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爲岳飛平反:宰相史浩力排衆議 依官禮改葬

本文已影響1.85W人 

到了煙波浩渺的東錢湖就看到了“史府家宴”的大招牌。當地朋友說,這個史家在南宋是個大望族,叫做“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我噗嗤笑了,覺得這是中國人離奇之處。比如毛澤東厲害吧,結果去了他家鄉到處是毛家菜、毛氏紅燒肉。清代大翰林譚氏,留給北京人的就是譚氏私房菜。屈原那麼偉大的高官詩人,結果大家首先知道的是代表他的糉子。

史家最了不起的功績,在於南宋宰相史浩,力排衆議給岳飛平了反。

一次次地拜謁西湖邊岳廟的紅牆高檐,感受那段滿江紅氣壯山河的悲劇,品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經典對聯,然後順勢在那幾個鐵人身上吐口唾沫。但從來沒細心想到是誰給冤死的岳飛父子以清白。

據史料,紹興32年,南宋孝宗繼位,史浩拜相。

發現,還岳飛清白,他非常盡心。一是史浩本人祖上從江蘇逃難來寧波,家破人亡,所以身負恢復舊土之志。第二點,他能順利爲岳飛平反,講究推進策略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在史浩的策劃下,隆興元年七月,嶽甫上奏朝廷,請求發還岳飛生前江州的田宅。七月十三日孝宗下詔,追復岳飛和岳雲的官爵,追復指揮,後來追復少師、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6100戶、食實封2600戶,依官禮改葬,岳飛的子孫也都特予錄用。孝宗將岳飛屍骨找了出來,以禮改葬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棲霞嶺上,至此岳飛一案完全平反昭雪。

南宋爲岳飛平反:宰相史浩力排衆議 依官禮改葬

當時爲岳飛平反既難又易。說易,史浩關注到孝宗的個人情感。趙伯琮是一直痛恨秦檜的,一則秦檜反對立趙伯琮爲皇儲,二則秦檜常欺侮他。相反,孝宗對岳飛是讚賞的,這是因爲岳飛對孝宗中興基業抱有極大的希望。

說難,是因爲太上皇趙構還在,當年岳飛之案,趙構是主謀。秦檜病死,有人提出給岳飛恢復名譽,高宗卻起用殺害岳飛的劊子手之一万俟爲相,岳飛昭雪當然受阻。晚年趙構對岳飛不是沒有懷念,畢竟趙構對岳飛曾經寵愛,所以史浩處理此事,避開太上皇,給足了趙構的面子。

沒想到在西湖邊上風風光光地禮葬,卻經歷了東錢湖邊史浩的運籌帷幄。史浩的後人史彌遠、史嵩之都先後拜相,所以纔有“一門三宰相” 之說。

中國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史家卻是個大大的例外。當地人對這個史家可謂是掰開了揉碎了一通研究,民間認爲,這個出身難民,曾經吃不飽飯的家族能那麼發達,主要是祖墳埋得正。我看還是史家的做法得了民心。當時寧波鄞縣的百姓一直對岳飛懷有敬意。這種情誼不那麼勢利,你在任上,門前車水馬龍;等你被貶了,或者犯王法殺了頭,就翻臉不認人。當地百姓是有些威武不能屈的骨氣的。

史浩感受到了民意所向,便用心推波助瀾,頂着太上皇趙構的壓力,幫岳飛滿門昭了雪。之後,老百姓謝了他一百年,所以他的兒孫也能位極人臣。據《鄞縣誌》記載,東錢湖鄂王廟建於端平元年,紀念南宋聯蒙滅金國。史浩的孫子史嵩之任京湖制置使,是聯蒙滅金的主要提出者和指揮者。所以最終成爲宰相也是情理之中的。

想想史家從江蘇溧陽逃難過來也是狼狽之至,史浩祖孫想恢復故土肯定是情真意切的。但國力所限,蒙古又過於強大,歷史沒有給他們機會。在偏安一隅的盤子裏他們給岳飛平反、又滅金復了仇,也算努力了盡心了。

所以史家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也是不可忘不可忘的。

魯迅批評中國人麻木、忘性大,有道理。不過中國人還是想方設法地讓人記住身上的疤痕。比如從此以後,雖然檜柏筆直蒼勁,也沒有誰家的兒子再起名叫秦檜的“檜”了。比如每年端午都要划龍舟吃糉子,記住屈原的亡國之恨。比如,擔心忘記南明恥辱,戲劇《桃花扇》在一代一代地演繹。再比如,在東錢湖泛舟的放鬆時刻,會有史府家宴的牌子時不時飄入你眼簾,你會忍不住低頭琢磨琢磨兩宋的恥辱到底是什麼政治引起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