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憶淞滬抗戰:如果國家需要 我還要去打仗

本文已影響2.12W人 

時隔76年,曾憲高老人昨天第一次重回吳淞口。76年前,他曾作爲敢死隊隊長參加淞滬抗戰。憶及當年,年愈九旬的老人忍不住老淚縱橫。

昨天是“八·一三”淞滬抗戰76週年紀念日。寶山區在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系列紀念活動,並首次將3位當年參加過淞滬抗戰的老兵請到現場。“他們身上至今保留着當年的情懷,但這個羣體也在慢慢消逝。”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書記沈建忠感慨,當年參加淞滬會戰的75萬中國將士,如今健在的僅30人左右。

由於種種原因,不少曾爲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老兵,晚年生活並不如意。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近年走訪大批抗戰老兵,結果發現不少老人生活困難。

與經濟拮据相比,孤獨是困擾不少老兵的更大心病。當年作爲普通士兵親歷抗戰全過程的謝天佑老人,身上至今留着作戰時留下的2處彈片。作爲淞滬抗戰紀念館請來的嘉賓之一,老人向記者展示身上的彈痕,並滔滔不絕地回憶當年的作戰經歷。

一旁的女兒悄悄告訴記者,這是父親第一次以老兵身份在公開場合接受人們的敬意。之前,歷經坎坷的他很少受到關注。

1950年復員返鄉後,謝天佑即在浙江老家務農直至80歲。近年,一批民間志願者開始關注抗戰羣體,浙江海寧的志願者桑建忠走近謝天佑,爲老人提供生活服務和援助,這令老人的女兒頗爲感激。

昨天,來自上海、浙江、廣東、貴州等地的多位志願者也被請到淞滬抗戰紀念館,介紹其尋訪和幫助抗戰老兵的經歷。

老兵憶淞滬抗戰:如果國家需要 我還要去打仗

他們不僅爲生活困難的老兵提供經濟援助,還自發爲老兵制作了“抗戰勝利紀念章”和證書;幾經努力,抗戰老兵羣體也逐漸收穫社會的知曉和認可。

“我是懷着感恩之心走進抗戰老兵的世界。尋訪中有驚喜、有歡笑、也有淚水。”上海志願者虞洋堅信,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老兵感到年輕人沒有忘記他們,他們堅信自己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

已經尋訪到多位抗戰老兵的桑建忠則呼籲,社會各界能給予這個羣體更多理解和關愛。“每過去一天,這個數字都可能減小。我們需要更多人的行動,讓他們得到榮譽和尊重,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裏不留遺憾。”他說,“老兵從不懼怕死亡,他們怕被我們忘記。”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館長唐磊昨天在紀念淞滬抗戰76週年有關活動上透露,紀念館所在的寶山區臨江公園年內將啓動改建,打造成一座淞滬抗戰遺址主題公園;淞滬抗戰紀念館也將啓動改造,以進一步展示淞滬抗戰的歷史。

據介紹,臨江公園內2公里環形步道將被改建爲“抗戰步道”,兩次淞滬會戰的相關重要事件將以雕塑、繪畫等形式分散其中,向市民介紹抗戰知識;公園入口也將放置抗戰主題雕塑,園內製高點土山也將改造,或將建立一座淞滬抗戰紀念碑。

同時,淞滬抗戰紀念館也將擴大展覽面積並重新布展。寶山區有關方面透露,來自復旦、華師大、民革市委等的專家已成立專家組,將對館內布展進行重新設計、表述;目前500平方米的展廳面積,有望擴大至2000平方米左右。

此外,去年被發現的抗戰歌曲《淞滬戰歌》MV也於昨天首發。此曲由羅家倫作詞、黃覺非作曲,當年曾在寶山地區傳唱,激勵吳淞口張華浜陣地參戰的黔軍將士,後失傳。去年6月,淞滬抗戰紀念館在貴陽採訪抗戰老兵時,意外獲悉此曲的信息,經過一番努力,使之重新傳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