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劉伯溫同爲王佐之才,兩人誰更厲害些呢?

本文已影響1.17W人 

歷史上足智多謀的人很多,但能夠輔佐他人成就帝業且善終的並不多,諸葛亮和劉伯溫都做到了。二人的才能不相上下,也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與諸葛亮相比,劉伯溫的名氣略遜一籌,但他的真實成就在諸葛亮之上,爲何這麼說呢?同爲王佐之才,諸葛亮只是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與東吳和曹魏分庭抗禮,並未達到匡扶漢室的目標。再看劉伯溫,從公元1360年輔佐朱元璋,只用了八年時間,就幫助朱元璋奪得天下,可謂是功勳卓著。

佔領應天之後,朱元璋逐漸具備問鼎中原的實力,自信心也空前高漲。然而,如果不解決陳友諒和張士誠,就無法一統天下。朱元璋召集羣臣開會,商討作戰事宜,究竟是先進攻張士誠,還是先滅掉陳友諒。大部分文臣武將都認爲,張士誠相對較弱,應該先除掉張士誠,然後再對付陳友諒,這樣勝算更大。

諸葛亮和劉伯溫同爲王佐之才,兩人誰更厲害些呢?

劉伯溫提出反對意見,認爲必須先消滅陳友諒,並且給出充分理由。張士誠胸無大志,不足爲慮,更不懂得脣亡齒寒的道理。反觀陳友諒,稱得上一代梟雄,如果朱元璋與張士誠開打,陳友諒必然趁機偷襲。朱元璋思考良久,聽從了劉伯溫的建議,最終把陳友諒和張士誠都滅掉。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封賞跟着他大江山的功臣,劉伯溫只獲得了“誠意伯”的爵位,根本配不上他的那些功勞。從這裏可以看出,朱元璋開始卸磨殺驢,時刻提防着劉伯溫。縱然如此,劉伯溫沒有任何怨言,依舊任勞任怨,負責編修《大明律》。

朱元璋之所以防着他,原因其實很簡單,劉伯溫能掐會算,參透天機也不在話下。有一天,朱元璋單獨召見劉伯溫,讓他推算一下大明的國運。劉伯溫本想拒絕,奈何朱元璋不給他拒絕的機會,他只好照做,於是就有了預言奇書《燒餅歌》。朱元璋表面上很滿意,還賞賜了劉伯溫,但他心裏已經動了殺心。

俗話說,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難,自從當上皇帝,朱元璋經常失眠,擔心有人覬覦皇位,疑心越來越重。劉伯溫那麼聰明,對朱元璋的性格瞭如指掌,也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但他覺得自己爲人正直,手中也沒有兵權,對皇帝沒有任何威脅,朱元璋應該不會過度猜忌他。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次劉伯溫失算了,朱元璋始終對他不放心,正準備找個藉口殺掉他。一份禮物的出現,讓劉伯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救了他一命。這天晚上,劉伯溫正在書房看書,馬皇后身邊的丫環來到府上,交給他一份禮物,隨後頭也不回地離開。

劉伯溫很鬱悶,不知道馬皇后有何用意。打開盒子,只見裏面放着兩個棗和一個梨,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劉伯溫臉色大變,頓時嚇出一身冷汗,因爲他讀懂了馬皇后的意思,勸他早早離開京城,否則將會大禍臨頭。劉伯溫沒有懷疑,因爲馬皇后心地善良,不會故意嚇他,必然是她得知朱元璋要對劉伯溫下手,所以派人提醒劉伯溫。

諸葛亮和劉伯溫同爲王佐之才,兩人誰更厲害些呢? 第2張

劉伯溫趕緊換上衣服,連夜前往皇宮,向朱元璋提出辭官的請求。朱元璋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因爲在他看來,只要劉伯溫成爲平民,對他再也不會有任何威脅。劉伯溫如釋重負,回到府上立馬收拾行李,連夜跑回老家,從此過上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兩年後壽終正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