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永遠“不吃六安茶”,她這麼說有何用意?

本文已影響2.35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賈母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帶她逛大觀園,來到櫳翠庵時,妙玉奉茶,賈母脫口而出:“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回答也很妙:“知道。這是老君眉。”

賈母永遠“不吃六安茶”,她這麼說有何用意?

這段對話很引人遐想。一向孤傲、“萬人不入她眼”的妙玉,爲什麼會知道賈母不吃六安茶?賈母又怎麼知道妙玉習慣用六安茶待客?她們之間,有着怎樣的默契與瞭解?

有人解讀,妙玉是犯官之後,到父輩的故交家中避難,賈母知道她家一向有喝六安茶的傳統。這個解讀跨度有點大。王熙鳳曾借“吃了我們家的茶”來調侃黛玉,可見賈府中人也會時不時換一換吃茶的口味,怎麼妙玉家就要幾代人一以貫之吃六安茶?就算妙玉家裏習慣喝六安茶,怎麼妙玉就一定要喝六安茶?就算妙玉小時候跟着家裏喝六安茶,千里進京,水土有變,怎麼一定還要喝六安茶?就算妙玉到現在都喝六安茶,難道一定要用六安茶奉客?

從賈母和妙玉的對話來看,她確實知道妙玉習慣用六安茶奉客。但這與妙玉家裏的傳統無關。只能是出於賈母對妙玉本人生活習慣的瞭解。

賈母對妙玉的瞭解,並不止喝茶。她進入櫳翠庵,“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顯然知道妙玉平時是在東禪堂待客。妙玉請她們進屋,賈母拒絕,然後要求:“我們在這裏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這話說得,何等熟悉,何等自然,何等不見外?就算是故交之女,如果平時沒有密切往來,能說出這樣不客氣的話來嗎?

賈母與妙玉,平時也有來往。這個結論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僅憑這一處證據。我們看看王熙鳳是怎麼說的。

賈母永遠“不吃六安茶”,她這麼說有何用意? 第2張

逛完大觀園的第二天,賈母病倒,王熙鳳向劉姥姥解釋:“從來沒像昨兒高興。往常也進園子逛去,不過到一二處坐坐就回來了。”賈母常進大觀園,得一般只逛一兩處。注意,是“一兩處”,不是河邊走走、花叢坐坐。她常去的是哪一兩處?

以賈母對寶玉的寵愛,她多半會常去怡紅院。除此之外,像黛玉的瀟湘館,賈母發現窗紗舊了;探春的秋爽齋,賈母發現梧桐也長好了;寶釵的蘅蕪苑,賈母發現太素了,素得簡直忌諱——從這些描寫來看,賈母顯然是很長時間沒來這幾處的。而迎春不得寵,惜春孤介,李紈冷淡,賈母似乎更不會常常去她們那裏。

剩下的呢,難道賈母會到作爲倉庫的綴錦樓、或者用作小廚房的“五間大房子”(這時候還沒設小廚房呢)去逛嗎?

除了寶玉的怡紅院,賈母還能去哪裏逛?

似乎只剩下櫳翠庵了。

因爲常去,賈母纔會知道妙玉習慣用六安茶待客,而妙玉也纔會知道賈母不吃六安茶。她們不僅有經常性的交往,而且已經相處到熟不拘禮的程度了。

號稱“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的妙玉,其實“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萬人不入他眼”不過是個幌子,她不是不理人,而是有區別地接待客人。除了對寶玉的偶然造訪十分欣喜之外,她也常常招待賈母,而且對賈母比較親近——但凡有一點冷淡,賈母也不會再去了。

賈母永遠“不吃六安茶”,她這麼說有何用意? 第3張

妙玉爲什麼對賈母親近?還是那句話:“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妙玉的“潔”與“空”完全是表象。在內心之中,她是以“咱們閨閣”自命的。

一個閨閣少女,遠離家鄉,父母雙亡,連師父也去世,身邊沒有什麼親人。對於一個有相似家庭背景的、年老的、慈祥的老人,她很容易產生親近依賴之心。

另一方面,岫煙知道妙玉是“不合時宜,權勢不容”才避難進京的,在賈府有託庇的意味。而她與賈政等男性交流不便,最能依靠的也只有賈母了。

妙玉只是一個借佛門做避難所的的孤女,不是什麼名尼高僧,也沒有表面的清高孤冷。理解了這一點,賈母的“不吃六安茶”,以及她本人的許多不可理解的行爲,就都可以理解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