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則天差幾歲 李治的兒子

本文已影響2.15W人 

李治(雉奴,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爲善,出生於長安(今西安),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爲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

其實唐高宗李治的政治能力還是很強的,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得唐朝空前繁榮;後有武則天登基,這兩者太引人注目了,導致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大大降低。

李治和武則天差幾歲 李治的兒子

  唐高宗

01 唐高宗即位就已經展現出能力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唐太宗奄奄一息,在終南山的翠微宮,政局並不穩定。從下面的文字能看出即位時的緊張局面。

武德末年,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爲爭權奪利,兄弟之間相互殘殺,最終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家人全部被殺,受這種血腥的歷史的影響,在新舊政權交替的時間點上,人們的內心是很不安穩的。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又一次出現兄弟相殘的局面。

 《新唐書》裏這樣記載:

“太宗崩, 以羽檄發六府甲士四千,衛皇太子入於京師。六月甲戌,即皇帝位於柩前。大赦, 賜文武官勳一轉,民八十以上粟帛,給復雍州及比歲供軍所一年。”

太宗病逝,李治緊急徵調六府四千甲士護衛他回到長安城,六月初一即皇帝位,大赦天下,賞賜羣臣一級爵位,賞給八十歲以上的平民糧食、布帛,免除雍州百姓的勞役以及近年對軍營的供給一年。

政權平穩過渡,這一系列的安排井井有條,太宗皇帝已死,皇太子只有自己能夠保護自己,李治很淡定地完成了這次政權交接,可以看出他是有能力的。

02 李治如何確立太子位?只靠兩個字:“仁、孝”

在李治還未當太子之時,他的兩個哥哥已經開始爲爭太子之位而鬥爭,李治很聰明的置身事外。

根據《新唐書》記載:

太子李承乾兒時聰明伶俐,“甫八歲,特敏惠,帝愛之”,長大後卻走了搖滾路線,喜歡披頭散髮,假裝自己是突厥人,說突厥人的語言,穿羊皮衣服,滿頭小辮子,五人一組,玩打仗的遊戲,用刀割羊肉烤着吃,“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選貌類胡者,被以羊裘,辮髮,五人建一落,張氈舍,造五狼頭纛,分戟爲陣,系幡旗,設穹廬自居, 使諸部斂羊以烹,抽佩刀割肉相啗”,可惜玩騎馬打仗時還把腿摔瘸了,這樣的人肯定不能成爲皇帝,皇帝就把他廢掉了。

魏王李泰長得很帥,是長孫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喜歡讀書,找來很多文人一起編訂了《括地誌》,這是本與國計民生關係密切的書,能看出李泰心懷天下、志向遠大。太宗很喜愛他,還說李泰很像自己。問題是李泰見太子不成器,於是開始拉幫結派,準備奪太子位。“時皇太子承乾病蹇,泰以計傾之,乃引駙馬都尉 柴令武、房遺愛等布腹心,而韋挺、杜楚客相繼攝府事。二人者,爲泰要結中朝臣, 津介賂遺,羣臣更附爲朋黨。”太宗很擔憂,如果李泰即位,恐怕李承乾和李治等皇子都有被殺的危險。

晉王李治是嫡三子,與前兩位皇子都是長孫皇后的孩子,他就顯得很孝順,性格很溫和,與人爲善。

帝猶謂無忌曰:“公勸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無爲宗社憂,奈何?”稚奴就是李治,太宗知道李治仁愛(也可以理解爲懦弱),如果立他爲太子,李承乾和李泰都可以保全,避免兄弟相殘,但他怕社稷不穩,於是問長孫無忌。

帝曰:“我欲立晉王。”無忌曰: “謹奉詔,異議者斬!”帝顧王曰:“舅許汝矣,宜即謝。”王乃拜。帝復曰: “公等與我意合,天下其謂何?”答曰:“王以仁孝聞天下久矣,固無異辭;有如不同,臣負陛下百死。”於是遂定。太宗想立晉王,找來大臣們商量,長孫無忌說:“遵從皇帝的旨意,誰有不同意見就殺了。”太宗跟李治說:“你舅舅這麼看好你,趕快感謝他吧。”李治拜謝,皇帝又問:“怎麼向天下人交待?”長孫無忌回答:“李治仁孝,一定不會有異議,如果有什麼變化,我願意死。”這事就定了。

李治和武則天差幾歲 李治的兒子 第2張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舅,同樣也是李承乾和李泰的舅舅,爲什麼他那麼堅定地支持李治呢?就是因爲他的“仁和孝”,他當太子更能彰顯自己輔政大臣的能力。

高宗李治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在即位前表現出仁愛和孝順,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他深知自己的父皇最怕的是骨肉相殘的事再次發生,自己的兩個哥哥的所作所爲很明顯是很有野心的,而自己只能示弱這一條路,才能讓自己的父皇安心,最終如願。

根據《舊唐書》記載:

他剛即位就立刻“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這是他的“仁”。

9歲時長孫皇后去世,他非常傷心,這種悲傷感動了身邊人,太宗因此很寵愛李治,“及文德皇后崩,晉王時年九歲,哀慕感動左右,太宗屢加慰撫,由是特深寵異”,這是他很有“愛”。

太宗徵遼東受傷,李治竟親自爲父皇吸吮傷口,“時太宗患癰,太子親吮之”,這是“孝”。

03 李治的皇帝當得怎麼樣

李治的治國能力從他即位時的安排就能看出端倪,他在太宗出征時,經常以太子身份監國,有很多的行政經驗,太宗也經常把他帶在身邊,耳濡目染,獲益匪淺。

對內處理妥當之後,高宗開始着手對外事務,可以說幹得非常好,他領導下的對外戰爭勝多負少,疆域達到有唐以來最大,像隋煬帝、唐太宗一樣,高宗也徵高麗,與前兩者不同,只有他取得成功,並在朝鮮戰場打敗了日本人,白江口一戰,日本徹底心服口服地歸順大唐。

他的戰績如下:

永徽元年(605年)高侃在金山打敗突厥軍。

永徽三年(652年)正月初五,樑建方與沙陀突厥軍在牢山交戰,擊敗沙陀軍。

顯慶元年(656年)程和節與阿史那賀魯的部屬歌邏祿、沙陀突厥軍在榆慕谷交戰,擊敗敵軍。程知節與阿史那賀魯在怛篤城交戰,擊敗賀魯。

顯慶二年(657年)蘇定方在金牙山打敗並俘虜阿史那賀魯。

顯慶三年(658年)正月二十五日,楊胄與龜茲國的羯獵顛在泥師城交戰,將其擊敗。程名振與高麗軍在赤烽鎮交戰,擊敗高麗軍。蘇定方將俘獲的阿史那賀魯進獻太廟。

顯慶四年(659年)三月初五,昆陵都督阿史那彌射與西突厥的真珠葉護在雙河交戰,將其擊敗。

顯慶五年(660年)正月初二,蘇定方俘獲都曼進獻朝廷。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任神兵道行軍大總管,新羅國王金春秋任山禺夷道行軍總管,率領三個將軍的軍隊和新羅兵討伐百濟。八月十二日,蘇定方與百濟軍交戰,將其擊敗。十四日,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與悉結、拔也固、僕骨、同羅的軍隊交戰,將其擊敗。十一月初一,蘇定方俘獲百濟國王進獻朝廷。阿史德樞賓與奚、契丹交戰,擊敗敵軍。

龍朔元年(661年)八月十一日,蘇定方與高麗軍在浿江交戰,擊敗高麗軍。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常勝將軍薛仁貴討伐吐蕃,結果全軍覆沒,有唐以來,這是最慘一敗。

粗略計算,670年敗績之前,對外戰爭幾乎沒有敗仗,這是高宗執政能力的最好證明。

04 高宗很瞭解武則天

高宗李治在當太子時就注意到了武則天,那時是貞觀二十年,皇帝病重,李治進宮服侍,他和武則天兩人第一次見面,兩人都很喜歡對方。“因入侍,悅之。”

太宗去世一週年,高宗去感業寺,有一次見到武則天,“高宗幸感業寺,見而悅之,復召入宮”,這次見面後不久,武則天又一次入宮,要知道這是的武氏相當於高宗的後媽,這種行爲要頂多大的壓力可想而知,也可能有胡人血統的皇室不在乎這些,總之,可以看出高宗對強勢的武則天的喜愛,同理,高宗還喜歡強勢潑辣的蕭淑妃,皇帝喜歡這種性格的女性是可以確定的。

貞觀時期,發生了一件小事,它展現了武氏的強悍的性格,太宗有名馬師子驄,無人能馴服。武氏自己說能制服它,但需三樣東西:鐵鞭、鐵錘、匕首。

這事兒,高宗肯定聽說過,他沒有反感,反而依然選擇喜歡這樣的武氏。

李治和武則天差幾歲 李治的兒子 第3張

  武則天

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當了高宗的皇后,但皇帝因爲身體原因,不能處理政事,便請武氏代爲處理政務,武氏開始掌權,培育自己的勢力。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加號“天皇”,武后也加號“天后”,天下人稱他們爲“二聖”。皇帝雖曾想要廢黜武氏,但最後又放棄了。我們大膽猜測,夫妻之間有20年深厚的感情,另外,最重要的是:武氏有很強的治國能力,可以讓李唐的政權更加穩固。

李治用武氏確實嚐到過甜頭,就是剛剛即位,太宗留下的顧命大臣們都皇帝的執政有很多阻礙,高宗軟弱又不能擺脫,這時有個強硬的幫手出現,解決了高宗想奪回控制權的問題。李治利用立武氏爲皇后的機會,激化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等與武氏的矛盾,將這些大臣和他們背後的功勳貴族集團所消滅,自己得以掌握實際權力,高宗不傻。

武則天當然也不傻,如果沒有高宗的支持,她什麼事也幹不成,高宗去世前,她只能默默忍耐,等待實現自己理想的時機。

歷史沒有假設,但如果高宗身體很好,他是能牽制甚至是控制武氏的,可惜李唐家族的疾病——“風疾”嚴重影響了高宗的理政能力,有時皇帝頭痛不止,不能處理政務,太子李哲又不可靠,只能委任武則天單獨處理政務,高宗沒想到武氏的能力完美匹配自己的野心,最終完成代唐建周,神龍政變後,武氏改悔,歸政李唐。

總之,李治是有不錯治國能力的,但他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拖後腿的是自己孱弱的身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