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怎麼失去了最後的機會,沒有了最後的退路?

本文已影響1.83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荊州之戰,關羽敗於樊城、江陵,可對他最致命的一擊是宜都的失守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關羽發揮了自己的水軍優勢,水淹七軍,消滅曹軍三萬多人。一時間,襄樊告急,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因此想要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就在這個時候,東吳的孫權向曹操上書,要討伐關羽向曹操效忠。曹操當然對此求之不得。於是,曹操一面派出徐晃率領的援軍救援樊城,一面等待孫權的消息。

關羽是怎麼失去了最後的機會,沒有了最後的退路?

一、初敗樊城。

關羽在取得水淹七軍的勝利後,一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一面用戰船利用洪水攻打樊城,一面將軍隊向北延伸。他的先頭部隊到達了,只等到樊城一攻克就向北發動進攻。而當時北方的形勢也很好,很多不滿曹軍統治的人們揭竿而起,遙遵關羽的號令。

可是,關羽這樣的做法,其實違背了兵法的原則,他自己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在最初的作戰方案中,並沒有讓關羽有這麼大的戰略目標。當時,劉備在漢中打退了曹操,於是派劉封、孟達攻佔上庸。

這樣一來,就給關羽造成了襲擊襄樊的有利態勢。當時曹魏的主力被曹操帶到漢中,曹操撤軍的時候,因爲身體狀況,不能快速撤退。而曹操此人對外姓將領並不信任,他所信任的大將也就只有夏侯淵、夏侯惇和曹仁三人。夏侯淵已死,曹仁守在樊城,夏侯惇也身體多病。這樣,曹操就沒有大將援救襄樊。

而且關羽手下有一支精銳的水軍,可以控制漢水。這樣,關羽可以將曹軍在襄樊的軍隊分割開來。即便是樊城攻不下來,拿下襄陽也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襄陽和江陵聯爲一體,又有長江和漢水兩條通道和蜀中相連。關羽就此可以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形勢,再也不懼怕曹操和孫權的夾攻。而襄陽攻下來,樊城也就難以守住,最終曹仁也只得撤退。

關羽是怎麼失去了最後的機會,沒有了最後的退路? 第2張

原本關羽的方案應該是這樣的,這個方案也是萬無一失的。因爲有水軍的掩護,即便打不下襄樊,關羽也可以全身而退,不會遭受大的損失。

可是,關羽由於取得了意外的水淹七軍勝利,加上戰略形勢有利,就忘記了最初的作戰方案,做出了超出自己實力的行動。可是,這樣一來,反而使得關羽陷入了絕境。他一方面要把先頭部隊向北延伸,一方面要圍攻樊城和襄陽,還要押送俘虜回襄陽。這使得關羽兵力捉襟見肘。他在無可奈何之中,只得向上庸的劉封和孟達要求援助,可這兩人不顧大局,沒有接受關羽的請求。

就在這種情況下,關羽只得抽調防備東吳的兵力北上,投入戰場。可這也是杯水車薪。終於,曹操趕回了洛陽,派遣援兵去增援徐晃,讓徐晃救援曹仁。曹操還專門囑咐徐晃,必須等主力到齊後纔出戰。由於衆寡懸殊,關羽被徐晃擊敗,被迫解了樊城之圍。這是關羽在荊州之戰的第一次戰敗。

二、戰敗江陵。

在樊城城下戰敗後,關羽被迫解了樊城之圍。但是,關羽不甘心空手而歸,依然用他的水軍封鎖着漢水,攻打襄陽。曹軍雖然兵力衆多,也只能望洋興嘆。

這個時候,爲了讓關羽和東吳兩虎相爭,曹操故意將孫權密信的內容泄露給關羽。可是關羽還是猶豫不決,不忍放棄即將到手的戰果撤軍。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江陵、公安失守的消息,關羽這才如夢初醒,趕快撤軍。

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關羽的優柔寡斷錯失了戰機。由於關羽抽調了防備東吳的軍力,使得後方空虛。所以在呂蒙的大兵壓境下,公安的傅士仁和江陵的糜芳都投降了東吳。尤其是江陵的失守,對關羽的危害最大。

這是因爲關羽的大軍中,將士的家眷都在江陵。江陵失守,使得這些家眷都落入了東吳的手中。東吳的將領呂蒙又採取了攻心的戰術,他對這些家眷實行優待,慰問老人,對有病的送藥,飢寒的送衣食。當關羽派來的使者責問東吳襲擊的時候,他讓這些使者去各家訪問。

當時關羽爲了提高軍隊的士氣,向部下說家眷都被東吳所殺。這樣一來,關羽的話不攻自破。關羽的手下得知家眷無恙,而且過得還比過去要好,都沒有了戰心。

關羽是怎麼失去了最後的機會,沒有了最後的退路? 第3張

不久,關羽的大軍由於軍心已變,紛紛離散。關羽由於大軍解體,只得率領餘部走保麥城,被東吳包圍。後來關羽在突圍向西川逃亡的途中被東吳的伏兵擒殺。可以說,關羽的失敗,江陵的失守是主要的因素。

三、終敗宜都。

但是,江陵的失守,家眷的失陷,是關羽失敗的主要原因,但並不是關羽失敗的最終原因。關羽失敗的最終原因,是宜都的失守。

在關羽得知江陵、公安失守的時候,他有兩個選擇。一是從漢水向上庸撤退,這個選擇雖然會損失一部分兵力,但是由於有強大的水軍,至少能夠保證一部分實力。二是南撤。可是南撤是十分危險的。這是因爲,江陵、公安都落入了東吳之手,關羽成爲了無後方作戰。再加上江夏被東吳控制,漢水中的水軍只得丟棄。這三四萬人馬的後勤保障怎麼辦?

因此,關羽要南撤,奪回江陵,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背靠江陵上游的宜都。以宜都作爲自己的後方,對抗東吳。而宜都離襄陽也就400裏地,如果快的話,關羽幾天就能夠趕到宜都。於是,最終關羽採取了南撤的方案。

但是,當關羽到達當陽的時候,他得到了消息,宜都已經被東吳的陸遜佔領了!這下,關羽的一切打算都落了空。宜都是在宜都太守樊友聞訊棄城逃走的情況下丟失的。樊友逃走後,整個宜都亂作一團,陸遜輕易就佔領了宜都,降服了數萬人馬。可見,宜都不是沒有兵馬,如果樊友能夠憑藉宜都的險要地形,抵抗幾天,關羽就能夠趕到宜都。那麼形勢就會完全不同。正是由於樊友的貪生怕死,才置關羽於死地。

原本想依靠宜都,憑藉宜都的上游之勢與東吳周旋。再不濟,也可以從長江退回西川。可是到了這個時候,關羽的大軍變成了自投羅網。在四面被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關羽的大軍潰散了。關羽無可奈何地走向了滅亡。

結語:

關羽在荊州之戰中,由於對戰局的判斷錯誤,處置的優柔寡斷,錯失了補救的最佳機會。這使得他接連遭受了樊城之戰、江陵之戰的失敗。關羽大軍離散,只得走保麥城,最終被東吳擒殺。

可是,這一切只是表面現象。當時關羽南下,不僅僅是爲了撤退,他還想依靠宜都奪回荊州。可是,劉備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不戰而逃,使得宜都輕易地落入了陸遜的手中。樊友的貪生怕死,使得關羽失去了最後的機會,也沒有了最後的退路。可以說,造成關羽之死的人,不止有呂蒙、陸遜、傅士仁和糜芳,更重要的那個人就是樊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