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五·報應·王乙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文已影響1.28W人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五·報應·王乙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五·報應·王乙原文是什麼內容?

【原文】

王乙者,自少恆持如意輪咒。開元初,徒侶三人,將適北河。有船伕求載乙等,不甚論錢直,雲:“正爾自行,故不計價。”乙初不欲去,謂其徒曰:“彼賤其價,是誘我也,得非苞藏禍心乎!”舡人云:“所得資者,只以供酒肉之資,但因長者,得不滯行李爾。”其徒信之,乃渡。仍市酒共飲,頻舉酒屬乙,乙屢聞空中言勿飲,心愈驚駭。因是有所疑。酒雖入口者,亦潛吐出,由是獨得不醉。洎夜秉燭,其徒悉已大鼾。乙慮有非道,默坐唸咒。忽見舡人,持一大斧,刀長五六寸,從水倉中入,斷二奴頭,又斬二伴。次當至乙,乙伏地受死,其燭忽爾遂滅。乙被斫三斧,背後有門,久已釘塞,忽有二人,從門扶乙投水。岸下水深,又投於岸,血雖被體,而不甚痛。行十餘里,至一草舍,揚聲雲:“被賊劫。”舍中人收乙入房,以爲拒閉。及報縣,吏人引乙至劫所,見岸高數十丈,方知神咒(原本“咒”下有“明”字,據明抄本刪。)之力。後五六日,汴州獲賊,問所以,雲:“燭光忽暗,便失王乙,不知所之。”一瘡雖破,而不損骨,尋而平愈如故,此持如意輪咒之功也。(出《廣異記》)

【譯文】

王乙,從小常常堅持念如意輪咒。開元初年,徒弟三人,將要到黃河以北去,有個船伕要載運王乙等,不很講錢的多少,說:“正是你們自己要去,所以不計較價錢。”王乙起初不想過,對他的徒弟說:“他不講價錢,是想引誘我,難道是包藏禍心嗎?”船上的人說:“所得到的錢只是用來供給酒肉的錢,因爲是長者,更不該阻隔了。”他的徒弟相信了他,於是上船買了酒和他共飲。船伕頻頻舉酒敬王乙,王乙多次聽到空中說“不要飲酒”,心更加驚慌害怕,因此也就有所疑心,酒雖然進入嘴裏,也暗中吐出來了,因此唯獨他不醉。到了夜裏點上蠟燭,他的徒弟都已酣睡,王乙想到會有不測,就默坐唸咒。忽見船上的人,拿着一把大斧子,刀長五六寸,從水倉中出來,砍斷二個奴僕的頭,又斬了兩個同伴,接着就輪到王乙,王乙趴在地上等死,那個蠟燭忽然就滅了。王乙被砍三斧,背後有門,早已釘死了,忽然有兩個人,從門進來扶着王乙投入水中,岸下水深,又把他投到岸邊,雖然全身是血,卻不很疼痛。走了十多裏,到了一草屋,大聲說被賊劫了。房中的人收乙進屋,把他關了起來,就報告到縣裏。官人帶王乙到被劫之處,看見岸高几十丈,才知道是神咒的力量。以後五六天,汴州抓到了賊,問緣由,賊說:“當時燭光忽然暗了,便不見了王乙,不知去處。王乙雖然被砍破創口,卻不損害骨頭,不久就好了,象以前一樣。這是持念如意輪咒的功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