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廢史立牧對東漢造成了哪些不利?

本文已影響3.59K人 

漢靈帝廢史立牧對東漢造成了哪些不利?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與其說廢史立牧是東漢王朝滅亡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誘因,倒不如說失去民心是東漢政權顛覆的一個極其根本的原因。

漢靈帝劉宏改刺史爲州牧,造成州牧權力瞬間膨脹,促使地方割據勢力坐大,引發東漢末年軍閥混亂,鑄成東漢政權被顛覆。更爲可怕是州牧制度改變東漢王朝是正統的觀念,失去漢室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確定漢失其鹿的思想。封建社會裏,歷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權神授”,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東漢王朝亦是如此。當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後,一改之前天下人依舊認爲東漢王朝是正統,是天意的選擇。畢竟漢室四百年的權威早已深入人心。即便有些地方豪強蠢蠢欲動,也不敢公開挑戰東漢王朝的權威。

漢靈帝廢史立牧對東漢造成了哪些不利?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術稱帝於壽春,就是東漢未年州牧制度出臺之後最典型的事件,對東漢政權造成最直接的危害。

漢靈帝重置州牧,不僅未加強中央集權,保證漢室天下千秋萬代;還放任地方州牧坐大坐強,鑄成劉氏王朝毀於一旦。總而言之,漢靈帝重置州牧,其設想是很理想,其過程是有章程,其結果卻是大惡果。實施州牧制度的過程中,特別在選拔各州牧時,漢靈帝是頗有章程。

具體如下。

其一,人員的選用。

漢靈帝重置州牧起至漢靈帝駕崩止,即188年三月至189年四月,前後十四個月,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有且只有三個:太常劉焉爲益州牧、太僕黃琬爲豫州牧及宗正劉虞爲幽州牧。劉焉,漢室宗親,官居太常,掌宗廟和禮儀,曾因德才兼備而被推舉爲賢良方正;黃琬,名臣之後,官居太僕,掌輿馬和馬政,曾因公平選舉而遭禁錮二十餘年;劉虞,漢室宗親,官居宗正,掌皇族名籍簿,曾因爲政寬仁而深得北方各族的人心。選用州牧時,不管是黃琬,還是劉虞,甚至是劉焉,都是有清美聲譽且官居九卿的重臣,均是對漢靈帝及東漢王朝忠心耿耿的忠臣。爲此,漢靈帝在選用大臣來擔任州牧時頗費心思,綜合考衡,擇優錄用,選用的州牧人選全都符合“清名重臣”的要求。

其二,地方的選擇。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時,首批選擇益州、豫州、幽州三個州。從東漢的地形圖來看:益州,與司隸州接壤,位於西南;豫州,與司隸州接壤,在東偏南;幽州,與司隸州隔並、冀州,在東北。益州、荊州、幽州三州,在戰略學裏有“金角銀邊草中間” 的說法。換句話說,在東漢的版圖裏,益州和荊州是金角,幽州是銀邊,而司隸就是草中間。所以,益州、荊州和幽州都是四塞要地,易守難攻:和平時,大可發展生產,屯積糧草,壯大力量;戰爭時,尤可躲避戰亂,招賢納士,爭奪中原。四百年前,劉邦以益州爲基地,厲兵秣馬,劍指關中,問鼎中原。所以,漢靈帝在選擇地方來試點州牧時很有見地,全面衡量,因地制宜,選擇的三州之地全是適宜“戰略要地”的條件。

漢靈帝重新實施州牧制度,在選用州牧人選及選擇試行地點等方面來看,可圈可點,無一丁半點的馬虎之象,反有破而後立的君主魄力。

筆者按:決斷,指有魄力。漢靈帝在實施“廢史立牧”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第一批州牧的人員選用及實施地方選擇之中都是無可挑剔,與歷史上只會耽於享樂且賣官鬻爵的漢靈帝有天壤之別。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