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且是誰?爲什麼他的死讓項羽感到恐懼?

本文已影響1.36W人 

衆所周知西楚霸王項羽英勇無敵,治國是不行的,但是打仗就非常行,那麼龍且是誰?爲什麼他的死讓項羽感到恐懼?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龍且是楚漢交戰時期的楚國將領,但其在史料中的記載並不是很多。可以這樣評價,若是沒有他帶領項羽的20萬精兵強將與韓信作戰於濰水,似乎他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濰水之戰讓歷史學家記下了龍且這個名字,也將這個名字瞬間埋沒在衆多歷史豪傑的汪洋大海之中。

細細地梳理一下史料中的細枝末節,還是能夠將龍且追隨項梁起兵,後聽從項羽召喚的過程加以明晰的。史料中沒有記載龍且的出生年月,只是提到其在項梁的手下任司馬一職,在大破章邯的戰爭中表現突出。

跟隨項羽後,在定陶與韓信、曹參等開戰,不料兵敗。一年後與項聲一道擊敗謀反的英布,平定淮南地區。然後,史書中對其的記載就剩下決定其生死的一戰——濰水之戰了。

既然龍且在項羽部隊中的表現並不算怎麼突出,爲啥項羽會在關鍵的戰役中將手下的一半軍隊調與龍且指揮呢?這恐怕與項羽當時所處的境遇有關係。

公元前204年四月,項羽的軍隊將劉邦圍困在滎陽地區,還將漢軍的運糧通道給切斷了,劉邦陷入岌岌可危的地步。

古時候打仗很有意思,若是有一方感覺到自己有些招架不住了,可以派出使者議和,這樣可以得到喘息機會

龍且是誰?爲什麼他的死讓項羽感到恐懼?

劉邦就採納了這一建議,但項羽的謀士范增不同意。大家都知道,范增的思維還是蠻厲害的,當初若是項羽聽從了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果斷出手,也就不會有後面楚漢爭霸的事情了。

此刻,劉邦謀士陳平的一句話,道出了項羽那時候的無奈“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這說明了啥,項羽真正的問題,就是無人可用!

范增屬於文人,只能出謀劃策,鍾離昧和周殷當時負責防守西楚的後方根據地彭城,還要確保糧道的安全,因此,當齊國田廣來求助項羽時,項羽思考再三,也只有派出龍且這位說不重要,其實也很關鍵的人物出戰了!

那麼,爲什麼龍且的死,會讓項羽第一次感到失敗的恐懼呢?

龍且做了什麼讓項羽恐懼?

在項羽圍困劉邦於滎陽幾個月後,韓信率兵攻打位於現在齊魯大地的齊國,以便從側面將楚軍包圍,緩解劉邦軍隊的正面危機。韓信用兵,那沒得說,三下五除二,就將齊王田廣打得落花流水,齊都臨淄被攻破。

齊王也咽不下這口氣呀!雖然與項羽有宿怨,但也得求助於項羽。項羽想到的是,若是坐視韓信壯大,必然會對自己的地盤造成威脅,不利於今後作戰。

所以,項羽同意讓龍且與田廣組成楚齊聯軍,一起與韓信作戰。

於是,項羽將自己的20萬大軍交給了龍且指揮,自認爲身經百戰的龍且對韓信並不看好,當着項羽的面拍胸脯,說韓信“易與耳”,意思就是很容易對付,過不了多久就可班師回國。項羽當然也對此充滿信心,要不然,也不會派出龍且作戰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或許是龍且經歷了前面若干戰役的勝利,有了傲嬌之情,或許是龍且本身就沒有將韓信放在心上,竟然沒有聽從手下的建議,決定與韓信正面硬剛。這下,正好中了韓信之計。

事後分析龍且的失敗,就是其太過剛愎自用。屬下謀士分析得頭頭是道,韓信軍隊雖爲長途跋涉,但勢頭正猛,現在咱們是主場作戰,沒有必要速戰速決,拖一拖他,或者掐掉其糧草補給,這樣,咱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勝。

若是龍且有頭腦,仔細分析一下當下的局勢,採取了謀士的建議,自己就不會兵敗,也不會身亡了。

但龍且認爲,謀士的建議太消極了,自己不主動作戰,那麼,還有什麼功勞可言?

韓信兵力不如我龍且,我將其痛痛快快地打敗,項王高興,肯定會給我許多封地的。在此思想指導下,龍且指揮大軍大舉攻擊韓信。

韓信則邊戰邊退,龍且更高興了,認爲韓信不過如此,遠不如傳說中的樣子。但韓信在濰水之上是有埋伏的,用沙袋將河水斷流,等到楚齊軍隊進入埋伏圈,韓信命令將沙袋卸掉,直接泄洪!咱們都看到過前段時間四川達州突然爆發山洪的視頻吧?

能夠想象到被困許久的洪水一下子爆發出來的勢能究竟有多大。所以,楚齊大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一下子被奔涌而下的濰水衝得暈頭轉向,沖走的沖走,淹死的淹死。

此刻,韓信帶領大軍向前衝殺,沒有多久,龍且的軍隊大幅潰敗,龍且也死於亂軍之中。冷兵器時期戰爭就是這麼神奇,勝負可能就在一瞬間。

龍且沒了,20萬精銳部隊沒了,項羽知道了,肯定會心痛不已,我們回過頭想想,龍且不就是項羽的一員大將嗎?他死了,再培養唄!軍隊沒了,再招兵唄!

但我們畢竟沒有處於項羽當時的境地,不明白項羽的處境,也就體會不到項羽此刻感受到的絲絲涼意和隱隱恐懼了。

龍且是誰?爲什麼他的死讓項羽感到恐懼? 第2張

濰水之戰可謂是楚漢爭霸的分水嶺

先說說項羽當時的兵力分佈。在濰水之戰以前,項羽手下的兵力大概有40萬,項羽帶了10萬與劉邦在滎陽一帶周旋,另外10萬調撥給了周殷和鍾離昧。

剩下的20萬都給了龍且,且屬於能征善戰的嫡系部隊,結果,就一場戰爭,就將這20萬給報銷了,今後,項羽拿什麼和漢軍對抗呢?人家是仗越打兵馬越多,這項羽是越來越少,你說,這仗可怎麼打?

項羽無奈,只好與劉邦暫時簽訂“鴻溝和議”,準備就此中分天下,以備後戰。表面上,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爭暫時得到了緩和,其實,對於項羽而言,存在於其內部的隱患並沒有徹底消除。要知道,由於連年征戰,全國的人口消耗非常大,兵力補充非常困難。

項羽一下子損傷了一半的兵力,可謂是元氣大傷。再者,項羽的謀士范增因被項羽懷疑而出走,病死在路上,鍾離昧和周殷也受到項羽的懷疑,導致手下將領軍心渙散,無心戀戰。

從全國形勢上分析,濰水之戰之後,韓信佔據了三齊之地,可以迂迴到西楚後方對其形成包圍的態勢,使得漢軍進可功,退可守,完全處於戰爭的主動地位,而項羽則因兵力損耗太大、軍心不穩、地盤越來越小而進入到被動防禦的階段。

可以這樣說,濰水之戰直接影響了歷史進程的改變,使得原本佔據有利局面的項羽處於劣勢,也預示着,項羽的失敗已經變得不可逆轉。

綜合來說,項羽感到恐懼的,並不簡簡單單是龍且一個人的戰亡,而是其面對的戰爭局面的窘迫之勢。

內部來說,幾乎無將可用,兵力也大打折扣;對外來說,也沒有兵力補充,地盤縮水,處於四面受敵的地步。當項羽想到這些困擾之後,他不感到恐懼纔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