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態度有冷熱 清朝戲劇命運跌宕

本文已影響1.29W人 

清代初期,宮中演戲由教坊司太監掌管,未設專門機構。康熙年間,清宮建立了專門管理宮中演戲的機構———南府,由南方選藝人進宮演出。道光時,南府改成昇平署,京城的各種腔調衰落,徽班與漢班相互取長補短,讓京劇從孕育到成形。清末慈禧太后不僅看宮裏戲班演戲,還經常請一些當時的名角到宮中演出。統治者對京劇的喜好與參與,促進了京劇繁榮與發展。 

事件

御史公報私仇 目擊者揭露真相

嘉慶帝在位期間曾多次禁戲。嘉慶十一年十月,御史和順給嘉慶帝寫了份奏摺,稱京城中有些旗人在戲園裏和戲子一起登臺演戲,請求下旨禁止。嘉慶皇帝因此誇獎和順,說他:“所奏持論甚正。”

對於八旗子弟與戲子一起登臺演戲,嘉慶皇帝認爲是不務正業、偷閒遊蕩、自甘墮落。於是,下旨命和順將參與演戲的旗人指出來,交給步軍統領衙門查辦。


皇帝態度有冷熱 清朝戲劇命運跌宕


可嘉慶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806年11月30日),嘉慶帝又下令將和順革職。這是爲何?

原來,據戲園看座的目擊證人王大供稱:一位姓和的官員常去聽戲,那天和幾名旗人因爭座位發生糾紛而懷恨在心,因而上奏禁戲。這與和順的說法大有出入,於是嘉慶帝便讓和順混入官員的隊伍中,讓王大指認,王大一眼就認出和順。

審訊時,和順說是上衙門時路過戲園,進去微服私訪的;一會又改口說是其家人看戲時看見有旗人上臺演戲。嘉慶帝見其身爲御史不能以身作則,謊言被戳穿還在狡辯,非常生氣,下令將其革職發配吉林。再次重申禁止旗人去戲園看戲、演戲。

戲迷

咸豐樂不思蜀 慈禧刁主難侍

清朝乾隆帝、咸豐帝等都非常愛看戲。

咸豐帝愛看戲,也愛唱戲,有時還指導太監演戲。他在熱河逃難,更醉心於戲劇。把昇平署招到承德行宮承差,親點戲目,欽定角色。他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聽戲,幾乎每天都要戲班承應,有時上午剛聽過花唱,中午還要傳旨清唱。薛福成《庸盦筆記》記載:咸豐帝在熱河不但圍獵,而且觀劇。和議剛成,即召京師昇平署人員,到熱河行在唱戲,樂不思蜀。

慈禧也酷愛看戲,她晚年時,春、夏、秋季在德和園戲樓看戲;冬天則在紫禁城寧壽宮的暢音閣看戲。看戲時,慈禧往往要“請”一些官員陪看,叫作“賞戲”。官員必須跪在戲臺下的平地上看戲。每逢慈禧“賞戲”,太監就趁機勒索官員。爲少受罪,官員們就用白花花的銀子打點太監。

慈禧看戲時,藝人往往會因爲她的喜惡而受賞或挨板子受逐。一次,太監“小德張”點戲時,指派唱黑頭的穆麻子飾《雙釘記》中的包拯。唱詞中有一句“最毒不過婦人心”,慈禧聽了大怒,立即停演,杖責穆麻子八十竹竿子,立即逐出宮外。太監“小德張”也陪着捱了四十竹竿,罪名是選人不當。

票房與票友

澂貝勒“把兒頭”“京城第一票”

清乾隆年間,八旗子弟中流行“八角鼓”。八旗衙門爲便於管理,給演唱“八角鼓”的人發執照,俗稱龍票,持票者可以應邀演唱,不取報酬,人稱票友,後來非專業演戲的人統稱爲票友。這些人組織起來就叫做票房。京劇在北京盛行,“八角鼓”的票房,便逐漸被京劇票房取代。

北京城裏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很多人都是票友,聽的時間長了,這些人就喜歡唱上幾句,甚至粉墨登場,過過戲癮。近人崇彝在《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說:“早年王公府第,多自養高腔班或崑腔班,有喜壽事,自在邸中演戲。”嘉慶、道光年間的貝勒奕綺,同治、光緒年間的貝勒載澂都是當時著名的票友。載澂(1858—1885),人稱“澂貝勒”,是恭親王奕的長子,曾任內大臣和正紅旗蒙古都統。載澂喜愛曲藝。著名的“賞心悅目”子弟八角鼓票房的“把兒頭(即組織票房的負責人,如同今天的團長)”就是載澂,活動地點設在恭親王府後花園戲樓南小院(現在前海西街恭王府花園戲樓南)。

此票房成立於光緒初年,雖然時間不長,由於票房成員自載澂以下,大多爲皇室人員,有着特殊的背景和優越的物質條件,在北京城的影響很大。其演出形式有清音大鼓、岔曲、琴腔、逗哏、馬頭調、拆唱、古彩戲法等。他們除在王府官邸自娛演唱外,還外應“走局”,被譽爲“京城第一票”。

北京王爺府邸中多有戲臺,如慶王府、端王府、莊王府、醇王府等,每到節日或喜事臨門都要進行演出。民國許多著名的京劇演員都出身清宗室,如紅豆館主、清逸居士、臥雲居士等。其中以紅豆館主影響最大,是民國以來戲曲票友中造詣最深、名望最高的一位。

地理

南城———京城梨園之家

清代以來,不少戲劇家和梨園子弟都居住生活在北京南城,南城可謂是京城戲曲的搖籃。

清康熙年間,《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住在宣武門外海波巷。乾隆五十五年,爲慶賀皇帝八旬大壽,閩督伍拉納之子率三慶徽班進京,隨後,四喜、春臺、和春等班相繼進京。他們分別居住在前門外韓家潭、百順衚衕、陝西巷和李鐵柺斜街,從此,“四大徽班”紮根於北京南城。

南城許多會館中多建有戲樓。虎坊橋湖廣會館有“賡揚集”,票房經常在此演出,名伶梅蘭芳、餘叔巖等曾在西河沿的銀號會館唱戲。

清政府不準在內城開設戲園,使得茶樓、戲園都轉移到前門外開店,而許多名伶爲了演出方便也都定居城南。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等住大外廊營;梅蘭芳住李鐵柺斜街;荀慧生住山西街等。

培養京劇人才的科班富連成社址也在南城。清光緒十五年,富連成始建於宣武門外前鐵廠七號,後遷至西珠市口西口路南,共辦了43年,培養出七科學生,其中很多都是京劇名家。

■名詞解釋

同光十三絕

清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以彩色繪製同治、光緒時期的十三名崑曲、京劇著名演員的劇裝畫像,傳世以後,稱爲“同光十三絕”。畫中繪老生4人: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武生1人:譚鑫培。小生1人:徐小香。旦角4人:梅巧玲、時小福、餘紫雲、朱蓮芬。老旦1人:郝蘭田。丑角2人:劉趕三、楊鳴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