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220年登基,劉備221年登基,爲何孫權不緊跟着稱帝?

本文已影響2.62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爲何孫權要多等8年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20年,漢獻帝主動退位,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正式成爲魏國皇帝。曹丕的這一舉動震驚了天下,說是禪讓,但其實大家都懂,曹丕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聽說曹丕稱帝,劉備這邊坐不住了,因爲劉備集團的起兵口號就是匡扶漢室,此時漢獻帝退位,曹丕登基,說明漢室已亡,若不及時想法化解,劉備集團就沒有了起兵的合法性,人心也會逐漸喪失。於是,劉備決定自己稱帝,國號仍然爲漢,你曹丕不是把漢朝給滅亡了嗎?我這邊新建一個大漢,以此聚攏人心,將會更具合法性。

公元221年,劉備登基,建國“漢”,在當時的社會,劉備其實已經成爲真正延續漢室的人,就好比劉秀當年。只不過劉備沒能做到一統天下,如果他做成了,那麼他就會是另一個劉秀!蜀漢其實只是我們後世爲了方便區分,硬加給劉備集團的。

曹丕220年登基,劉備221年登基,爲何孫權不緊跟着稱帝?

那麼問題來了,曹丕220年登基,劉備221年登基,爲啥孫權不緊跟着登基稱帝,反而要等到8年之後呢?按理說孫權的實力比劉備還大啊!其實這裏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孫權沒有稱帝的理由

雖然這很多事情,在我們大家現在看來也就那麼回事,都是爲了爭權奪利,爲了一統天下才會登基稱帝。然而在當時,做這些事還是需要名正言順的,稱帝還是需要合法性的,不然別人都不承認你!像曹丕稱帝,他是漢獻帝禪讓,大家不得不承認。而劉備稱帝,國號爲“漢”,他本身就是皇族後裔,再加上當時還有許多人一時轉變不過來,心向漢室,所以劉備重建漢朝的舉動非常受大家的認可,於是劉備也具有了合法性。然而孫權不行啊,他家出身不高,本就是漢臣,按理說他的出路只能向曹丕稱臣,承認魏承漢祚,或者向劉備稱臣,承認新建的漢室。無論如何,孫權也沒有理由自己稱帝,他若稱帝,則會落得和袁術一樣的下場,亂臣賊子而已,人人得而誅之!

曹丕220年登基,劉備221年登基,爲何孫權不緊跟着稱帝? 第2張

二、孫權內部不穩

東吳看似一片祥和,實際上內部權力交錯,十分的不穩定。孫家本身不是什麼豪門大族,所以在江東士族的眼中,孫家一直是個外來者,而孫家這些年,都是靠武力來壓服其他人的,很多士族對孫家並不滿。可以說,從孫家開始做大,對他們家族的反抗,或明或暗一直都有存在,孫策的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孫權上位後,不再像孫策那麼強硬,對那些世家大族都有一定程度的妥協,所以這些年來,東吳看起來還算和平。然而私下裏是怎麼回事,孫權清楚得很。他在江東的聲望還不夠大,不足以徹底壓服這些大族。

這次一旦他登基,那些世家大族肯定會藉機攻擊他,到時候東吳的內部肯定不會穩定。這麼多年下來,孫權雖然有能力應對內部的這些動亂,但是外部的隱患他卻沒辦法控制!

曹丕220年登基,劉備221年登基,爲何孫權不緊跟着稱帝? 第3張

三、外部形勢不利

曹丕剛剛登基爲帝,肯定是需要起兵建大功,以此來證明他身爲皇帝的能力。而相比下來,劉備的漢中不好打,曹丕極有可能選擇進攻孫權。而劉備這邊,之前偷襲荊州,擊殺關羽的舊賬還在,孫權不稱帝,劉備可能都要想辦法報復。孫權一稱帝,那肯定成爲衆矢之的,曹丕、劉備一起攻打東吳,兩大對手傾力相攻,東吳勢必大敗。以劉備對孫權的痛恨,藉機痛打落水狗,東吳很可能亡國!所以說此時孫權登基,完全有可能陷入亡國的境地。

曹丕220年登基,劉備221年登基,爲何孫權不緊跟着稱帝? 第4張

其實,這也是孫權的聰明之處,他看得懂形勢。後來,孫權一番權衡,選擇了向曹丕稱臣,穩住了曹魏。最終在劉備伐吳時纔有足夠的精力抵擋擊敗劉備,化解一場大災。

那麼爲何8年之後孫權又選擇了稱帝呢?

因爲那個時候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東吳內部經過整頓,孫權有了更強的掌控力。而外部環境呢?劉備、曹丕相繼去世,蜀漢爲了自保,表示想和東吳重歸舊好,而且出兵北伐,這在孫權看來釋放了一個巨大的信號,那就是蜀漢真的不計前嫌了,要和曹魏死磕。少了蜀漢這個敵人,孫權就不怕受到兩大對手聯手攻擊了,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膽的登基稱帝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