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發蒙振落”有什麼歷史典故嗎?“發蒙振落”含義詳解

本文已影響1.68W人 

還不知道:成語“發蒙振落”有什麼歷史典故嗎?成語“發蒙振落”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發蒙振落】故事的主人公:

汲黯(?-前112年),西漢名臣。字長孺,漢景帝時因爲父親的原因任太子洗馬。漢武帝時期,初爲謁者,後來爲東海太守,有政績。被召爲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公孫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雜記》記載),爲西漢名臣。

成語“發蒙振落”有什麼歷史典故嗎?“發蒙振落”含義詳解

【發蒙振落】是什麼意思?

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發蒙振落】出自哪裏?

西漢·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

【發蒙振落】詞語辨析:

【發蒙振落讀音】:fā méng zhèn luò

【發蒙振落的近義詞】:輕而易舉、發矇振槁

【發蒙振落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

【發蒙振落】典故:

西漢時,掌管封舜事務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慮個人安危,經常向年輕的漢武帝直言進諫。有個名叫董仲舒的讀書人向武帝提出建議,將諸子百家的學說作爲邪說,予以禁止,獨尊孔子及其儒家經典,以通過文化上的統治,達到政治上的統一。這就是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來,武帝採納這個建議,到處表示要以仁義治天下。

成語“發蒙振落”有什麼歷史典故嗎?“發蒙振落”含義詳解 第2張

汲黯覺得武帝這種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當着許多儒生的面批評武帝說:“陛下內心的慾望很多,嘴上卻說要以仁義治天下。這哪裏像古代聖賢唐堯、虞舜的樣子呢?”武帝聽了無言以答,非常難堪地離去。

有人對汲黯說,你這樣當面得罪皇帝,遲早會出事的,汲黯不以爲然地說:“皇帝設置百官,難道是爲了讓他們光說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義的污泥裏去嗎?”不久,淮南王劉安準備反叛。他對公孫弘並不放在眼裏,怕的倒是汲黯。爲此,特地告誡手下人千萬不要在汲黯那裏露了馬腳。他說,汲黯此人愛好直言進諫,能爲節義而死,很難迷惑他。至於丞相公孫弘,對付他就像揭開蒙蓋在眼睛上的障礙,振落樹上的枯葉那樣容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