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56章 备梯(2)原文讲了什么?如何翻译?

本文已影响5.04K人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56章 备梯(2)

《备梯》也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篇章之一。主要讲如何对付敌人以云梯攻城的战术方法。在此篇中,墨子在回答禽滑釐怎样对付敌人用云梯攻城的方法之前,先告诉他守城的战术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外交战略。怎样才能守好城?首先必须使自己国家内部的人团结,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将领,必须对内亲近百姓,对外缔结和平,如果自己兵力少就多亲近兵力众多的国家,在有敌人侵犯时,可获得邻近的邦国的帮助;如果自己国家的力量小,这就不可忽视力量强大的国家。只有这样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敌人,即使有,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但这篇《备梯》主要是讲怎样对付敌人以云梯攻城的方法,因此墨子用大篇幅介绍怎样对付云梯的方法,比如在城墙上面筑起“行城”和“杂楼”,来增加高度;他们之间的布局应该有一定的距离,相距的宽度以敌人进攻的宽窄为标准,而且两者要相间布局等。

墨子·56章 备梯(2)原文讲了什么?如何翻译?

【原文】

守为行堞,堞高六尺而一等,施剑其面,以机发之,冲至则去之,不至则施之。爵穴,三尺而一①。蒺藜投必遂而立,以车推引之。裾城外②,去城十尺,裾厚十尺。伐裾③,小大尽本断之,以十尺为传④,杂而深埋之,坚筑,毋使可拔。

二十步一杀,杀有一鬲,鬲厚十尺。杀有两门,门广五尺。裾门一,施浅埋,弗筑,令易拔。城⑤希裾门而直桀。

县火,四尺一钩樴。五步一灶,灶门有炉炭。令适人尽入,煇火烧门,县火次之。出载而立,其广终队。两载之间一火,皆立而待鼓而然①火,即具发之。适人除火而复攻,县火复下,适人甚病,故引兵而去,则令我死士左右出穴门击遗②师,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又听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施伏,夜半城上四面鼓噪,适人必或③,有此必破军杀将。以白衣为服,以号相得,若此,则云梯之攻败矣。

墨子·56章 备梯(2)原文讲了什么?如何翻译? 第2张

【注释】

① 三尺而一:每隔三尺挖一个。

② “裾城外”三字前疑漏一“置”字。

③ “伐裾”后疑漏“之法”。

④ “传”应作“断”。

⑤ “城”后漏一“上”字。

① 然:通“燃”。

② 遗:读为“溃”,溃败。

③ 或:犹“惑”,惊惑。

墨子·56章 备梯(2)原文讲了什么?如何翻译? 第3张

【翻译】

守城的一方在“行城”上筑起临时用的矫墙“堞”,一律高六尺,在墙外安装上剑,用机械发射,敌方的冲撞器来了就撤发射机,没来就使用它。矫墙下部开的名叫“爵穴”的小洞,三尺远开一个。“蒺藜投”一定要对着敌方进攻的范围摆放,用车推下城墙后,用车再拉上来,便于反复使用。在离城墙外十尺远的地方堆积断树,这叫作“置裾”,裾的厚度为十尺。采伐断树的方法是,不分大小,一律连根拔起,锯成十尺长一段,间隔一段距离深埋于地中,筑牢实,不能让它被拔出来。

城墙上每隔二十步设置一个准备投掷敌人的场所叫“杀”,杀有一个储备投掷物品的“鬲”,鬲厚十尺。“杀”设有两个门,门宽五尺。裾也有一门,用断树浅埋而成,但不要筑牢实,要使它能容易被拔出来。城上对着裾门的地方放置供投掷的“桀石”。

城上悬挂的火,叫悬火,每隔四尺设置一个挂火具的钩樴。五步设一口灶,灶门堆放炉炭。等敌人全部进入就放火烧门,接着将悬火往下投。作战器具排列的宽度与敌人进攻的范围一致。两个作战器械之间设置一个悬火,管悬火的士兵,一律站在悬火旁等待出击的鼓声。鼓声一响,就点燃悬火,敌人接近随即投放。敌人如将悬火打灭,就再次进攻,如此反复多次,敌人必定疲惫不堪,因此就会领兵而去,敌人一旦退出,就命令敢死队从左右出穴门追击溃逃之敌,但勇士和主将务必依照城上的鼓声从城内出去或退入城内。又趁着多次出兵时布置埋伏,半夜三更时城上四面击鼓呐喊,敌人必定惊疑失措,伏兵乘机能攻破敌军军营,擒杀敌军首领。但要用白衣做军服,凭口令相互联络。这样一来,用云梯的攻城方法就被破解了。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