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即使漢獻帝除掉曹操,劉備與孫權也不會俯首稱臣?

本文已影響1.19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假設漢獻帝除掉了曹操,劉備、孫權會效忠朝廷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劉備和孫權都是有帝王之胄的人物。

劉備和孫權都是有帝王之胄的,首先來說劉備。

劉備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後代,按照禮儀之說,細細地派起來,當今的東漢皇帝還得喊他一聲叔叔。雖然劉備家到中落,淪落到做小商販,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大家認可他的皇族身份,這就使得劉備在政治上佔了先機,儘管大家都知道漢室已經扶持不起來了,但是由劉備繼承或者取代劉協,總比由曹操,袁紹這些和皇室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來取代,要順利成章一點。這就是所謂的有名有實。

爲何即使漢獻帝除掉曹操,劉備與孫權也不會俯首稱臣?

其次,在來看看孫權,孫權因爲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的勵精圖治,在加上孫氏在江東這片地區就是“土皇帝”,因此孫家氏族說話比當時的東漢皇帝還好使,並且孫權的父親孫堅無意之間得到了傳國玉璽,這就是一個好兆頭,說明孫氏家族有天命所歸之像,後續孫權也是確實建立了東吳,成爲了皇帝。

第二,孫權和劉備都是有帝王之志的人。

劉備從小時候就說過他將來要乘坐天子的馬車,就說明了劉備早早就立下了鴻鵠之志,並且劉備的兩個兒子的名字也多少坐實了這一點,他的這兩個兒子一個叫做劉封,一個叫做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封禪的意思不言而喻,是有德的君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劉備如果沒有當皇帝的願景,給他的兩個兒子取“封禪”,幹什麼。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爲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再看看孫權,孫權如果不想稱帝的話,早就投降於曹操了,畢竟曹操挾持天子,又以丞相自居,代表着東漢政權,孫權在赤壁之戰上和曹操打仗,不就是在東漢政府在打嗎。你和政府軍打仗,就說明你不認同這個政權了,我自己就是一個政權。其次,他是目睹過自己父親和兄長寄人籬下的場景,因此,這些都使得孫權早早有了自立之心,稱王之意。

爲何即使漢獻帝除掉曹操,劉備與孫權也不會俯首稱臣? 第2張

第三。劉備和孫權二人都有帝王之術。

劉備和漢代建國皇帝劉邦,在性格和作風上很相似,善於拉攏人才收買人心,也喜歡結交朋友,行俠仗義,劉備這個人是個少言的人,很少罵自己的部下,顯示出了自己的厚道,並且因爲的行俠仗義,深得人心,劉備當平原令的時候,有個叫劉平的老百姓看不起他,派了刺客去刺殺他,刺客最後卻沒忍心下手,覺得劉備是個仁義之人,因此劉備的帝王之術就是人心,人心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產。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爲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我們再看看孫權,孫權也是一個懂的帝王之術的王者,淩統的隨從戰死,孫權親自前去慰問,並且留下眼淚惋惜悼念,後來淩統受了重傷,孫權於是留他在船上,幫他更衣。後續淩統英年早逝後留下二人年幼的兒子。孫權收養二人在宮中,疼愛得跟自己子女一樣,凡有客人來就介紹道:“都是我的兒女。還有他對待部下都是平易近人,大將朱桓出征時,孫權親自爲他送行,但是朱桓喝多了卻說了酒話,想摸摸孫權的鬍鬚,但是孫權卻沒生氣,還讓朱桓摸了摸,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孫權的幽默以及能容人。

爲何即使漢獻帝除掉曹操,劉備與孫權也不會俯首稱臣? 第3張

《吳錄》:桓奉觴曰:“臣當遠去,願一捋陛下須,無所復恨。”權馮幾前席,桓進前捋須曰:“臣今日真可謂捋虎鬚也。”權大笑。

第四,劉備和孫權都有帝王之福。

在三國的三巨頭中,劉備和孫權都是很有福氣的,分析如下;

劉備的福氣,則表現爲關鍵的時刻總有高人相助,危難之際總能化險爲夷,劉備剛出山的時候,就得到了關羽和張飛,我們都知道,人才,忠誠的好找,有能力的也好找,但是有能力並且忠誠的不好找,而關羽和張飛偏偏就是既忠誠又能幹的人物,這就是劉備人生的第一大福氣,到了後期,劉備的運氣也還是總體不錯的,譬如說,沒有地盤,陶謙因爲劉備爲人忠義,就把徐州送給了劉備,正在發愁如何擺脫曹操的控制的時候,碰巧曹操讓他取攔截袁術,就這樣躲過了被大清洗的劫難,慢慢成爲了一方不可輕視的勢力。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孫權,孫權這個人比劉備和曹操都有福氣,有一片現成的基業和一批現成的人才,並且這些人每每在東吳面對劫難的時候都會幫自己化險爲夷,在赤壁之戰的時候,面對曹軍的來勢洶洶,周瑜和程普二將挺身而出,力排衆議,堅決對曹操用兵。最終在赤壁大戰上大敗曹軍,後續每當再出現危機的時候,東吳都會有人爲孫權解決危機,如魯肅,呂蒙,陸遜,都是東吳後續的“排雷官”。所以我們說孫權手下有那麼的“福將”,自然而然的孫權也是一個有帝王之福的人。

綜上所述,劉備和孫權二人都是有帝王之胄,帝王之志,帝王之術,帝王之福的強者,有了實力,逐漸就會產生不臣之心,因此,他們二人不會想東漢政權俯首稱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