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爲何沒有陪着關羽殺身成仁,反而暫時“歸順”了東吳?

本文已影響2.26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廖化,與演義中大不同,他在關羽死後短暫降吳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演義中第七十六回中,東吳軍隊豎起寫着“荊州土人”四字的白旗後,關羽軍隊軍心大變,荊州籍士兵紛紛向這面白旗靠攏。頃刻間,關羽的軍隊土崩瓦解,他只剩下三百餘人,在關平、廖化的保護下,來到麥城可是麥城乃是彈丸之地,無兵無糧,不能長久之計。因此,關羽想要派出一員得力干將,前去上庸,向劉封、孟達搬救兵。關羽問道:

“誰敢突圍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願往。”

廖化爲何沒有陪着關羽殺身成仁,反而暫時“歸順”了東吳?

廖化把書信藏在身上,得到關平的護送,才突出重圍。他到達上庸後,見到主將劉封、孟達,向二人說明,軍情緊急,關羽危在旦夕,希望兩位將軍快速發兵,救關羽於危難之間。然而,劉封和孟達商談許久,認爲此時不能出兵救援關羽,現實原因是荊襄九郡已經都屬於東吳,關羽只有麥城彈丸之地,又有曹操親率四五十萬大軍“屯於摩陂”,憑藉上庸山城的力量,打不過這兩方;深層次原因爲關羽看不上劉封,認爲劉封是一個“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兩人矛盾很深。於是劉封和孟達告知廖化,“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廖化大哭求劉封和孟達,沒有結果,於是他大罵着出城,思來想去,只能去成都,向漢中王劉備求援。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化大慟告求,劉封、孟達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諧,尋思須告漢中王求救,遂上馬大罵出城,望成都而去。

廖化爲何沒有陪着關羽殺身成仁,反而暫時“歸順”了東吳? 第2張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人,世代爲沔南的豪門世族,他是關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廖化跟隨關羽伐魏,也是和演義中一樣,由於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關羽兵敗,於臨沮被擒,不久被殺。廖化沒有陪着關羽殺身成仁,而是效仿關羽當年短暫歸順曹操一樣,暫時“歸順”了東吳。

如果他是和糜芳、傅士仁一樣沒心沒肺,死心塌地呆在東吳,那也就另一個貪生怕死之輩。可是他思念漢中王劉備,在東吳怎麼也習慣不了,日夜思念死去的關羽,於是想到了詐死,使出“金蟬脫殼”之計,騙過東吳衆人。廖化趁機帶着老母親,“晝夜西行”,經過了漫漫長途,奔赴蜀漢。他終於在公元222年,在秭歸與率領大軍伐吳的劉備相遇。

廖化爲何沒有陪着關羽殺身成仁,反而暫時“歸順”了東吳? 第3張

劉備見到關羽部將廖化後,非常高興,感覺廖化是一個不忘本的忠義之人,於是任命廖化爲宜都郡太守。劉備以廖化爲別督,和東吳大軍進行了大戰。不幸的是,劉備大軍被陸遜火燒,遭到慘敗,廖化也隨着敗軍,退回益州。《三國志·鄧宗張楊傳第十五》中記載如下: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爲宜都太守。

這就是關羽死後,廖化從東吳突圍的過程,他心向蜀漢,矢志不移,仿效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終於見到劉備,突圍圓滿勝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