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本文已影響1.86W人 

晉國(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爲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前628年,一代春秋霸主晉文公,因病去世了。

隨着晉文公去世的消息傳出,整個天下,瞬間開始變得暗流涌動起來。因爲就在16年之前,第一代霸主齊桓公去世之後,那可是鬧出了好大一場亂子。

當時齊國內部,首先圍繞着國君繼承權的問題,爆發了內戰。然後,因爲齊國內戰,導致齊國國力暴跌,再也坐不穩霸主國的寶座。其他幾大強國,開始紛紛起兵征戰,爭奪霸主國的寶座。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這種情況,是一直到晉文公擊退楚國,確定了新霸主的地位之後,纔算是暫時停了下來。而如今,第二位公認的霸主晉文公,也去世了。所以大家都在懷疑,接下來是否又會重蹈當年齊桓公去世時候的覆轍呢?

沒有人知道答案。

而且,和當年齊國的情況相比,此時晉國的情況又有所不同。當年齊桓公稱霸的時候,做霸主的時間很長。但是晉文公不一樣,晉文公稱霸,最多隻能從公元前632年,舉行踐土之盟的那一天開始。從踐土之盟到晉文公去世,這期間其實只過了四年而已。

也就是說,齊桓公做了二十多年的霸主,死後尚且迅速大亂。那麼晉文公只做了四年的霸主,他死之後,天下局勢又會如何發展呢?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晉文公去世之後,晉國鐵定會像當年的齊國一樣,迅速丟掉霸主之位,然後各國爲了成爲新的霸主,再次開始混戰。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第2張

但讓大家出乎意料的是,在晉文公去世之後,晉國這邊卻並沒有出現任何亂象。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順利接班,平穩地完成了權力過渡。此後的幾年裏,晉國國內也沒有出現任何亂局。在這期間,秦國和楚國,都曾經試着挑戰過晉國的霸主權威,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於是,幾年之後,大家都明白了一個新的道理。

原來並不是一位老霸主去世之後,這個國家就一定會丟掉霸主之位。就比如晉國,雖然晉文公去世了,但接班的晉襄公,同樣也是個狠人!這位晉襄公,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第三位春秋霸主了!

歷史上的晉襄公,其實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國君。在春秋歷史上,向來有着‘晉文稱霸,襄靈續霸’的說法。這裏面的襄,指的就是晉襄公,而靈則是指他的兒子晉靈公。作爲晉文公的繼承人,晉襄公在歷史上的名氣,或許沒有他爹那麼大。但是他在位期間,晉國的威勢,其實要比晉文公在位時期更強。

那麼,爲什麼晉文公去世之後,晉國沒有像當年齊國那樣內亂呢?晉襄公即位之後,到底都做了什麼?爲什麼可以牢牢佔據霸主的位置不動搖呢?後來秦楚兩國,又是如何挑戰晉國的霸主權威,晉襄公又是如何挫敗他們的挑戰呢?

這些故事,我們還得從當年晉文公稱霸的時候開始說起。

公元前632年,隨着晉國擊退楚國,晉文公又趁勢拉了幾個國家,成功召開了一次會盟,晉國的霸主地位,就算是徹底確定了。

只不過,當時晉國雖然確定了自身的霸主地位,但這個地位卻並不是很穩。

一方面,之前晉國能夠擊退楚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楚國內部有問題。之前和晉國對敵的楚國軍隊,其實只是楚國的一部分偏師而已。當時楚國在位的楚成王,自己已經帶着大部分主力撤回了楚國。所以在城濮之戰當中,晉文公擊敗的,其實只是楚國大將子玉帶領的一部分楚軍而已。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第3張

所以,如果楚國真的全力一戰,晉國能否擊敗楚國,其實仍是一個未知數。

另一方面,晉國能擊敗楚國,也是因爲當時強大的齊國和秦國,都站在晉國這一邊。秦國之所以幫晉國,是因爲秦國想要東出,而晉國則是忽悠秦國,打趴下楚國之後,可以讓秦國從楚國這邊東出。至於齊國,則是爲了擺脫楚國的影響,再次恢復當年齊桓公時代的威勢,所以纔不得不和楚國站在對立面。

除此之外,之前晉楚大戰期間,齊秦兩國站在晉國這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晉國拿宋國的土地,賄賂了兩國。所以,他們才願意暫時幫助晉國。

但這種幫助,註定是不可靠的,同時也不可能長久。

等到大戰結束之後,秦齊兩國馬上開始表現出一種詭異的態度,雖然沒有馬上脫離晉國陣營,但是也開始暗中給晉國使絆子。這些事情,都使得晉國好不容易得來的霸主國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不過,面對這些隱藏危機,晉文公倒是也來者不拒。此後的4年時間裏,晉文公一直極力籠絡各個盟友,穩定和秦齊兩國的關係,儘量不讓兩國脫離自己的陣營。同時,晉國還大力團結那些小國,削弱依附楚國的小國。

這期間,晉國曾經大力征討鄭國,因爲鄭國當時依附於楚國。後來雖然沒有大打出手,但也算是降服了鄭國,同時對其他國家形成了威懾,強化了晉國聯盟的存在。

總之,晉文公成爲霸主之後的三四年裏,一直在穩固晉國的霸主之位。經過晉文公的努力之後,晉國的位置,倒是也算是暫時穩固了下來。而在晉國內部,早在晉文公稱霸之前,晉文公就已經對國內高層進行改組,設計出所謂的‘晉國六卿制度’,最大程度上任用賢明,團結國內大家族的力量,讓晉國內部團結一致。

可以說,這幾年的時間,晉文公是真的一天都沒浪費,確實是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第4張

就這樣,到了四年之後,公元前628年的時候,一代霸主晉文公,終於病重了。從稱霸到病重,雖然只有短短四年,看上去有點短,但這確實也不能怨晉文公。畢竟,他登基的時候就已經62歲了,此時則是已經達到了七十高齡,撐不住了也屬正常。

晉文公倒下之後,他的兒子姬驩,順利繼承了國君的寶座,這就是晉襄公。而在晉襄公上位的過程當中,他雖然還有其他幾個兄弟,但是卻並沒有發生當年齊國那種兄弟混戰的事情。

這其實得感謝晉文公生前留下的一道政令。

晉文公還活着的時候,其實就想過自己死後,晉國可能會再次大亂。晉文公很清楚,一旦他死後,晉國大亂的話,晉國的情況,只會比齊國更慘,因爲他做霸主的時間沒有齊桓公長。而且,更要命的是,晉國曆史上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類似案例。

當年在春秋初期的時候,晉國的老國君去世,老國君的兒子接班之後,老國君的弟弟就曾經起兵造反。後來,老國君弟弟這一脈,曾經花了近七十年的時間內戰,消耗了整整三代人,才完成了篡位的任務。

而那個最終成功篡位的,其實就是晉文公的親爺爺。他爺爺成功登基的那一年,晉文公當時恰好二十歲,所以他對這事尤爲印象深刻。

後來,等到晉文公他爹掌權的時候,他爹爲了杜絕這類事情發生,乾脆直接對自己的本家揮動屠刀,在位期間,差點把自己本家人給殺絕了,目的就是爲了防止以後再出現類似的事情。

有這麼可怕的前車之鑑,晉文公即位之後,自然會對這種兄弟相殘的事情,有所防備。但同時,晉文公又不是那種嗜殺之人。要讓他對自己的親兒子下手,他也確實做不到。

所以,晉文公思來想去之後,就提出了一個新的制度:乾脆以後晉國的所有公子,只留下一個在國內,被當做繼承人培養。其他公子,稍微大一點之後,一律送去其他國家做人質。而且,以後不是國家召回,自己永遠不許私自回國。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第5張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晉文公去世的時候,他雖然有不止一個兒子,但是那些兒子,還真無法威脅晉襄公的地位,更不會出現當年齊國那種情況了。

因爲晉國的特殊制度,晉獻公即位的過程當中,倒是並沒有發生什麼意外。而他登基之後,所作所爲更是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他什麼都沒做。

晉襄公登基之後,一切全部照舊。既沒有瞎折騰,也沒有搞大規模的人事變動,而是選擇完全繼承晉文公時代的一切。這種無爲而治的態度,也是讓晉國完成平穩過渡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着晉獻公平穩登基,那些原本指望晉國內亂的外部勢力,算盤算是徹底打空了。不過,他們倒是也還有後招。誰都看得出來,新即位的晉襄公,聲望遠不如他爹。晉文公之前可以召開會盟,但是晉襄公卻沒這個聲望。

所以,在晉文公去世的同一年,秦國這個盟國,首先開始發動了。

首先是秦國。在晉文公去世這一年,秦國首先派出大軍,悄悄跨越晉國和周王室的地盤,遠距離討伐鄭國。而晉國這邊得知此事之後,晉獻公當機立斷,下令在崤山地區設伏,等到秦軍撤退的時候,直接進攻,打得整個秦軍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等於是晉國首先對秦國撕破了臉,看起來似乎是晉國對秦國有點不太仗義。但實際上,從國家利益來看,當時秦國和晉國的關係,已經隨時可能撕破臉。秦國也隨時有可能對晉國發起進攻,開闢東出的道路。而且,晉文公去世之後,秦穆公也就成了列國的國君之中,最具聲望的一個,隨時有可能成爲新的霸主。

在這種情況下,晉國率先出手,消滅秦國的主力軍隊,斬斷秦國東出的希望,這種選擇從國家戰略來說,其實一點毛病都沒有。

因爲晉國的雷霆出手,秦國的東出計劃,被再次打斷。而接下來,兩國撕破臉之後,晉襄公更是竭盡全力,牢牢守住那條崤函通道,擋住秦國,不讓秦國東出。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第6張

在秦國出手的同時,南方的楚國,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就在秦國發動的同時,楚國開始派遣大軍北上,進攻此時晉國的附屬國,陳國與蔡國。

收到這個消息之後,晉襄公果斷派出精銳,救援蔡國,雙方在泜水地區相遇。結果,雙方遭遇之後,這場仗打得極爲離奇。晉國的指揮官陽處父,先是和楚國那邊商量,要求先讓楚軍後撤一些,讓晉軍渡河之後,兩軍再戰。

結果,楚軍那邊,本着讓晉軍渡河,然後趁着晉軍過河的機會進攻的目的,稍稍撤退了一些。但是楚軍撤退之後,晉軍卻並沒有進攻,反倒是揚言楚軍已經逃跑了。結果這場仗到了最後,雙方也沒打起來。反倒是那位楚國主帥,回去之後,就被楚王以通敵罪給殺了!

所以,對於楚國的進攻,晉國等於是並不血刃,就給擊退了。

除了秦楚雙方的挑釁之外,晉國還在這一年大規模進攻白翟,甚至直接俘虜了白翟的國君。這場硬仗,更是大大增長了晉國的威勢。

就這樣,在晉襄公即位的第一年裏,晉國同時對秦國、楚國、白翟,三大勢力開戰,而且還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三場仗打完之後,所有諸侯國就都明白了一件事:原來這位新即位的晉國國君,真的是一點都不好惹,完全有能力繼承他爹的衣鉢了!

至於東方的齊國,此時原本也該落井下石。但是齊國當時內部也有很多問題,就在數年之前,齊國內部剛剛出現了哥哥去世之後,弟弟幹掉自己大侄子,然後自立爲王的事情。所以這時候的齊國,內部不穩,暫時倒是也沒能力給晉國找麻煩。

這對於當時的晉襄公來說,大概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

而在擊退了秦楚,平定了白翟之後,第二年,晉襄公終於開始主動出擊了。

這一年,晉襄公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那些小國身上。之前晉文公身死,小國之中的衛國,曾經上躥下跳。所以,這時的晉襄公,就打算先拿衛國開刀,樹立一下自己霸主的威嚴。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第7張

接下來,晉襄公親自率領大軍,殺向衛國。不過,到了前方之後,晉襄公並沒有自己帶兵上戰場,他自己去了一趟周王室,朝見了一下週天子,算是盡了一下霸主的義務。同時,晉襄公又派下面的大將先且居,領兵征討衛國,最後大獲全勝。

與此同時,西邊的秦國得知此事之後,覺得晉國精銳盡出,或許自己又可以試試進攻晉國了。所以這一年,秦國再次大規模進攻晉國。但是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哪怕當時晉國的精銳,都已經派出去了,秦國仍是沒能戰勝晉國,最後反倒是被打得慘敗。

隨着衛國被收拾掉,秦國又被再次擊退,晉襄公的霸主威嚴,就算是徹底樹立了起來。再加上他去朝見了周王室,得到了周天子的認可。所以,從這時開始,晉襄公其實就已經算是完全繼承了晉文公的衣鉢,成了公認的又一位霸主了。

當然,晉襄公的稱霸,後面還有很多尾聲。

連續兩次戰敗的秦國,自然是惱羞成怒。此後的兩年裏,秦國勵精圖治,籌措糧草,準備再次對晉國發起復仇戰。兩年之後,公元前624年,秦國的秦穆公再次下令,進攻晉國。這一次,秦國準備的相當充分,來勢洶洶。

而面對這樣的秦國,晉襄公難得沒有選擇硬頂,而是選擇了暫避鋒芒,堅守不出。所以最終,秦穆公所以攻陷了晉國的小塊地盤,並且在晉國的國土上,耀武揚威了一個月,但整體上其實並沒有傷到晉國,而且也沒有完成東出的目標。

但至少,這場勝利,算是讓秦國在面子上找回了場子,也算是給了秦國一個復仇的機會,讓秦國發泄了一下怒火。

但同時,從秦國的角度來說,秦穆公很清楚,秦國其實並沒有真正戰勝晉國,而且也沒有拿到東出的通道。所以,自此之後,整個春秋中後期,一直到晉國分裂之前,幾乎每一代秦國國君,只要稍微有點能力的,都會試着去和晉國打一仗,看看能不能有東出的機會。但遺憾的是,此後近三百年的時間裏,一直到晉國分裂成韓趙魏三國,秦國都沒有找到這樣的機會。

而爲了達成這個目標,秦國也開始轉變國策。原本秦國是和晉國組隊,一起欺負楚國。但是自此之後,秦國開始轉爲和楚國組隊,共同對抗晉國。至於東方的齊國,因爲秦楚兩國聯手了,所以齊國被迫站到了晉國這邊,或者遊離在晉國聯盟之外。

正是因爲這樣的歷史原因,秦楚兩國聯手,對抗晉國和齊國的中原大局面,就初步形成了。此後的幾十年裏,一直到吳越兩國崛起之前,中原地區一直保持着這樣的局面。至於那些小國,其實多半隻能在兩個陣營當中遊走站隊而已。

所以,如果說晉國的霸業是晉文公開創的,那麼真正讓晉國坐穩霸主國寶座的,其實恰恰正是這位晉襄公。

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爲什麼能維持霸主之位? 第8張

而隨着晉襄公坐穩了霸主寶座,晉襄公也開始反思,晉國之前的很多政策,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所以,在之後的十多年裏,晉國開始逐步改善和其他中原諸侯國的關係,爭取其他諸侯國的支持。因爲晉國本來就是姬姓諸侯國,和那些中原諸侯國的關係,也遠比楚國更近。所以,當晉國展現出足夠的善意之後,大家也更願意選擇站隊到晉國這邊。

這就是晉獻公接手晉國霸業的整個過程。

回顧晉襄公續霸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晉襄公之所以能延續晉國的霸業,主要是因爲晉國做對了三件事。第一,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晉國沒有犯錯。在晉文公死後,晉國實現了平穩過渡,沒有像齊國那樣,在齊桓公死後,國家馬上開始內戰。

第二,晉襄公即位之後,沒有選擇馬上大刀闊斧地進行各種改革,而是選擇平穩過渡,平穩接手父親留下的一切。這對晉國霸業的平穩傳承來說,至關重要,因爲這進一步保證了晉國內部的穩定。

第三,最關鍵的是,晉襄公的能力確實夠強。

相比之下,齊桓公的接班人齊孝公,能力就差多了。齊孝公即位時候,根本沒能及時應對其他國家的挑釁,也沒有及時籠絡住自己的小弟國家,而且也沒有解決好國內內戰的問題,所以才導致齊國迅速衰落。

反觀晉襄公,作爲一個繼承者,不但可以穩定國內,而且還能在其他幾大強國挑釁的時候,找到最合適的機會,及時打回去。這份戰略眼光和能力,遠不是齊孝公能比的。

大概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晉襄公才能順利接受晉文公的霸業,沒有讓晉國的霸業迅速衰落。

如果當年的齊桓公,也能有這樣一個繼承人的話。或許,齊國的霸業,也能得到繼承。要是那樣的話,或許後來就沒晉國什麼事情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