處呢?是因爲北京是自己的老巢還是別的什麼原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朱棣登基之後爲什麼一定要遷都呢? 第2張

公元1406年,朱棣正式下發詔令,開始興建北京城的宮殿,一共在全國上下徵集了30萬工匠,動用上百萬的民工,一共花費了14年的時間,才修建成功,據說,當時修建的規模之大,花費之多,讓人難以想象,甚至,取一根柱子,進山十餘人,回來只剩下一半,可見其中到底傷害了多少人命!就是爲了一個宮殿而已,這樣的方面,恰恰表明了封建王朝時期到底有多殘酷!

可是,剛剛宣佈遷都北京不久,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雷擊,盡皆焚燬。史書上有記載,有目擊者看到這場大火足足燒了幾天。苦心建造的宮殿付之一炬,朱棣自然是心痛不已,但是更爲心痛的是,朝野議論紛紛,禮部主事蕭儀認爲,遷都後天降大火燒燬三大殿,乃是遷都北京有違天意所致。成祖大怒,立即處死蕭儀,並責令大臣們跪在午門外辯論。朱棣還說,“彼書生之見,烏足以達英雄之略哉!”意思是說你們都是書生之見,怎麼能理解我英雄的胸懷呢?

朱棣一定要遷都北京大多數人認爲有下面兩方面的原因。第一,葉落歸根。他們說朱棣21歲開始,就藩北京,他在北京足足過了十六年,後來以此爲根據地,發動靖難之役,揮兵南下,武力奪取了天下。那麼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便是朱棣的興旺之地,每個人都有葉落歸根的思想,朱棣在北京足足生活了十六年,對北京有着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靖難時期的將士大多也來自於北京,他們都有思鄉的情懷。所以,當他君臨天下的時候,便想遷都北京也就不足爲奇了,更何況這裏還是個興旺之地。

第二,天子守邊。還有一些人認爲,明朝當時最大的敵人還是北元,由於北京距離長城很近,明朝定都北京後,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禦北元。朱棣曾以北京爲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殘餘勢力,從對元作戰來看,北京在軍事指揮上的優點是後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同時,天子戍邊的氣勢,增加了朝廷上下抵抗外敵的決心。

《明史·地理志》中有記載,明成祖時期的大民疆域“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1100萬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盡入版圖。”朱棣遷都北京後,五徵北漠,確實打殘了北元的勢力,擴大了明朝的疆土,但是我覺得朱棣遷都不僅僅因爲這個,他心中一直有一個理想,那便是天下大同。他要先把自己域內的事情治理好,然後再建立一個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國際秩序。

這國際秩序,在鄭和下西洋時,在朱棣帶給世界各國國王的詔書中有說道,“凡覆載之內,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處,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業,不至失所。”意思是說,凡是天地承載、罩着的地方,太陽、月亮照得着的地方,霜露所能夠下得着的地方,當地的人民,無論老少,都希望他們能夠好好地生活,不至於流離失所,沒有產業。因此,朱棣要派鄭和帶着詔書到你們各國去,希望大家一起遵守條約,“循禮安分,毋得違約,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意思是說,大家要按照規矩辦事,不要亂鬧,大國不可欺負小國,強國不可欺負小國,大家一起享受和平發展帶來的幸福吧!

這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天下觀,是一個多麼偉大,多麼寬廣的天下觀啊!在後來的事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鄭和下西洋。從永樂三年一直到宣德五年,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鄭和七下西洋,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明朝在跟各國交往的過程當中採取“厚往薄來”的政策。總是給別人多一些,而索取的卻少一些。朱元璋曾說:“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他說這些地方不起眼,我們沒有必要攻取,我個人認爲朱棣站的高度比朱元璋還要高很多,說強不能夠凌弱,衆不能暴寡,共享太平之福。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襟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