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隆慶開關這一舉動給大明續命70多年?

本文已影響8.86K人 

衆所周知明朝末期的時候早就不行了,但是隆慶開關這一舉動給大明續命了70多年,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這個舉動解決了一個困擾明朝最厲害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倭寇問題。

早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倭寇就已經很猖獗了。那時候的倭寇,主要組成部分,其實就是被老朱打垮了的張士誠、方國珍的餘部們。

這些人憑藉手裏有幾條船,就下海做買賣去了。到海外逛了一圈,發現,我勒個去,日本窮得叮噹響,還是中原王朝有錢掙啊!因此他們兜兜轉轉,與日本海盜合作,又殺了回來,打算從老朱手裏奪走江山。

倭寇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是因爲他們的機動靈活性太強。打完就跑,根本就追不上。而且海盜船隨時能靠岸,防都防不住。

朱元璋也是暴脾氣,你們不是能折騰嗎?老朱玩了個更絕的,他要求片板不能下海,直接把沿海給封鎖起來了。事情發展到嘉靖年間,明朝有點兒兜不住了啊,倭寇們強勢入侵東南沿海,嘉靖皇帝不得不讓胡宗憲帶領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帶兵收拾倭寇。

一、倭寇其實是內外勾結下的產物。

俗話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倭寇單純是侵略者,那事情倒好辦了,直接用武力對抗就完事兒了。

可從朱元璋時代,一直到嘉靖年間,經歷了100多年時間了,倭寇屢禁不止。難道說此前的明朝軍隊都是廢物嗎?當然不是。

爲什麼說隆慶開關這一舉動給大明續命70多年?

主要是因爲倭寇並不僅僅是日本海盜這麼簡單,剛纔說了,除了日本海盜以外,倭寇在明初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張士誠、方國珍等人的餘部。

方國珍部在浙東,張士誠部在江蘇,都是沿海地區,手裏都有不少海軍。尤其是方國珍,他手裏的船隊非常多,在元朝就是著名的海盜了。張士誠在元朝,也是個著名的私鹽販子。當然了,元朝被推翻以後,他們就被尊稱爲起義軍領袖了。

張士誠被殺,方國珍被逼投降以後,他們的殘餘部隊,自然就到海上幹起了海盜的買賣。恰好當時日本國內亂作一團,海盜四處猖獗,雙方一拍即合,就組成了倭寇集團。

由於朱元璋採取了片板不能下海的政策,使得沿海地區靠海吃飯的人,吃不上飯了啊!這可咋整呢?

過去浙江、福建沿海的百姓,常常會和南洋進行貿易溝通。這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一種方式,絕不僅僅是打魚而已。

這種商業化的行爲,在片板不能下海的政策干擾下,直接被一刀切斷了。這些人沒了生計來源,只好開始想一些歪門邪道。

比如說走私,可以說,明朝到了中期,又走上了元朝的老路,老百姓們被逼着走私,你說尷尬不尷尬?

倭寇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與明朝沿海地區的老百姓取得了聯繫,才能夠一次次躲過明朝正規軍的追擊,順利抵達明朝境內。

二、隆慶開關,纔是消滅倭寇的主要原因。

嘉靖年間的倭寇是最猖狂的,以汪直爲首的走私團隊最出名。原本他們只是在廣東地區,運送一些瓷器、絲綢到日本、暹羅等地進行販賣,結果越做越大,得到了日本當局的熱烈歡迎。

這下好了,本來只想賺點零花錢,一不小心就成了倭寇頭子了。汪直是安徽人,因此自稱徽王,稱雄於當時的東南沿海地區。是胡宗憲等人最爲頭疼的倭寇頭子。

不過汪直這幫人起家於貿易,一直做的事情,也就是從明朝運送商品到海外進行貿易。在遭到明朝當局的打壓以後,這才露出了獠牙。

爲什麼說隆慶開關這一舉動給大明續命70多年? 第2張

雙方大戰了多個回合以後,因爲遭遇颱風,汪直纔不得不選擇向胡宗憲投降。不過他始終不肯認罪,他在獄中表示:如果皇上能允許廣東開放通商口岸,我們這幫人何至於此?朝廷設立海關收取關稅難道不香嗎?

他甚至爲嘉靖皇帝提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除掉倭寇的辦法:

在廣東設立海關,收取關稅。在浙江、福建等沿海也這麼做,再恢復日本與大明的朝貢貿易關係,那自然就沒有倭寇這回事了!

不過很可惜,那時候的嘉靖已經年紀大了,不太願意折騰了。老祖宗要閉關,自然是有道理的。所以汪直這一提議沒有被採納,反倒是捱了一刀被砍了腦殼。

汪直一死,倭寇羣龍無首,變得更加猖獗了。說老實話,憑戚繼光、俞大猷那點人馬,根本忙不過來啊!就算打了不少勝仗,可倭寇依舊屢禁不絕。沒法子啊,沿海居民要吃飯啊!

嘉靖皇帝去世以後,隆慶皇帝朱載垕上臺,他正直壯年,又得到徐階、高拱、張居正、陳以勤這一幫名臣的輔佐,於隆慶元年便廢除了海禁。

隆慶皇帝決定,聽取福建巡撫許孚遠的建議,決定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作爲民間對外貿易的窗口。這可是一件大事,這麼做的直接影響,那就是過去爲了生活成爲倭寇的沿海居民,現在不用走私了,只要交稅登記,就能合理合法地從月港到海外貿易。

因此倭寇瞬間就減少了一大半,剩下的也不成氣候了。以至於隆慶元年開關以後,戚繼光無事可做,被調到了薊州戍邊去了。俞大猷雖然還留在南方,但主要負責平定內亂,也沒怎麼抗擊過倭寇了。由此可見,解決倭寇的重要手段,其實是隆慶開關。

三、隆慶開關爲明朝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其實這次明朝版本的“改革開放”,並沒有真正徹底地開放。因爲整個沿海地區也只開放了福建漳州府的月港。而且出海的商人,絕對不允許和日本進行貿易,一旦發現,那就會被判爲通倭罪。而且每次出去都有約定時間,超過時間,也會被判爲通倭罪。

由此可見,隆慶開關實在是有點兒小氣了,等於是在海禁的大前提下,打開了那麼一個小小的縫隙。

那麼這個縫隙的作用有多大呢?用一組數據來看吧,1576年,月港的關稅徵收到了1萬多兩白銀。1594年,光從菲律賓流入的大明的白銀,就超過26.4萬兩,光關稅已經達到了2.9萬兩白銀。

那時候大家都戲稱月港是“天子之南庫”,幾乎就是大明皇帝的另一個錢袋子了。據統計,從1573年到1644年的72年時間裏,大概有3.53億兩白銀通過月港涌入大明王朝,佔據了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總結:隆慶開關配合張居正改革,爲明朝續命70多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