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本文已影響1.24W人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至唐高宗時,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645年,唐朝貞觀十九年,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率軍征討高句麗。

唐朝大軍進入高句麗境內後,所向披靡,很快殲滅了高句麗的大量主力。然而在這之後,隨着唐軍逐漸深入高句麗腹地,高句麗本土作戰的優勢開始凸顯出來。此後,唐軍主力和高句麗主力,圍繞安市城展開大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市城之戰。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在這場大戰當中,唐軍內部出現了一個十分厲害的大英雄。此人身穿白袍,手持戟槍,腰挎弓箭,在混戰之中帶頭衝鋒,橫勇無敵,被唐軍尊稱爲白袍將軍。這位將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朝戰神薛仁貴。

注意,以上描述的,不是演義小說當中的情節,而是正史上記載的真實事件。

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戰神,千百年來,薛仁貴一直廣爲大家所熟知。受演義小說的影響,薛仁貴的很多故事,比如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麗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和演義小說當中的那個角色相比,到底又有多大區別呢?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山西河津市人。薛仁貴出生於公元614年,這一年還是隋煬帝在位時期。直到四年之後,楊廣纔在江都兵變當中被殺,而後唐朝才順利建立。

對於薛仁貴來說,這場隋末亂世的動盪,影響應該算是比較大的。因爲薛家祖上世代爲官,從北魏一直到隋朝,家庭情況都算不錯。唯獨到了薛仁貴這一代,因爲他爹薛軌去世比較早,在薛仁貴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再加上恰逢改朝換代,所以唐朝建立之後,薛家迅速就衰落了下去,從貴族階層變成了底層平民。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第2張

不過好在,破船還有三分釘。薛家雖然家道中落,但好歹還留下了一些土地。所以薛仁貴後來就靠着種地,順利長大成人,還娶了媳婦。在演義小說當中,薛仁貴的妻子柳銀環,嫁給薛仁貴的時候,薛仁貴已經窮的家徒四壁。但實際上,正史上的薛仁貴,其實並沒有小說裏那麼慘。

當然,因爲薛家家道中落的關係,想要入仕做官,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薛仁貴就是一個普通農民而已。然而到了大業十八年的時候,隨着李世民決定,要親自率軍征討高句麗,薛仁貴的人生,終於來到了一個轉折點。據說當時薛仁貴的妻子柳氏,曾對薛仁貴進行規勸,勸薛仁貴投身軍旅,博取功名,薛仁貴這才正式參軍入伍。

這一年,薛仁貴已經31歲了,早已過了而立之年。

接下來的事情,很多人就耳熟能詳了。薛仁貴參軍後,來到了唐軍將領張士貴麾下當兵。和演義小說裏描述的不同,正史上的張士貴,其實是個好人,而且從來都沒有打壓過薛仁貴。到了遼東戰場上之後,薛仁貴靠着過人勇武,很快就揚名軍中。期間在某次接觸戰當中,薛仁貴更曾經單槍匹馬,衝入敵陣,在敵軍軍陣當中,斬殺了高句麗的一名將領,讓原本已現頹勢的唐軍,瞬間反敗爲勝。

在演義小說當中,薛仁貴之所以有這樣過人的武藝,而且熟讀兵法,是因爲他曾追隨大唐名將李靖學習。在他參軍之前,李靖教了他好長一段時間,所以纔會讓薛仁貴文武雙全。但在正史上,從雙方的人生經歷來看,這倆人其實沒有半點交集。然而有趣是,薛仁貴卻又是出道既巔峯。做了二十年的農夫,首次上戰場,就能文武雙全,在雙方混戰時斬殺敵方主將,這確實也是一個謎團。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第3張

不管怎麼說,在這次戰鬥後,薛仁貴就成了唐軍內部的戰鬥英雄,名揚軍中。此後,隨着戰事的推進,唐軍逐步推進到安市城一線。爲了救援安市城,高句麗方面派出了二十五萬大軍,進行救援。而唐軍這邊,則是採取了圍城打援的戰法。就是在這場戰鬥當中,薛仁貴參與了打援的戰鬥,身穿白袍,打出了白袍猛將的威名。

在這一戰之後,李世民特意召見了薛仁貴,重重賞賜了薛仁貴,並且將他升爲遊擊將軍。當時唐軍和高句麗正處於膠着狀態當中,唐軍這邊也急需一位戰鬥英雄,作爲全軍的一面旗幟。而當時的薛仁貴,則恰好扮演了這個角色,由此成爲了整個唐軍內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猛將。

安市城一戰,從雙方戰損來看,唐軍無疑是大獲全勝。然而後來,因爲天氣越發寒冷,再加上李世民發現,打下安市城也不能一戰滅了高句麗。所以最後,唐軍只能自行撤退,這一戰更是被李世民認定爲自己的恥辱。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場戰爭當中,薛仁貴算是脫穎而出,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傳奇生涯。

等到唐軍撤回之後,薛仁貴作爲特級戰鬥英雄,也被李世民再次加官進爵,被封爲右領軍中郎將。對於薛仁貴,李世民格外青睞有加。因爲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李世民已經漸漸老去。當年唐朝開國的那些功臣武將,也同樣逐漸衰老,再難勝任帶兵打仗的任務。在這個時候,李世民正急需培養大唐第二代武將,以確保唐朝軍方不會出現斷層。而薛仁貴,恰好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李世民面前,自然會得到李世民的重點培養。

此後的幾年裏,薛仁貴一直負責鎮守在長安,負責幫李世民守衛宮城。此時的薛仁貴,相當於是從軍中的特級戰鬥英雄,變成了中央警備團團長。這個職位,足以證明李世民對薛仁貴是何等的信任和青睞。

另外,據歷史學家們分析,薛仁貴真正接觸兵法,學習如何帶兵打仗,應該也是在這段時間。以薛仁貴的出身來看,薛仁貴早年或許有機會習武,但絕不可能有名師教他兵法。兵法這東西,真不是單靠自己就能琢磨明白的。而且在唐朝那會兒,市面上也很難買到兵法類的書籍,想自學成才幾乎不太可能。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第4張

但是給李世民守門的這段時間,那就截然不同了。當時唐朝內部,很多老將雖然年歲已高,很難再去領兵打仗,不過他們很多人都還活着。比如李靖、李績等人,當時都還在世。按照李世民給薛仁貴重點培養的定位,薛仁貴跟這些老將們學習兵法的可能性,應該是比較大的。

所以歷史上的薛仁貴,在這段時間內,確實有可能做過李靖的學生。不過,史書上對此沒有任何記載,所有這也就只能成爲後世史學家們的猜測。

同樣也是在這幾年當中,唐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期間,唐朝的開國功臣集團,陸續死了一大批。而且,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也因病去世,此後太子李治順利登基,唐朝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進入新的時代後,薛仁貴反倒是依然受到李治的信任,繼續替李治把守宮城。因爲薛仁貴本就是李世民留給李治的將軍,薛仁貴自己也深知這一點。而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唐朝高層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動盪。先是以高陽公主爲首的一羣唐朝宗室,企圖謀反篡位,但後來卻被全部誅殺。而後,李治又借‘廢王立武’事件,打壓了以長孫無忌爲首的老臣黨,徹底抓穩了皇權,武則天也因此上位,成了唐朝的皇后……

不過,這些動盪,對於薛仁貴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在這幾年當中,他一直老老實實儘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替李治守好宮城,從來不參與任何黨爭。

幾年之後,隨着李治終於坐穩了皇位,徹底握緊了皇權,薛仁貴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公元658年,在李治的命令下,唐軍再次向高句麗展開了進攻。這一次,薛仁貴被任命爲唐軍副將,開始負責唐軍的指揮調度工作。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第5張

說到這裏,我們得簡單說一下唐滅高句麗的這場戰爭。在隋唐時期,高句麗是遼東地區一個非常強大的地方政權。當年隋朝之所以會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楊廣傾全國之力,進攻高句麗,但最後卻打輸了。隋朝精銳一下子折損殆盡,再也無法彈壓地方,所以最後纔會滅亡。

而到了唐朝之後,高句麗雖然名義上對唐朝臣服,但卻仍是經常騷擾唐朝邊境,威脅唐朝的邊境安全。這也是爲什麼,貞觀十八年的時候,李世民會親自去征討高句麗。

然而在這次戰爭當中,李世民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高句麗和之前唐朝打敗過的突厥、吐谷渾等政權不同,高句麗是一個農業文明政權。這種政權特性,意味着高句麗更像唐朝,戰爭恢復能力極強。就算一戰打掉高句麗的主力軍隊,仍是很難直接滅掉高句麗。

所以,在這一戰之後,唐朝這邊就修改了策略,選擇化整爲零,以襲擾戰的形式,先消耗高句麗的國力。等到高句麗的國力,消耗得差不多之後,唐朝再展開決戰。這個戰略被制定出來以後,最初的三年裏,唐朝一直在堅持貫徹這個戰略。但後來,隨着李世民的去世,唐朝就不得不暫時停止對外戰爭。此後近十年時間裏,唐朝一直沒有再對高句麗發動大規模戰爭。直到李治徹底坐穩了皇位之後,唐朝纔再次對高句麗開戰。

而這一次,薛仁貴經過十年的學習後,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猛將,更是一個全能型的帥才。隨着唐朝對外戰爭的重啓,已經守了十年宮城的薛仁貴,終於等到了機會,迎來了他的時代。

這一年,薛仁貴已經45歲了。

公元658年,薛仁貴擔任唐軍副將,首次指揮唐軍對高句麗進行襲擾作戰。最終,薛仁貴率軍在遼寧渾河一帶,重創高句麗主力,斬敵三千。

公元659年,薛仁貴再次率軍,在遼東戰場上重創高句麗主力。並且在黑山地區,大破高句麗的附屬勢力契丹,生擒契丹國王。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第6張

公元661年,以回紇爲首的九個鐵勒部落,又有異動,薛仁貴當即率軍西征,前往天山地區作戰。交戰期間,九姓鐵勒部落曾派遣,數十位最能打的‘勇士’前來向唐軍提出挑戰,結果卻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嚇得這幾十個勇士直接下馬投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箭定天山’的由來。

當然,薛仁貴平定九姓鐵勒,也不是隻靠這三支箭。後來薛仁貴也率軍進入天山地區腹地,最後近乎全殲了九姓鐵勒部落的主力,而後將所有投降主力,就地坑殺!經此一役後,九姓鐵勒部落徹底衰敗,再也沒能威脅唐朝的邊境安全。

從西線戰場返回後,薛仁貴又被派往遼東戰場,繼續負責每年對高句麗的襲擾戰。在這期間,薛仁貴的功勞幾乎多如牛毛。到了公元666年,隨着高句麗大權臣,淵蓋蘇文病逝,高句麗陷入內亂。此後,唐朝這邊也意識到,終於到了決戰的時候。李治當即下令,以名將李績爲統帥,對高句麗展開全線總攻。

在這個過程當中,薛仁貴也被任命爲唐軍的主將之一。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薛仁貴率領數萬唐軍,一路從撫順橫推到了平壤。所到之處,所有高句麗軍隊全部被擊潰,所有高句麗的大城全部被攻陷。一路大戰,堪稱無敵,最終與李績大軍會師於平壤城下,徹底滅了高句麗。

高句麗滅亡後,唐朝設立安東都護府,轄制高句麗地區。此後,薛仁貴奉命擔任安東都護,將高句麗地區治理得井井有條,徹底將高句麗地區收服。

兩年之後,就在高句麗問題徹底解決完以後,西北的吐蕃,又開始搞事情了。此時的吐蕃,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已經近乎佔據了整個青藏高原,開始逐漸威脅到唐朝的西北邊境。爲了解決吐蕃問題,薛仁貴再次率五萬大軍,進入高原作戰。

這場戰爭開始後,吐蕃爲了擊敗唐軍,糾集了四十萬大軍,和薛仁貴正面抗衡。但即便吐蕃兵力數倍於薛仁貴,薛仁貴仍是取得了較大的戰果。當時的薛仁貴,甚至已經打算一路打到拉薩,直接一戰解決吐蕃問題。然而在這之後,唐軍內部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薛仁貴的副將郭待封,出於爭功的目的,並未及時抵達,最後導致唐軍的後勤補給被吐蕃劫掠殆盡。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第7張

此後,沒了補給的薛仁貴,自然不能繼續征戰。最後,薛仁貴只能退守大非川,在和吐蕃議和之後,將唐朝大軍從高原上帶了回來。這次戰爭,雖然是薛仁貴人生當中,唯一的一次敗仗,但在這種極端惡劣的情況下,薛仁貴依然能夠保住唐軍主力,已經足以證明他的能力了。

大非川戰敗後,因爲身爲主帥,薛仁貴也不得不承擔責任,直接被一擼到底,免官爲民。

這一年,薛仁貴已經57歲了。唐朝的開國將領,已經全部去世。所以,這個時候的薛仁貴,雖然戰敗,但卻已經是唐軍內部,資歷最深,而且堪稱最能打的老將了。所以,薛仁貴的這次貶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更像是放假。當時唐朝的軍隊,還真離不開他。

果不其然,僅僅一年之後,高句麗遺民叛亂,薛仁貴就再次被起復,被派往遼東地區,鎮壓當地的叛亂。不過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薛仁貴抵達遼東地區,平定了當地的叛亂之後,沒過兩年,薛仁貴竟然被流放了!而且,對於這次流放,史書上並未記載原因!

對於薛仁貴被流放的原因,後世猜測很多。有人說,是因爲薛仁貴插手了當時的朝堂黨爭,引起了李治的忌憚。也有人說,是因爲薛仁貴得罪了武則天,所以被流放象州。還有人說,是因爲薛仁貴在遼東打仗,敗給了新羅……真相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在薛仁貴61歲這一年,他因爲某種原因,被流放了。

此後,薛仁貴過了數年的流放生活,到了公元681的時候,薛仁貴被再次起復,前往北方的雲州鎮守。後來,薛仁貴到了北方之後,襲擊唐朝邊境的突厥人,聽說薛仁貴來了之後,嚇得連抵抗都不敢抵抗了,直接逃跑。但薛仁貴還是追了上去,大敗突厥軍隊,俘虜了數萬人。

歷史上的薛仁貴與演義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到底有多厲害? 第8張

這場雲州之戰,便是薛仁貴一生,最後的一場大戰。雲州之戰後,僅僅過了一年,薛仁貴便病逝於雲州,終年七十歲。就在薛仁貴去世之後,同一年,唐高宗李治也因病去世,唐朝歷史由此進入了武則天的時代。

回顧薛仁貴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確實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猛人。既能上陣殺敵,亂軍之中去上將首級,也能運籌帷幄,在後方指揮大軍進行征戰。這樣的猛人,放眼整個中國歷史,也寥寥無幾。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演義小說當中的薛仁貴形象,其實也不算太誇張。

另外,薛仁貴的一生,也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啓示:就算是薛仁貴這種家喻戶曉的大英雄,也是三十歲之後才逐漸揚名,四十多歲後才能獨當一面。所謂大器晚成,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了。真正的人才,往往都需要多年的刻苦學習,以及努力拼搏。經過很多年的積攢之後,才能一飛沖天。

所以,今天的我們,與其想着在二三十歲便揚名天下,成就非凡的事業,其實還不如多花些心思提升自己。只要自己能力足夠,將來總有成就事業的那一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