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死後,是何人建立的南明呢?

本文已影響2.09W人 

明朝崇禎皇帝的死是一個國家的悲劇,但是他原本是有機會東山再起的,可是他卻選擇了一條最決絕的道路。

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標誌著明朝的滅亡。南京原是明朝的首都,明成祖定都北京後,南京成為陪都。北京失守十餘天后,訊息才傳到江南。四月十七日,在南京的大臣們心急如焚,立即著手推舉新君。

由於崇禎的三個兒子均被大順軍俘獲,在沒有直接皇位繼承人的情況下,南京的大官僚與手握兵權的將領開始為立哪位藩王拉幫結派,明爭暗鬥。當時的皇位備選人有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在這幾人中,朱由崧最有優勢,但朱由崧當時並不在南京,而在淮安。

部分東林黨人對福王繼統心存顧慮,原因是朱由崧的祖母是明神宗朱翊均寵愛的鄭貴妃,明朝後期的“紅丸”、“梃擊”、“移宮”等著名案件都與鄭貴妃有關。神宗與鄭貴妃都非常喜歡老福王朱常洵,想要立他為儲君,只是由於東林黨的反對才希望落空。東林黨魁首錢謙益、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等人擔心,朱由崧繼位後會算老賬,於是反對立他,轉而支援立潞王朱常淓為帝。

史可法是南京兵部尚書,又是東林黨左光斗的門生,對於立不立朱由崧,一時拿不定主意,經過考慮,決定同鳳陽總督馬士英商量從桂王與福王之間選定繼位者。史、馬商量的結果是擁立桂王,史可法也指斥福王“不孝、虐下、干預有司、不讀書、貪、淫、酗酒七不可立”,但在關鍵時刻,馬士英得到密報,說總兵高傑、黃得功、劉良佐準備擁立朱由崧,而這些人都歸馬士英節制。馬士英擔心自己被架空,立刻見風使舵,轉而擁護福王。當南京的大臣傳閱馬士英的書信後,雖感到震驚,也無可奈何。

馬士英(約1591—1646年),貴州貴陽人。本姓李,過繼馬氏,明萬曆己未(1619年)年進士,明末鳳陽總督、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人稱“馬閣老”,後事敗被清廷所誅。有清一代,其為人頗遭指責。但顧誠《南明史》認為:馬士英固然不是救時之相,但把他列入《明史》奸臣傳似乎過重,把他同阮大鋮稱為“閹禍”更是無中生有。

崇禎帝死後,是何人建立的南明呢?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以次年為弘光元年。擁護他的那批人被授予高官,尤其是馬士英,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而史可法的職銜雖高於馬士英,但因擁立問題被排擠出外,為避嫌疑前往淮陽督師。此舉曾引起輿論大譁,史可法也看到大局堪憂,但他決心“鞠躬致命,克盡臣節”。

朱由崧即位後本應勵精圖治,以雪先人之恥,但實際情況卻是弘光朝廷在建立之初就腐朽不堪,危機四伏。史可法反對朱由崧繼統的理由之一就是他貪圖享樂,酗酒好色。果不其然,剛剛當上皇帝后,朱由崧就下令在南京、蘇杭等地採選秀女。其爪牙為迎合主子的需要,強徵民女,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好酒貪杯是朱由崧的另一大癖好。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聽樂縱飲,大臣幾番進諫都無濟於事。皇宮內廷懸掛的楹聯竟是“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幾見月當頭”。

掌握實權的馬士英、阮大鋮等同樣醉生夢死,他們不僅不減輕賦稅,還勒派軍餉,增加鹽酒課稅,甚至動用手中權力賣官鬻爵,搜刮金銀財寶。民謠“中書遂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蔭起千年塵,拔貢一呈首。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就是用來諷刺馬、阮貪得無厭的。

朝廷也是門戶林立。馬士英以擁戴首功結黨營私,不顧輿論反對,將閹黨阮大鋮拉入內閣,許多官員紛紛告退。閹黨當權後,大肆打擊迫害反對派,阮大鋮還編過一本東林、復社人士黑名單《蝗蝻錄》。另一方面,在弘光政權醞釀之初,就圍繞立福王還是潞王起了爭執。東林黨人為自己的利益反對擁立福王,當福王藉助馬士英等人的支援登上寶座後,東林黨人希望破滅,他們不能將矛頭直接指向當今聖上,只能把馬士英當作發洩物件,尤其是馬士英冒天下之大不韙起用魏忠賢逆黨阮大鋮,更是給東林黨人以口實。東林黨人以正人君子自居,崇尚氣節,公開鄙視馬、阮之流。由於門戶之見,整個弘光朝廷忙於勾心鬥角,互相傾軋。

悍將同樣擁兵自重,不聽朝廷指揮。朱由崧能登上帝位,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功不可沒。他們原為敗軍之將,現在搖身一變,反而成為定策元勳。黃得功,字虎山,由於同張獻忠等作戰,累功至廬州總兵,後因平定叛將劉超功,封靖南伯。劉良佐,字明輔,同樣因與起義軍作戰,升任總兵官。高傑,字英吾,原為李自成部將,降明後多次追剿農民軍,因功升總兵。劉澤清,字鶴州,崇禎末年升至山東總兵。朱由崧繼位後,封黃得功為靖南侯,高傑為興平伯,劉澤清為東平伯,劉良佐為廣昌伯。四鎮自恃定策有功,桀驁不馴,皇帝和朝臣對他們無可奈何,馬士英表面上以首輔自居,實則也受四鎮牽制,無法有所作為。

弘光政權的財政也同樣是入不敷出,他們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弘光朝廷統治著最為富庶的江南地區,由於統治集團奢侈腐敗,竟然使得財政入不敷出。除朝廷要徵稅,四鎮軍閥也要搜刮。老百姓交不起稅,只能賣兒賣女,社會矛盾非常尖銳。

清軍奠都北京後,已經成為弘光朝廷最大的敵人,但朱由崧和弘光諸大臣鼠目寸光,沒有遠見,相信清軍乃為其報君父之仇,決定要聯合清軍共同對付農民軍。這樣一來,“聯虜擊寇”就成為弘光朝的一項基本國策。順治元年七月十八日,弘光朝以左懋第、陳洪範、馬紹愉為代表,組成北使團,前往北京議和。二十一日,使團攜帶御書以及賞賜給吳三桂的黃金一千兩、白銀十萬兩及大量綢緞,由南京出發,走水路經濟寧、臨清、德州,於十月十二日從正陽門進入北京城。弘光使團以割讓山海關外地和歲幣十萬兩為條件,向清廷求和,但清方對南明使團的到來態度冷淡,只派大學士剛林與使團交涉。

剛林蠻橫,指責弘光朝擅立皇帝,拒絕議和。十五日,清戶部官員將財物收去。二十六日,剛林傳達多爾袞的旨意,要求北使團明早即行,並聲稱要發兵南下。北使團見和談無望,僅要求祭祀和改葬崇禎,也被剛林拒絕。次日,北使團在清方將領的押送下南返。由於陳洪範在途中向清方密奏扣留左懋第、馬紹愉,自己願歸降,所以當北使團一行來至滄州時,左、馬二人被扣回北京,放陳一人回去。十二月十五日,陳洪範抵南京,一邊麻痺弘光君臣,一邊挑撥朝廷與黃得功、劉良佐的關係,以便拉黃、劉降清。弘光朝君臣雖然認為事有可疑,但沒有深究,只是讓陳洪範回籍了事。

清攝政王多爾袞寫信給史可法,對弘光稱帝嚴加斥責,令他們去掉帝號,仍稱藩王,共同討賊,否則便加征伐。史可法覆信答應“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北使團失敗後,史可法也逐漸認識到與清方議和不現實,開始考慮與清軍作戰。1645年,史可法命高傑率軍北上。正月初十日,軍隊來到睢州。鎮守該地的許定國已暗中投降清軍,考慮到高傑兵多將廣,不敢與之正面衝突,於是設計把高傑騙入軍營,灌醉後將其殺害。史可法得知高傑被害得訊息,趕赴軍營做善後事宜,穩定軍心。高傑被害,同為四藩鎮之一的左良玉起兵造反。他坐鎮武昌,兵強馬壯,開始並非真心擁立福王,在其手下勸說後,才表示擁戴。左良玉一介武夫,割據稱雄,擁兵自重。早在弘光朝廷發生“假太子”案時,左良玉與馬士英的意見就不和。左良玉抓住朝中大臣對馬士英、阮大鋮把持政權不滿的機會,以討伐馬士英為名,率軍攻打南京,南明政權大為恐慌。當兵至九江時,左良玉突然病死。左良玉死後,他們對南京的威脅解除了。

史可法(1601—1645年),字憲之,又字道鄰,河南開封人,明末清初抗清名將。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明福王為弘光帝,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屍體不知下落。史可法死後,揚州梅花嶺一帶有許多號稱是史可法的軍隊,所以當時有史可法未死的說法。乾隆帝稱讚史可法“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足稱一代完人,為褒揚所當及”,追諡為“忠正”。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在左良玉出兵的同時,清方也在積極籌劃向南進發,意圖攻克弘光政權。1644年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命多鐸率師南下。次年,清軍開始向南京進發。三月初七日,清軍兵分三路向歸德出發:多鐸統兵出虎牢關口,固山額真拜尹圖等出龍門關口,兵部尚書韓岱、梅勒章京伊犁爾德、侍郎尼堪等統外藩蒙古兵出南陽路。四月初五,清軍從歸德出發,十三日到泗州,夜渡淮河,直趨揚州。十八日,兵臨城下。史可法向各鎮求援,但無一至者。實際上,高傑、劉良佐等人已陸續向清方投降。二十四日晚,清軍以紅衣大炮轟城,次日,揚州陷落。在守城期間,豫親王多鐸曾先後五次致信,史可法都不啟封。城破被執後,多鐸仍倍加禮敬,勸其投降。史可法曰:“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慷慨就義。由於遭到揚州城軍民的堅決抵抗,清軍惱羞成怒,在攻克之後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五月初五,清軍抵達長江北岸。初八日,取鎮江。初十日,弘光帝與宦官、后妃數十人逃出城外。十七日,多鐸進入南京。來不及逃跑的許多官僚,手捧明疆域圖本、戶糧簿籍,冒雨跪降,“文武各官爭趨朝賀,職名紅揭堆至五尺者十數堆”。清改南京為江寧府,並派洪承疇為江南總督,招撫江南各省。朱由崧逃出南京後,奔往太平府(今安徽當塗),當地官員不予接納,於是轉投黃得功。清方得知朱由崧出逃,馬上派劉良佐追擊。後黃得功被殺,朱由崧被活捉,多鐸將其帶到北京宣武門外斬首,弘光政權滅亡。

清廷改南直隸為江南省,以洪承疇總督軍務,招撫江南,經略西南。洪承疇也十分賣力,勞累得幾乎雙目失明,為清軍平定江南立下汗馬功勞。

崇禎帝死後,是何人建立的南明呢? 第2張

另一方面,馬士英逃出南京後,帶著鄒太后東奔西轉,於五月二十二日到達杭州,得知弘光帝被俘後,馬士英與杭州官員商量請潞王朱常淓監國。六月初八日,朱常淓就任監國。朱常淓乃庸才,毫無治國能力,只是一味求和,希望能偏安一隅。清軍卻迅速向杭州逼近。六月十一日,清軍到達塘西,馬士英、阮大鋮等又踉蹌逃竄。十四日,清軍佔領杭州,潞王朱常淓投降。

潞王朱常淓的投降,帶來了極其嚴重的政治後果。在朱由崧的弘光政權垮臺後,朱常淓是血緣上最接近於萬曆皇帝的藩王,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最少爭議。如果他堅持抗清,各支反清力量就比較容易團結起來,形成一股比較強大的勢力。他的投降使得朱氏近支宗室幾乎全部落入清軍之手,直接導致兩個遠支宗室對皇位的爭奪:魯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鍵爭立,朱聿鍵之弟朱聿金粵則援引“兄終弟及”同桂王朱由榔爭立。

內鬥嚴重消耗了南明的抗清力量,真可謂明朝氣數已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