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卻功虧一簣

本文已影響2.74K人 

導讀:明代首輔張居正,由於雄才大略,是以不但天下吏治肅然,賦稅減輕而國富民足,更因他知人善用,對防守將帥函信不絕,指示機宜,因此大明朝聲威重振。然而國家機器的敗壞已無法挽回,明代首輔張居正也差點落個鞭屍的悲慘結局。

明代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卻功虧一簣

網絡配圖

《風雨張居正》一書講述明代首輔張居正靠着自身的天賦,運籌韜略,操弄權謀,從白圭神童到兩朝帝師,節節擢升,再到變法改革的宰輔首相,及至曲終人散,自己也差點落個鞭屍的悲慘結局,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悲喜傳奇,活脫脫的把這個幾百年前歷史人物勾勒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真個是寫不盡官場祕辛,道不完世態炎涼。

有人說,倘若張居正早生幾百年,再碰上明主,相信華夏在他的改革之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明史》當中記載的明代首輔張居正是這樣的:“居正爲人,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測也。”

明朝中期,幻想長生不死的嘉靖皇帝修仙煉道,不理朝政,將社稷大業教給了奸相嚴嵩打理。嚴嵩父子趁機爲非作歹,貪贓枉法。隆慶皇帝在位六年,極少審批公文、聽任羣臣爭議。每每有人重振朝綱,諸如首輔徐階、高拱等人,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最終卻功虧一簣。

張居正繼任首輔後,決定實施改革,重振明朝。隆慶二年八月,他託《陳六事疏》中就從省議論、振紀綱、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明確地把解決國家“財用大匱”作爲自己的治國目標。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明朝形勢好轉。

明代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卻功虧一簣 第2張

網絡配圖

面對幼主萬曆皇帝,明代首輔張居正如同一個嚴厲的父親,一方面教導幼帝,另一方面把持着朝政。明初皇權過分集中的局面再次打破,張居正令相權再次分離出來。

作爲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張居正對明王朝所面臨的問題有深刻的認識。針對外患問題,他倚重抗倭名將戚繼光解決了沿海倭寇,抵禦了北方韃靼的入侵。

此外,他利用韃靼首領說服韃靼稱臣。之後二三十年間,明朝和韃靼之間一直沒有發生戰爭。

對於當時國力匱乏和盜賊橫行的問題,張居正認爲是由於吏治不清造成的。張居正很高明地把了國家的脈象,於是在萬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對官員實施“考成法”,以便明確職責。首輔張居正在施行考成法時,還將追收賦稅作爲考成的標準。一時間,全國各地官員因無法繳納賦稅而遭到降職處分。由此官員們再也不敢貪污受賄。

然而,對官吏的管理限制勢必損害官僚豪強的利益。不管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最終卻功虧一簣,但他始終是地主階級內部的改良運動。改革雖然可以清除積弊,澄清吏治,抑制豪強,減輕農民痛苦,可是卻樹立了大地主階級這個強敵。而財政收入的提高,致使官僚豪強大地主更加盤剝百姓。

明代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卻功虧一簣 第3張

網絡配圖

首輔張居正死後,神宗萬曆皇帝廢除新政,國家朝政急遽敗落,危機故態復萌。不僅統治機構自行解體,各種社會矛盾交錯而起,而且國家庫藏被耗盡。縱使首輔張居正雄才大略最終卻功虧一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全國各地怨聲載道,朝堂動盪不安。

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成果輕易地被破壞了,這究竟是張居正的悲哀,還是大明王朝的悲哀?尋根究底,是體制的弊端造成了改革的悲劇。而對於張居正本人,歷史上也是褒貶不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