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的囚徒預備隊爲何趕往位於皇宮之外的芳林門?

本文已影響2.51W人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玄武門之變時,高士廉的囚徒預備隊爲什麼不去支援李世民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但李世民當時能用於政變的兵力只有八百人,而李建成的兵力則有數千人。爲了彌補巨大的兵力劣勢,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趕往長安大牢,發動囚徒做預備隊。

高士廉的囚徒預備隊爲何趕往位於皇宮之外的芳林門?

“玄武門之變”開始後,高士廉立刻到長安大牢裏組建了大約幾百人的囚徒預備隊。奇怪的是,高士廉的囚徒預備隊卻沒有立刻趕往激戰正酣的玄武門,而是趕往位於皇宮之外的芳林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李世民集團肯定爲“玄武門之變”的各種可能執行了相應的預案。如果沒能在玄武門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沒能及時控制皇帝李淵,李世民集團的預案就是撤出長安,前往洛陽。

高士廉的囚徒預備隊爲何趕往位於皇宮之外的芳林門? 第2張

芳林門位於長安城西北,是長安城西部距離皇宮和玄武門最近的城門。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秦王府(弘義宮)位於長安城西北,而芳林門正處在弘義宮與皇宮之間,是秦王府官員進出長安的必經之路。

李世民只有控制了芳林門才能保證自己的部下及其家屬能及時撤離長安城,還能利用芳林門阻擋住在東邊的李淵李建成的追兵,爭取撤退的時間。正因如此,李世民必須在芳林門部署一定數量的兵力應急。

不過“玄武門之變”還是爭取在玄武門和皇宮內解決問題,撤出長安屬於最後的保險措施。因此李世民將精銳主力集中在玄武門和皇宮,把對撤出長安比較重要的芳林門交給高士廉率領的囚徒預備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