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帝”和珅背後勢力那麼大 嘉慶是怎麼輕易收拾和珅的

本文已影響7.61K人 

還不知道:和珅的勢力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於養心殿駕崩,“兒皇帝”嘉慶帝終於轉正,開始親政,嘉慶帝親政以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除掉和珅,乾隆帝死後僅僅半月而已,權傾朝野的“二皇帝”和珅便被賜死。

和珅身爲權臣,在當時有着“二皇帝”之稱,比之“兒皇帝”嘉慶帝的權力還要大,可謂是權傾朝野,爲何嘉慶帝收拾他卻輕而易舉呢,根本沒有掀起什麼風浪,他背後的勢力也沒有反抗,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一、嘉慶帝方法很高明,先麻痹再出手穩準狠

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以後,雖然退位成爲太上皇,但是並沒有放權,依舊是獨攬大權,嘉慶帝其實並沒有實權,所以只能是“兒皇帝”。而乾隆帝身爲太上皇,加之年事已高,獨攬大權總歸有些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他便依靠寵臣和珅來牢牢把持朝政,和珅的權力自然很大,因此和珅被人稱之爲“二皇帝”。

雖然清朝在嘉慶時期開始中衰,嘉慶帝並沒有實現中興,也沒有遏制下滑的趨勢,但平心而論,清朝實際上在乾隆後期就已經中衰,很多隱患就是乾隆帝埋下的,並且於在位末期爆發,嘉慶帝在這種局勢下,可以勉強守成,其實也算說得過去,還是頗有手段的,畢竟中興之主可是很少,王朝中衰以後沒那麼好中興的。

“二皇帝”和珅背後勢力那麼大 嘉慶是怎麼輕易收拾和珅的

而通過除掉和珅,就可以看到嘉慶帝的高明手段,乾隆帝活着之時,面對乾隆帝獨攬大權,自己並無實權,嘉慶帝雖然不願意,但並沒有意氣用事,而是通過隱忍聽話來麻痹乾隆帝和其寵臣和珅,對於乾隆帝是言聽計從,乾隆帝說什麼就是什麼,一切看乾隆帝眼色行事。

對於和珅,也是一派重用姿態,對其待遇很高,而且和珅的意見,也都是採納用之,身邊人對此多有不滿,嘉慶帝解釋道:“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等何有輕也?”

嘉慶帝如此表演,自然是成功麻痹了乾隆帝還有和珅,使得他們對於嘉慶帝比較輕視,也可以說是比較放心。

因此乾隆帝一死,嘉慶帝馬上讓和珅留在宮中總理喪事,看似重用,實則是變相將和珅軟禁起來,切斷與外界聯繫,這樣一來,和珅即使勢力再大,外面黨羽也是羣龍無首,是一盤散沙,自然是掀不起什麼風浪,嘉慶帝就這般輕鬆將其拿下。

再通俗來說,先不論和珅到底有多大勢力,有多少能量,嘉慶帝根本不給他發作的機會,乾隆帝活着的時候,裝成對和珅重用,還沒有主見的樣子,使和珅對他是一百個放心,根本不會想到嘉慶帝對自己是恨之入骨,是必除之而後快,所以乾隆帝一死,嘉慶帝以辦理喪事名義讓和珅留在宮中,和珅也沒有防備,就那麼被控制被拿下了。

“二皇帝”和珅背後勢力那麼大 嘉慶是怎麼輕易收拾和珅的 第2張

二、和珅雖權傾朝野,但他的權力不過是建立在狐假虎威的基礎上

權臣可分三大檔次:

第一檔次是諸如曹操這般,自己打天下,自己培養勢力,之所以尊漢獻帝天子,只不過是圖合法性罷了,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

這類權臣,就是秦皇漢武遇到,都沒有反敗爲勝的可能,因爲朝廷上下效忠的是權臣而非皇帝,即使權臣被皇帝採取斬首行動,但權臣一死,背後勢力集團就會瘋狂反撲,皇帝也會跟着陪葬。諸如北魏權臣爾朱榮孝莊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第二檔次諸如司馬懿、霍光這般,活得久,又得皇帝重用,又歷經皇權交替,歷經託孤等,趁着皇權過渡的衰弱時期,一步步培養自己的勢力,可以行廢立皇帝之事,乃至是有着鳩佔鵲巢的實力。

司馬懿是有着謀朝篡位的心思,所以除非在他剛剛擅權之初,趁着朝廷和地方還有反對勢力,還有着些許機會反殺,再往後,權力越來越大,並且幾代人延續經營,就沒有機會了。

“二皇帝”和珅背後勢力那麼大 嘉慶是怎麼輕易收拾和珅的 第3張

霍光雖是權臣,雖廢立過皇帝,雖擅權,但沒有謀朝篡位之心,所以漢宣帝採取的是韜光養晦的隱忍方法,對霍光言聽計從,纔沒有像昌邑王劉賀那般被廢,最終熬死霍光,再用計除掉霍光家族,才得以掌握大權。

第三檔次是諸如鰲拜、和珅這類權臣,前者是開國元勳,趁着皇帝年幼,自己又是輔政大臣的方便,所以可以興風作浪。後者則是靠着皇帝的寵幸,狐假虎威般地獲得了大權,權力來源於皇帝身上,所以皇帝如果不再寵幸他,或者是死了,那麼他的末日就到了。

這類權臣,其實並沒有真正地掌握大權,只是因爲這樣那樣的因素,纔可以得意一時,但也最容易被皇帝收拾。

而且相對來說,和珅還不如鰲拜,鰲拜擅權之時,以他爲中心的勢力集團還是很強大的,所以康熙帝在智擒鰲拜時,還特意提前進行了一番人事調整,防止鰲拜一黨反撲。

和珅雖然一度權傾朝野,可以說是權臣,但其實他背後的勢力集團很弱,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真正形成勢力集團,因爲他的權力來源於乾隆帝,乾隆帝是他的唯一靠山,是先得皇帝寵幸,狐假虎威下再有大權,而非皇帝重用,自己又廣培黨羽,門生故吏遍天下,他在朝中並沒有死忠的心腹黨羽。像同時代的大臣吳熊光就說道:“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珅則滿、漢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

“二皇帝”和珅背後勢力那麼大 嘉慶是怎麼輕易收拾和珅的 第4張

同時和珅與阿桂、王傑、董誥等軍機大臣也不和睦,更是與乾隆帝另一寵幸大臣福康安也是勢不兩立,和珅與這些大臣的矛盾,可以說是乾隆帝有意營造的互相牽制格局,也足以說明和珅其實並沒有達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當然也不能說和珅並沒有黨羽,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和珅在得勢之時,還是有着吳省蘭和福康安弟弟福長安等大臣依附支持。像吳省蘭就被和珅安排在嘉慶帝身邊,監視嘉慶帝舉動,這也是嘉慶帝必殺和珅的原因之一。

而且由於和珅是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被嘉慶帝拿下,所以肯定有潛藏的和珅一黨沒有暴露出來。畢竟和珅當權這麼多年,肯定也暗中培養了勢力,只不過肯定沒有形成強大的勢力集團,不然即使被軟禁在宮中,最不濟也會有人造勢聲援。

在這裏還有一個客觀因素,中國古代的王朝,是越往後君權越集中,到了明清兩朝,就是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

尤其清朝身爲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君權集中可謂達到巔峯,在這種情況下,像諸王、後宮、宦官、大臣,在制度上已經制約死了,根本威脅不了皇權。即使出現權臣,也是最弱的權臣,對於皇權根本形成不了致命威脅,更何況和珅這個權臣,是由於乾隆帝寵幸而得權,更是對於皇權沒什麼威脅,就不會形成強大的勢力集團,所以嘉慶帝一上臺,要收拾他,只需要略施手段,就輕輕鬆鬆將其拿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