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個怎樣的人?爲何說“李牧死而趙國亡”?

本文已影響2.13K人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着崇高的威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李牧一生用兵,從無敗,創造了數個經典戰例,其用兵之奇,爲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如論軍事才華,李牧應是之首,只可惜戰績不如白起,戰功不如王翦,但也掩蓋不了他閃耀的軍事才華。

李牧出名之戰,是在趙北邊破匈奴、收林胡之戰,此戰開創了中原大兵團破騎兵團的先例,也是典範之戰,從此之後再也無此經典戰例。

真正將李牧推上歷史舞臺的,是數卻秦軍,擔負起了抗擊秦國兼併趙國,阻止東進兼併天下的重任。

自長平之戰後,唯一和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趙國元氣大傷,東方六國再無阻礙秦國兼併天下的能力。秦王嬴政更具有兼併天下的雄心,迫不及待地開啓了兼併六國的統一戰爭。

李牧是個怎樣的人?爲何說“李牧死而趙國亡”?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派大將桓齮進攻趙國,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殺趙軍十萬,趙國上下朝野驚懼,桓齮乘勝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此時的趙國已無兵可用,只能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爲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李牧所率領的邊軍基本上是趙國的有生力量了。

李牧率軍南下,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在分析敵我形勢後,遂採取築壘固守,伺機反攻的方針。”

桓齮也是秦國一流戰將,他定下了“攻肥下,誘趙軍往援,聚而殲之”之策。

此計看起來相當的高明,換做其他將領,必然會誘敵成功,但是李牧智謀更高一籌,不爲所動,當部下都建議李牧救援肥下時,李牧都不準,而是趁秦軍出擊肥下,襲其大營,回殲援軍,大破秦軍,桓齮幾乎全軍覆沒。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肥之戰。此戰李牧名揚天下,因功被封爲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決心再度發兵滅趙,此次做了充分準備,誓必滅趙。秦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渡漳水向進貢邯鄲,一路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攻邯鄲之背,形成兩面夾擊,一舉破趙。李牧分析軍情後,遂決心採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趙軍一部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程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軍猛攻,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即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又破秦軍。

此戰爲番吾之戰。

公元前229年,趙國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又因連年戰爭,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爲大將軍,司馬尚爲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李牧築壘不戰,與秦軍對峙,王翦無奈,知李牧不除,秦軍不能速勝,遂稟告秦王,再行反間故計,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罷殺李牧,任用無能的趙蔥和顏聚爲將,不到三個月,邯鄲城破,趙國亡。

李牧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扼腕嘆恨,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人們向來是同情弱者的,秦國在戰國後期作爲超級大國的存在的,即使是東方六國聯合起來也不一定是秦國的對手,所以,李牧領弱國之兵勝強國之兵,更能體現出他的軍事才能,何況他所面對的秦國將領也都是一流的戰將,尤其王翦,更是與他齊名的名將,尚且奈何不了他,不得不使用反間計,可見他的軍事才能更勝秦國將領一籌。

秦國商鞅變法,不僅僅是在軍事上的變革,更是從制度、經濟等全方位的變革,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軍事實力,都溼超越東方六國的,打仗不僅僅要靠軍事力量,更考驗一國的經濟實力,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往往打敗一國的不是軍事實力,而是經濟實力。

趙國自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實力大增,成爲僅次於秦國的第二軍事強國,也是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諸侯國,但是趙國的改革是軍事改革,沒有自上而下的政治、經濟改革,民風尚武,不善生產,造成了短腿的強國,不能支撐長期的消耗戰,趙國與秦國多次戰爭中都要向齊、魏、楚等國借糧。長平之戰,趙國就是消耗不起,纔不得不撤換下廉頗,啓用指揮紙上談兵的趙括,想速戰速決,結果一戰損失四十五萬精銳。

李牧是個怎樣的人?爲何說“李牧死而趙國亡”? 第2張

秦國自孝公以來的六代君主,皆是明君,尤其昭襄王和秦王嬴政,在位時間最長,開疆拓土,招攬各國人才,頂級智囊如雨,一流戰將如雲,實力雄厚的即使東方六國聯合也不是其對手。反觀東方六國,君主是一代比一代昏聵無能,大敵當前內鬥不斷,君昏臣庸,趙國之郭開、齊國之後勝,楚國之李園更是出了名的奸逆之臣,治國無能,諂媚構陷超能,多少名臣良將沒死在秦國手裏,卻死在了他們的手裏。

秦國的遠交近攻之策頗有成效,趙國將亡,其餘四國無一伸出援手相助,都懼怕秦國報復成爲下一個被滅的國家,都眼睜睜的看着趙國被滅,“脣亡齒寒”的道理已經在其他諸侯國講不通了。

所以,即使李牧不被害,也難以抵擋秦國滅六國的步伐,即使他的軍事才能再優秀,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趙國連年戰爭,北部又發生地震,國內大飢,已經沒有糧食可供他與秦軍對峙打消耗戰了,而秦軍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是耗得起的。一旦軍糧發生危機,趙軍自然會不戰而亡。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其次,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雖不知李牧當時年紀,但推測也在五十歲上下,按照古人壽命,五十知天命,已算是高壽了,李牧壽命最再多活二十年,二十年後,失去名將的趙國還能抵擋秦國的進攻嗎?

秦國能統一東方六國是歷史的趨勢,秦國擁有更加先進的政治制度和體制,君臣一心,能臣武將衆多,東方六國毫無進取之心,妒賢嫉能,內亂不斷,君昏臣庸,與秦國的政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東方六國有才能的人都奔向了秦國。

李牧的存在,只不過是推遲了秦國完成統一時間而已,對於歷史大勢所趨,他是沒有能力改變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