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本文已影響2.37W人 

很多人都不理解,豪格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豪格有能力還有軍功,那麼爲何最終會讓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呢?

皇太極去世後引起了皇位紛爭,競爭者就是其長子豪格和其弟多爾袞

雖然清朝的基業是由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奠定,但真正改國號建立清朝的人是皇太極,而且也是皇太極積極接受漢化,使得清朝從努爾哈赤時期的部落奴隸制度逐漸轉向了封建制度。

其實努爾哈赤去世時,汗位還是由八旗王公貴族共同推舉出來,皇太極就是貴族共同推舉的產物,但是皇太極繼位之後積極推行封建制度並改汗位爲皇位,他在位期間初步分散了八旗王公貴族的權力從而實現了強化皇權。

可是皇太極在位時期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沒有預先冊封皇儲,也因此在他猝死之後,皇位的繼承人選模式又回到了努爾哈赤時期的八旗王公貴族議會推舉模式。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皇太極猝死之後,皇位的主要競選者就是他的長子豪格和他的十四弟也就是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

作爲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當時已經34歲,在皇太極時期他就已經是正藍旗旗主了。豪格驍勇善戰,還立有軍功,在朝臣中其實頗有威望。而且他還得到了皇太極生前所掌控的兩黃旗貴族的支持,兩黃旗中的重臣如索尼鰲拜、譚泰等人都極力支持豪格繼位。

豪格不僅得到了兩黃旗的支持,他還得到了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的支持,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系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之子。濟爾哈朗自幼就被努爾哈赤撫育長大,因此他從小關係就與皇太極最爲親密,再加上濟爾哈朗爲人謙恭低調,因此皇太極繼位後對他很是重用,濟爾哈朗也十分忠於皇太極。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2張

算上濟爾哈朗帶領的鑲藍旗對豪格的支持,當時豪格可以說在八旗中得到了兩藍旗和兩黃旗共四旗的支持。

多爾袞當時則只有他和哥哥阿濟格以及弟弟多鐸所掌控的兩白旗支持,而八旗中只有努爾哈赤的次子大貝勒代善家族所掌控的兩紅旗沒有明確表態支持誰繼位。

可是代善爲人謙恭謹慎,雖然皇太極在位時期曾經打壓過代善,但是代善爲了顧全大局,他眼看着八旗中有四旗都支持豪格,因此他也逐漸傾向於支持豪格繼位。

所以在豪格與叔叔多爾袞爭位期間,豪格是比較佔據優勢,但是豪格卻因爲自己的性格問題失去了衆多支持者的支持。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3張

豪格表現的懦弱退讓使他失去了支持

雖然豪格手裏握着一副好牌,但是他不會打啊,他的政治手段與比他年紀還小的叔叔多爾袞差遠了。豪格是有能力,但不善於機變和決斷,甚至還有些優柔寡斷,多爾袞則是機智果斷,很善於隨機應變。

當多爾袞發現自己在與豪格的皇位競爭中處於劣勢時,他立刻就開始着力的籠絡兩藍旗和兩紅旗還有兩黃旗的貴族,許以厚利,換取這些貴族對他的支持。

多爾袞的籠絡人心辦法還是很有效的,六旗中有不少貴族都被他所籠絡過來,連豪格自己掌控的正藍旗中都有不少貴族投向了多爾袞,只有兩黃旗中像索尼、鰲拜這樣極爲忠於皇太極的人沒有被多爾袞籠絡之外,很多貴族都受到多爾袞的籠絡,因此隨着多爾袞籠絡人心的手段見效,豪格繼位的阻力也就反而越來越大。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4張

從1643年9月21日的第一次清朝八旗王公貴族議會商討皇位繼承人開始,議會氛圍就是劍拔弩張,支持豪格的六旗中的重臣都稱豪格是“帝之長子”理應繼位,這時候多爾袞的弟弟多鐸率先反擊,多鐸在議會上當場質問:“若論長子身份,太祖的大貝勒代善更應繼承皇位。”

確實豪格作爲皇太極的長子身份血統都很重要,皇位由他來繼承也能服衆,多鐸因此就用代善作爲大貝勒沒能繼位的事來打亂對方陣腳,代善當時已經60來歲了,壓根也沒想過繼位的事,況且多鐸主動推舉代善繼位,也能博取代善好感,換來代善對多爾袞的支持。

果然不出意料的就是年事已高且謙恭謹慎的代善極力推辭不肯繼位,於是乎支持豪格和支持多爾袞的兩方人馬又進入了濃濃火藥味的爭論中。

也是在這次的議會上,豪格發現多爾袞真的是很有手段,因爲他發現了六旗中本來有不少支持自己的重臣都轉向多爾袞說話,所以豪格明白了自己被多爾袞在背後算計了,這也使得他對繼位有些失去信心,他對武力收拾解決多爾袞沒有了自信。

在這種情況下,豪格一面不滿六旗中原來支持自己的人轉向多爾袞,一面也是缺乏了與多爾袞競爭的自信心,因此在議會的最後豪格帶有怨氣的說了一句謙虛客套話:“德淺福薄,何堪大任。”

豪格也因爲這句話讓他徹底失去了大部分支持者,也讓他最終與皇位擦肩而過。

要知道滿洲人崇尚的是勇武自信的人,豪格在議會中最後說的那句話讓人感覺他缺乏自信,而且還有些柔弱,面對強硬的多爾袞沒有展現出該有的英武和果斷,這就使得原本支持豪格的人對他失去了信心。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5張

對豪格如此表現最失望的人當屬濟爾哈朗,據史料記載,後來多鐸就曾對豪格說過:“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初議立爾爲君,因王性柔,力不勝衆,議遂寢。”

多鐸的這個意思很直白,他就是告訴豪格,當初濟爾哈朗本來是豪格鼎力支持者,但是由於豪格性格柔弱且優柔寡斷,缺乏信心,鎮不住場面,不能服衆,所以纔不再支持豪格。

不僅濟爾哈朗對豪格的表現很失望,連最忠於皇太極的兩黃旗忠臣索尼和鰲拜對豪格也很失望,這次議會之後,他們也逐漸改變了主意,從原來非豪格繼位不可,變成了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就行。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6張

這一次議會也讓多爾袞認識到了一個問題,就是他繼位也不太可能了,因爲濟爾哈朗和兩黃旗的重臣如索尼、鰲拜等人是堅決不肯擁護他,如果他要強行動用武力繼位的話肯定會引起內部軍事衝突,這樣的話即便他繼位成功,清朝也是國力大損,別說入主中原了,很可能明朝的關寧鐵騎就能順勢消滅了他。

因此多爾袞在權衡利弊之下決定放棄繼位,但是他也絕不能讓豪格繼位,如果讓豪格繼位的話,那多爾袞將來的權力和地位就無法保障,所以多爾袞放棄繼位的前提要保障自己將來能繼續操控皇帝掌控大權。

在局勢僵持不下之時,索尼和鰲拜等兩黃旗重臣對豪格失去了信心,但是他們又不甘於讓多爾袞繼位,因此索尼就曾對多爾袞說過:先帝對我等恩情大於天,若不立先帝之皇子,我等願一死追隨先帝於九泉。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7張

索尼和鰲拜等人的這個意思就是如果不能立皇太極的兒子繼位,那麼他們就大不了一死跟多爾袞拼個魚死網破,追隨皇太極於九泉之下。

不過索尼和鰲拜等人的這句話也給了多爾袞啓發,既然兩黃旗的重臣不再提必須讓豪格繼位,而是隻要皇太極的兒子就行,那這樣多爾袞就可以考慮擁立皇太極這麼多兒子中的一個年幼的兒子,這樣也便於他未來繼續操控大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豪格就徹底與皇位越來越遠,而適合皇位繼承的人選也就成了順治了。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8張

順治能繼承皇位與他生母孝莊文皇后的家族出身有很大關係

因此多爾袞就向濟爾哈朗和代善提議由在皇太極其餘的兒子中選擇一位皇子繼位,這個辦法其實是一個折中的辦法,既然豪格和多爾袞叔侄二人互不服從,那就不在二人中選,選一個皇太極其他的兒子也是可以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所以濟爾哈朗、代善以及索尼和鰲拜等重臣,甚至連豪格本人也都同意了多爾袞的提議。

於是多爾袞就推薦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也就是順治繼位,可是當時皇太極的兒子中除了順治、豪格和夭折的兒子外,還在世的兒子有四子葉布舒、五子碩塞、六子高塞、七子常舒、十子韜塞、十一子博果爾,爲什麼偏偏要選順治呢?

關於多爾袞選擇順治繼位,民間都傳聞是他與順治的生母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有叔嫂姦情,民間傳聞是孝莊色誘多爾袞,從而換取了多爾袞支持順治繼位。

這件事當然只是民間謠傳了,實際上多爾袞絕不是因爲與孝莊的感情而選擇順治,要知道當時多爾袞只是提議順治繼位,順治能否繼位是需要濟爾哈朗和代善同意,以及八旗王公貴族議會商議決定的,所以不是多爾袞一個人能說了算的事情。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9張

其實歷史上的孝莊絕對是一個政壇女強人,她絕對有出色的政治手段,只是目前史料中沒有詳細記載她到底是用了什麼政治手段,總之在她的運作之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及代善這三個當時擁有決定皇位繼承權的話事人都被她說服了,都選擇了支持順治繼位。

當然,多爾袞、濟爾哈朗和代善三人以及滿洲的王公貴族選擇支持順治繼位也是有政治因素考量的,主要還在於孝莊的孃家出身,孝莊的孃家是蒙古科爾沁部貴族,孝莊的父親是科爾沁貝勒宰桑布和。

當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爲了籠絡蒙古貴族制定了滿蒙聯姻的國策,皇太極算上孝莊在內共納了五名蒙古貴族女子爲妃,本意就是爲了促進滿蒙一家,爭取獲得蒙古貴族的支持。

但是皇太極的這五名蒙古貴族妃子只有孝莊和懿靖大貴妃娜木鐘兩人生下的兒子順治和博果爾當時在世。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10張

但是娜木鐘是原來蒙古北元末代皇帝林丹汗的皇后,林丹汗被皇太極攻滅之後,娜木鐘率蒙古察哈爾部向皇太極投降,皇太極爲了籠絡察哈爾部娶了娜木鐘爲大妃,二人生下了博果爾。

想一想娜木鐘曾是林丹汗的皇后,林丹汗可算是皇太極一生的死敵,皇太極是出於政治需求才娶了娜木鐘並生下了博果爾,清朝的王公貴族絕不能擁護曾經是皇太極死敵的女人所生的兒子繼承皇太極之位。

而且一直以來與清朝最爲親近,最支持清朝的就是蒙古科爾沁部,所以孝莊是蒙古科爾沁部貴族出身,她所生的兒子順治身體中留着滿清和科爾沁兩大貴族的血脈,由順治繼位能更好地籠絡蒙古科爾沁部。

豪格和多爾袞爭皇位,是什麼讓他失去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第11張

如果把生母的家族出身納入皇位繼承人的考量來看,那麼相比之下豪格自稱“德淺福薄”也是有道理的,豪格的生母是皇太極的繼妃烏拉那拉氏,因得罪努爾哈赤,被皇太極休棄改嫁他人,這樣一比較豪格確實是“福薄”了。

雖然這場皇位之爭中豪格和多爾袞都沒能繼承皇位,看似二人誰都沒贏,不過最後實際上還是多爾袞贏了,多爾袞在擁立順治繼位時就曾經提議由他和濟爾哈朗共同擔任攝政王聯合攝政,因此順治繼位後多爾袞依舊掌控了攝政大權。

順治繼位之後,多爾袞通過籠絡、分化和打壓等手段,徹底把曾經支持豪格的大臣全部收拾掉,索尼和鰲拜等人受到多爾袞的打壓,譚泰則投靠了多爾袞,而且多爾袞還很快利用政治手段架空了濟爾哈朗,從而實現了獨攬攝政大權的目的,年幼的順治則成了多爾袞手中的傀儡。

而豪格就慘了,當他的親信大臣都被多爾袞收拾掉之後,他也很快被多爾袞藉故褫奪爵位圈禁起來,在圈禁中他很快就被多爾袞折磨而死,死後他的三位福晉則分別被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所娶。

因此清初的這場叔侄爭位鬥法,雖然看似最後順治繼位,多爾袞和豪格叔侄二人誰也沒能得逞,但是實際上豪格是慘敗,多爾袞是徹底完勝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