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律爲何沒留下好名聲:究竟做了什麼事?

本文已影響4.54K人 

衛律簡介

衛律,生卒年不詳,大約是活動在漢武帝、昭帝時期的一位無氣節之士,以下爲衛律簡介

衛律爲何沒留下好名聲:究竟做了什麼事?

關於衛律的圖片

衛律之父早年歸順大漢,其攜家帶口居於長安長水(滻水支流)附近,本性卻是胡人。衛律自小生長於漢朝,和協律都尉李延年十分交好,李延年也曾於漢武帝之前舉薦過衛律,認爲其爲出使匈奴之不二人選。然而,在衛律之行返回之時,卻聽聞李夫人已經過世,而李延年、李季兄弟因淫亂之罪慘遭滅族。衛律自然惶恐異常,他怕受此牽連而被一併誅殺,便一路潛逃,而投降了匈奴。匈奴對衛律卻是十分喜愛,將其置於且鞮侯單于之左右,不僅如此,還封其爲丁靈王,享盡榮華富貴,並受到尊崇,得以重用。而在李廣利降於匈奴一年之後,衛律設計殺死了李廣利。

衛律最令人不齒之事,便是在蘇武出使匈奴之後,其屢次威脅蘇武,欲使其投降於匈奴,卻從未成功。在匈奴單于快病死之時,擬將治理國家之重任交於其弟右谷蠡王。然而在其死後,衛律等人卻私下隱瞞,並假託單于之命,和匈奴各位貴人飲酒盟誓,在始元二年,改立顓渠閼氏之子爲壺衍鞮單于。其繼位之後,曾暗示漢朝使者與漢朝和親之事,其中還發生左賢王、右谷蠡王企圖歸降漢朝之事,被盧屠王告發之後,他們再也不願踏足單于之龍城。

衛律尚在世之時,經常稱與漢朝和親是件雙贏之事,匈奴人卻不願信任於他。而在衛律死亡之後,匈奴軍隊屢次遭受圍困,國家貧窮不堪,匈奴人回想衛律之話,認爲有其道理可言,便常常旁敲側擊,望能完成和親之事。

通過衛律簡介,可以知道,衛律雖然在漢朝被視爲漢奸,但是在匈奴人看來,他也是一個有用之人。

衛律的故事

談起衛律的故事,有四件事無法被忽視。

衛律爲何沒留下好名聲:究竟做了什麼事? 第2張

衛律的畫像

其一,背漢入匈。衛律之父原本爲居於長水之胡人,故衛律自小生於長於漢朝,他有協律都尉李延年這一位多年好友,並有幸受到好友舉薦,作爲出使匈奴的使節。然而,變故驟降,之後李夫人亡故,李延年一家被漢朝誅滅,衛律因懼怕受到牽連與誅殺,逃出漢朝,投降匈奴,其受到了匈奴人的喜愛,伴隨於單于,受到重用,封爲丁靈王。

其二,接待漢使。昭帝立爲帝之後,李陵好友任立政等三人被派至匈奴,招回李陵。單于擺酒賜宴,李陵、衛律在座,因無機會私語,任立政多次暗喻歸漢,李陵默不作聲,在衛律起身更衣時,任立政直言其意,衛律返回時聽到餘音,給予反擊並撤下宴席。

其三,迫降蘇武。衛律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蘇武仍然不爲所動,堅持忠義與赤心。衛律終於知道無法迫降蘇武,將情況報於單于,單于之心愈烈,囚禁其於大窖之中,並不給予吃喝。

其四,殺李廣利。單于因對李廣利十分青睞,知其爲漢朝之大將貴臣,並將女兒嫁與他,尊寵高於衛律。衛律因此十分嫉妒。正巧單于之母生病,衛律命匈奴之巫者言曰已故單于發怒,需貳師將軍祭廟,衛律收捕並誅殺李廣利。之後匈奴情況愈下,只能爲李廣利建立了祭祀的廟祠。

通過衛律的故事,我們知道,衛律爲了向匈奴表達忠心,對漢朝做出了不少壞事,這樣一個行徑,在歷史上自然不會留下好的名聲。

衛律勸降

讀過《蘇武傳》,必對衛律勸降的情節印象深刻,不管是酣暢淋漓的體驗,還是對蘇武英雄氣概的感悟。以下就是衛律勸降的故事。

衛律爲何沒留下好名聲:究竟做了什麼事? 第3張

蘇武牧羊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短兵相見,一番脣槍舌戰,場面驚心動魄。衛律率先出擊,他以劍斬虞常爲威脅,併爲張勝冠上“謀殺單于近臣”之罪名。張勝又怎堪其擊,在這番對其不利的情形之下,張勝這位意志軟弱之人自然請降。衛律深諳此道,立刻利用這有利的局勢,以“相坐“之名脅迫蘇武。衆人皆知,這個時候,若承認自身與虞常之變有牽連,無疑爲匈奴攻擊漢朝之事製造了口實,在輿論之上,匈奴也會處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於是蘇武並不慌張,而是沉穩地進行鍼鋒相對的回擊,明確申明自己是漢朝的正義使節,與虞常之事絕無任何牽連,大義凜然地維護了國之聲譽。衛律之方式可謂軟硬兼施,加上威逼利誘,在蘇武拒絕後,衛律“復舉劍擬之”,即使衛律作出要殺蘇武之勢,蘇武亦巍然不動。衛律發現威脅也無法發揮效用之後,只能改換手段,使用“軟”的方式,舉例自身,企圖用榮華富貴動人,言曰“賜號稱王,擁兵數萬,馬畜彌山”。藉此時機,蘇武反守爲攻,大力斥責衛律叛國降敵之恥,並大力宣揚國家的繁榮富強。激動人心的一大段話,衛律自然只能折服,匈奴的氣焰也被打擊,不敢輕易加害於他。與李陵勸降不同,衛律本是一位無氣節的武夫,一位希冀獻功的小人,他之前作爲漢朝之武將,在被匈奴俘虜之後,無恥投降。他並沒有是非之標準,只追求功利,在整個過程之中醜態百出,受盡唾棄。

通過衛律勸降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蘇武高傲不屈的英雄氣概,也看出了衛律投降後的小人嘴臉。

衛律的評價

關於衛律的評價,最精簡的兩個字即“叛將”,他是西漢王朝的投降者。

衛律爲何沒留下好名聲:究竟做了什麼事? 第4張

有關衛律的畫像

其投降之因也絕不落落大方。當時作爲生活在漢朝的匈奴人,他在朝廷爲官,爲武將,並與李延年是好友。受李延年舉薦,衛律得以出使匈奴,卻在李延年受到大難之時因懼怕株連而降於匈奴。

衛律心中大概只有利益而無情義與良知,因此,在勸降蘇武之時,他與李陵差別甚大,遭到蘇武的唾棄和辱罵。這位曾經的漢朝武將胸懷甚小,毫無氣節,愛國之心也實在寥寥。他一副諂媚獻功的嘴臉,是一個不分是非、無視對錯的小人。衛律的一生出賣的東西太多,換來了自身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這樣一種爲他辯解的說法,是從人性方面來講,或許這是他生命力頑強、求生慾望強烈的體現。然而人都該是有道德的,只考慮自身利益是缺德,更是自私。他或許減少了將士的死亡,卻剝奪了將士拋頭顱、灑熱血,爲國效忠的權利。

蘇武訪匈之事更是將蘇武低下的品行暴露無遺,在蘇武面前,他大言不慚,肆意吹噓,稱賣國之益處良多,實在是罪大惡極。與蘇武的剛正不阿相比較,衛律無疑是一種極其低等的生命形式,就是以生存與進化爲目的的低等生物。

對每一個人來說,國家都該是值得用生命來捍衛的。總而言之,對衛律的評價總體是負面的,值得世人深思與警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