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最大的漢奸:與他相比吳三桂就是個小角色

本文已影響2.88W人 

崇禎十七年(1644),清軍入關,自此開始了清王朝的幾百年的統治。論及這事,衆人都會講,沒有吳三桂這個大漢奸,滿族人怎麼可能會這麼輕易就入關?在當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族僅限於漢族來說,吳三桂確實是漢奸無疑。投敵賣國之舉在任何時候都要受到唾棄。然而當時吳三桂並不是最大的漢奸,最大的漢奸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范文程。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個“漢奸”的履歷: 

清初最大的漢奸:與他相比吳三桂就是個小角色

網絡配圖

范文程,字憲鬥,1597年(明萬曆25年)出生,死於1666年(清康熙5年),現在遼寧瀋陽人。曾經侍奉滿清開國四代君主—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福臨,清聖祖康熙玄燁。四代老臣,資質不可謂不深,所以又有文臣之首之稱。范文程是漢人,也是大文豪范仲淹先生之後。清史稿記載“宋觀文殿大學士高平公純仁十七世孫也”。範純仁是誰?范仲淹的次子。現存鞍山的《範府譜書支派第十八世至二十六世》和《範府譜書支派》,也曾明確記述了範氏由來、遼東派系的遷居過程以及家譜的修訂經過等等。也就是說,范文程是中原漢族之名人後代,居然幫助後金之滿人得了天下。所以他爲當時多數漢人所不齒,被斥爲賣國賊,無法面對範文正先生的在天之靈。後人也對范文程多有責難。更有人直稱其爲“漢奸”,將其同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等人相提並論。因而揹負着諸多歷史罵名。

《清史稿列傳十九·范文程傳》:“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併爲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爲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這是說在當時他和他兄弟二人是一起去拜見的太祖,並且表明要爲太祖效力。不過,一開始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即使你有很大的才華,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畢竟你是外族。所以他們只能做個馬前卒。

到了皇太極時代,他們的地位發生顯著的變化。清史稿:“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在這個時候他的完成了在清廷內部的逆襲,成爲了皇帝身邊的親信。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死,其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他總結了努爾哈赤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欲以歷代帝王得失爲鑑,並以記己躬之得失”的思想,並提出了調整滿族與漢族之間緊張關係,緩和民族矛盾的主張。要完成這個任務,皇太極急需一批熟知漢族文化傳統的人來替他出謀劃策。關於這一點,在清宮戲裏面或多或少地都會有所提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皇太極對漢族文化的尊重,畢竟統治之下的大都是漢人,不瞭解他們,怎麼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統治呢?范文程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得到了破格的重用,他從小的學習和戰略性的眼光讓他扶搖直上。天聰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極建立了內閣的雛形—文館,范文程也是文館的骨幹。由於他每每都有獨到的見解,而且解決問題的方法極合皇太極的心意。所以不久他就成爲了皇太極的親信謀臣。因此參與了伐明策略的制定、爭取漢官的歸降、進攻朝鮮撫定蒙古、以及國家制度建設等重大問題的決策。

清初最大的漢奸:與他相比吳三桂就是個小角色 第2張

網絡配圖

《清史稿·范文程傳》說,“每入對,必漏下數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復召入。”他們每一次談話就得幾個小時(每晝夜是一百刻),甚至來不及吃飯和休息,又再次召入談話。這足以說明皇太極對他的意見的重視程度。還有一件事,可以佐證皇太極與范文程的君臣關係。有一次,范文程陪皇太極吃飯,有一道佳餚,甚爲稀罕。范文程是孝子,他想到父親還沒有吃過,便遲遲未下筷。皇太極與他相處久了立刻便明白他的意思,立即派人將這一佳餚給他父親送去。所謂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范文程受到這麼大的寵信,當然也得想如何才能盡忠報主。他在用反間計除袁崇煥、招降洪承疇、以及招攬人才、滿洲興學、發展經濟、改革體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可以這樣說,沒有范文程,便沒有後來滿清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原天下。

范文程是滿清開國元勳,功績斐然。但他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他再做多也是漢人,所以不能要求太多。所以他一生處事處處小心都謹慎,避免“功高震主”,以求“安身避禍”。他對外要運用謀略對付敵人,以取得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的勝利,對內又要謹防禍起蕭牆,巧妙擺脫內部的傾軋。他一生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在朝廷之中游刃有餘,多次化險爲夷,最終讓自己的在清廷堅如磐石。這一點,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相當的記載。

范文程爲人深自謙退,從不矜伐其功。這一點,在滿清權力更疊的慘酷政治鬥爭中,表現得尢爲突出。他在政治鬥爭中始終處於超然地位,噹噹是十分的不易。皇太極死後,各個有力爭奪皇位的人都在相互傾軋,鬥爭相當尖銳。但范文程卻如一信守着一條基本原則,始終保持謀臣的公允地位,從不參與權力之爭。但是,作爲皇太極的最重要謀臣,不是想要自清就可以如願的,就算這樣也招來了攝政王多爾兗的諸多猜忌。比如,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多爾兗即以“今國家一應事務,各有專屬”爲藉口,以范文程“素有疾,毋過勞”爲名,限制和削弱了范文程的權力。對這事,他只能是默默地接受。順治五年(1648年),攝政王多爾兗大權在握,就命令范文程等人刪改太祖實錄。范文程深諳此事關係重大,一旦政局有變化自己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就對外稱病而閉門不出。果然,多爾兗死後即被問罪,清史記載,范文程“與同官當連坐,上以文程不附睿親王,命但奪官論贖。是歲即復官。”

清初最大的漢奸:與他相比吳三桂就是個小角色 第3張

網絡配圖

1666年(康熙五年)八月庚戌,自稱“大明骨大清肉”的一代謀臣范文程去世。卒年七十。康熙皇帝玄燁“親爲文”,賜葬北京懷柔縣之紅螺山,爲他立碑來紀念他爲清府所做的貢獻。後來,康熙還親筆題寫“元輔高風”的匾額,掛在範氏祠堂。評價如此之高,可見一斑。

撇開民族主義來說,范文程的才能堪比范蠡。但是在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面前,這種賣國的行爲絕對不容提倡。現在滿漢一家共同發展,我們似乎又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他,這樣的話,我們也許稍微理解他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