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一名賢才,裴潛在歷史上為何不出名?

本文已影響2.57W人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裴潛的文章,歡迎閲讀哦~

説到這個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説過,他與我們前文中,提到的僅用一句話,化解司馬炎登基時尷尬的裴楷,同出一族,而且一起被時人被稱為“八裴”,他的名字,叫作裴潛。裴潛,字文行,原本是河東聞喜人。當初,他為了逃避戰亂,到往了劉表治下的荊州,不過,他雖然得到了劉表的厚待,卻並不認為劉表能成大事,所以沒有為劉表效力,反而在曹操平定荊州之後,成為了曹操的麾下。

曹操手下的一名賢才,裴潛在歷史上為何不出名?

他雖然知名度,不及曹操麾下的很多文臣武將,但是他的能力卻不容小覷,曾為曹操平定過叛亂。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公元210年的時候,曹操雖然早已平定了三郡烏桓,但是北方並沒有完全安定,反而有烏丸王和兩名大人都自稱單于,並導致了代郡大亂。曹操在派同為“八裴”之一的裴秀,為新任代郡太守的同時,打算派裴潛率精兵征討叛軍。裴潛卻認為,這些蠻夷之所以反叛,僅是因為心中不安,如果派兵前往,他們自然會更努力的反抗,於是他只帶了少數人馬相隨,打算用計降服叛軍。

他的“坦誠”,果然感動了這些少數民族,就連單于都跪下認罪,交還了擄走的人口和財物。不過裴潛也不是什麼慈善家,他在感化胡人的同時,還揪出了與叛軍勾結的十餘位官員,對其進行依法處置,並用法律嚴格要求胡人,於是北方徹底安定,百姓紛紛歸心。三年後,他任滿被召還,卻對曹操説,自己一向對胡人要求嚴格,繼任者一定會放寬要求,從而讓胡人對法制鬆懈,從而再次出現爭端,甚至引發叛亂。

曹操手下的一名賢才,裴潛在歷史上為何不出名? 第2張

後來,果然如他所料,可見裴潛不僅謀略過人,還非常有頭腦,是一個善於分析的人,因此,他對劉備的評價,也有了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那麼,他到底是如何一針見血的評價劉備,提曉劉備是否真仁義這一謎題的呢?

《世説新語識鑑篇》記載: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意思是説,在裴潛看來,如果讓他盤踞中原,只能生亂而不能治亂;如果讓他乘機守住險要之地,足以成為一方之主。

結合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裴潛所言不虛,例如劉備在徐州這塊中原大地之上,不但沒有穩定發展,而是經常生亂,被呂布偷襲丟掉了徐州,擔任豫州刺史的時候,又再次奪了徐州,被曹操擊敗後,逃到袁紹處,繼續跟曹操對着幹,最終無奈兵敗,逃到荊州的新野。而劉備也荊州開始遇到了諸葛亮,最後憑藉赤壁之戰,拿下荊州四郡,借了南郡,最後西取益州,奠定了蜀漢的基礎,成為一國之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