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的牛郎織女傳說是西方情人節的源頭?

本文已影響2.26W人 

導讀:在中國衆多的節日中,“七夕節”形成得很早。這一節日萌芽於先秦時期,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階段後,到漢代終於定型爲一大節日。時間是每年陰曆的七月初七,民間稱“七夕節”、“乞巧節”等。從文獻記載看,“七夕節”的最初形成可能和人們識別並掌握天象知識有關,古人爲了解釋天象,又生髮出優美動人的牛郎織女傳說。

相傳,牛郎織女相愛後,織女在人間與牛郎成了家,心靈手巧的織女靠織布維持生計,她又帶動沂源當地百姓養蠶織布,她們織出了又光又亮的綢緞,織出的綢緞通過周村旱碼頭,踏上了古代陸上商貿通道--古“絲綢之路”,最後賣到了歐洲。伴隨着美麗綢緞銷售到歐洲,牛郎織女傳說也流傳到歐洲及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對歐洲(西方)愛情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方情人節是每年的2月14日,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2代表倆,14是兩個7的和即雙七,恰好與我們農曆七月七日的“七夕節”吻合。

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林一葦博士考證:中國沂源七夕節始於公元前206年的漢代,而西方情人節始於公元270年,相差500餘年,這種文化傳播是很有可能的。

“牛郎織女”的故事傳遍天下,家喻戶曉。出在哪裏,卻幾乎無人知道。經過專家學者多面考證,發現“牛郎織女”故事原來出在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具體閱讀下面考證內容分析,讓你不得不信,甚至都猜想“牛郎織女”確有其人,也許可能是“牛郎織女”的真人故事感人至深,在歷代相傳中不斷神化,以至形成今天的神仙傳說版本。

揭祕:中國的牛郎織女傳說是西方情人節的源頭?

首先,當地有實景。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擁有目前國內唯一一處傳說與實地實景相對應並存有古建築遺址的珍稀景觀—建於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二者隔沂河東西相對,一河兩岸的山水格局,與天上“牽牛星一銀河一織女星”遙相呼應,有着驚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獨特景觀。牛郎廟原先是一幢二進院式建築,後經多次重修,始具規模,建有三間正殿,青磚黑瓦,彩繪斗拱,建築宏偉。廟內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臥金牛塑像一尊。院內古柏參天,清幽別緻。其中,“沂河”更是與“銀河”絕妙諧音。

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廟旁邊的村叫牛郎官莊,村裏的人大部分姓“孫”,與牛郎(孫守義)剛好同姓。這個村子明朝年間就有,村裏人以牛郎後代自居,並歷代傳承牛郎織女故事,至今沿襲着養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

第三,文獻有記載。最早在西周的詩經小雅大東篇就有:“跂(qi)彼織女”、“睆(huan)彼牽牛”的記載,據考察大東的位置是泰山以東,臨淄、曲阜一帶,而大東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第四,石碑有見證。沂源縣燕崖鄉整個大賢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爲先前被破壞過,現存完好的爲數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內容,都與牛郎織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繫。其中有一塊石碑,它對牛郎織女的記載是美且清晰的,這塊石碑是嘉慶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兩首詩叫登織女臺,作者是王鬆亭,詩的第三和第四句“彷彿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非常形象的描寫了在天成象、與地成形的意境。還有一塊石碑“織女洞重樓記”是明萬曆七年(1579)所立。碑文記載說:“志雲唐人過谷,聞洞內札札機聲,以故織女名”,講得就是織女的來歷,意思是說在唐代時有人從此經過,聽到洞內有札札的機杼聲,以爲織女在織布,所以修建了此織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對岸並起牛宮,於是乎在天成象者,在地成形矣……”。

揭祕:中國的牛郎織女傳說是西方情人節的源頭? 第2張

再者,據考證,牛郎織女景區內還有織女泉(天孫泉)、織女臺(天孫臺)以及罕見的葉籽銀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質奇觀,都與牛郎織女傳說有關,具有濃重的文化色彩。景區內大賢山海拔532米,森林覆蓋牢96%,懸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態環境優良。大賢山下沂河如帶,“地上銀河”水景長3公里,形成了50多萬平方米的水面。由於,各種自然資源與人文脈絡高度和諧統一,山東沂源被專家稱爲“牛郎織女故鄉、中國愛情文化源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