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國和齊國兩國為何會被稱為東西二帝?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41W人 

在人類史上,中國的戰國時代,是一個全方位達到成熟與頂峰的時代。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就戰國七雄來說,除了楚國之外,其他幾個諸侯國一開始都沒有稱王。不過,在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之後,戰國七雄的君主都使用了王爵,也即和周天子已經平起平坐了。在此基礎上,到了戰國中期,秦國和齊國已經不滿足於僅僅稱王,秦昭襄王和齊閔王選擇並稱為“東西二帝”。那麼,問題來了,秦國和齊國為什麼並稱“東西二帝”?後來為何又取消了帝號?

首先,《韓非子·內儲說下》記載:“穰侯相秦而齊強,穰侯欲立秦為帝而齊不行,因請立齊為東帝,而乃能成也。公元前288年,秦國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議秦昭王稱帝。對此,秦昭襄王於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齊國,說服齊閔王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面對秦國的這一建議,齊閔王沒有選擇拒絕。於是,秦昭襄王和齊閔王這兩位君主,正式稱帝,是為東帝與西帝。也即秦國的地理位置偏西,所以秦昭襄王為西帝,而齊國則處在戰國七雄靠東的位置,因此齊閔王為東帝。在此基礎上,齊國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一下子和其他五國在稱號上拉開了差距。

歷史上秦國和齊國兩國為何會被稱為東西二帝?原因是什麼?

那麼,對於秦國和齊國來說,為什麼要使用帝號這一稱呼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就要說到戰國中期的歷史背景了。在秦昭襄王和齊閔王稱帝之前,魏國作為戰國初期的霸主,已經逐漸走向了衰落。而魏國的衰落,則是齊國和秦國的崛起。比如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齊國大軍就重創了魏國大軍。而在河西之地中,秦國因為商鞅變法後的實力增強,終於擊敗了魏國,奪回了河西之地。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國衰落之後,齊國和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

在齊國和秦國崛起後,二者自然展開了一番較量。不過,對於秦國來說,卻遭遇了齊國的重創。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桑丘之戰是發生在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齊國於桑丘(今山東兗州市附近)擊敗秦國入侵的戰役。此戰役為秦國商鞅變法以來首次與齊國正面交鋒的戰役。也即在桑丘之戰中,齊國擊敗了秦國。在此之後,齊國大將匡章在齊閔王五年(公元前296年)率軍大破巔峰時期的秦國,攻入函谷關(戰國時期唯一入秦關的將領),秦昭王遂歸韓河北及武遂、歸魏河外及封陵以求和。

歷史上秦國和齊國兩國為何會被稱為東西二帝?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最後,正是因為齊國的強勢,也即很難在正面擊敗齊國,所以,到了公元前288年,秦國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議秦昭王稱帝,秦昭襄王為了抬高自己,同時也為了打擊鄰國,離間齊國與東方各國的關係,接受了這個建議。對於秦國來說,之所以邀請齊國一起稱帝,無疑是希望離間齊國和山東六國中其他諸侯國的關係。對此,齊閔王一開始沒有看穿秦國的陰謀,從而接受了稱帝的建議。但是,在秦國和齊國稱帝后,蘇秦建議齊閔王取消帝號,以此和山東六國合縱攻秦。在齊國君主齊閔王取消帝號後,秦昭襄王自然不願意在稱號上激怒山東六國,於是也隨之取消了帝號。就這樣,秦國和齊國一度並稱為“東西二帝”,不久之後又取消帝號,也即繼續稱王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