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曾是東吳的核心人物,爲何如此沒有存在感呢?

本文已影響2.59W人 

皖城之戰,魯肅並沒有任何出色的表現,也許有人謀臣和武將在戰場上擔任着不同的角色,但作爲謀臣,連一點建設性的建議都沒提出也着實說不過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通過此次戰爭,可以看出魯肅的地位明顯不如呂蒙,這位後起之秀已然蓋住了他的風采,即便他曾算是集團中的核心成員,但一代新人換舊人,呂蒙已成功取而代之。綜合魯肅在江東的地位轉變,不難發現,他的地位忽而上升,忽而如坐,過山車一般下降。

據《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公元200年,魯肅引薦,開始爲孫權效力,靠着遠超常人的眼光,自此成爲孫權初期領導層中的核心成員,地位略高於早期跟隨孫權建功立業的老臣張昭等人,可見在那時,魯肅的才能還是得到了孫權的認可的,其實身邊的老人也不及他。

魯肅曾是東吳的核心人物,爲何如此沒有存在感呢?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後,魯肅在孫權集團中的地位攀升至頂峯,一度超越所有謀臣,成爲孫權最大的倚仗。關於這一點,從曹操敗走,周瑜帶領大軍追擊曹仁,而魯肅一人先回江東就可以看出,在孫權眼中這時候的魯肅是自己眼中忠心且才華出衆的能人。

事實上,魯肅對呂蒙的態度也發生了反轉,開始時瞧不起呂蒙,覺得呂蒙不過是一介武夫,與自己飽讀詩書有着極大不同。第二階段則是在與呂蒙見面後發現眼前這個一介武夫竟學識淵博,故而非常感慨,深感自己不如呂蒙。

可不能否認的是,魯肅自始至終都沒有想到簡單的一次會面後,自己在孫權面前簡單的誇讚幾句,孫權竟會對呂蒙非常重視,其最終結果就導致呂蒙在孫權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魯肅的地位在逐漸下降。究其原因就是魯肅一昧的選擇妥協,導致東吳少壯派將領對這位多次選擇對劉備讓步的謀臣感到不滿,兩方明明還沒角力,魯肅就已經“認輸”,這完全不合常理。

魯肅曾是東吳的核心人物,爲何如此沒有存在感呢? 第2張

此後,呂蒙曾多次向孫權提出建議,直接改變了犧牲部分利益,和劉備共進退的路線,轉而圖取荊州。最終呂蒙也如償所願,成功拿下荊州,多年後,孫權也公開表態,魯肅開始時選擇對劉備妥協完全是臭棋,像呂蒙一樣纔是正確的決斷,由此可看出,魯肅地位的下降。

縱觀魯肅的政治生涯,不難發現,早期魯肅能得孫權的看重是因爲他擁有足夠的才能,能爲東吳所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再加上呂蒙的出現,呂肅的才能已無法再跟上東吳前進的步伐,他漸漸成爲了拖累,反觀呂蒙這位東吳少壯派的卓越的眼光足以證明魯肅的妥協是失敗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