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關羽爲何會失荊州?發生了什麼?

本文已影響2.76W人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三國時期的故事非常的受歡迎,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三國演義》等藝術作品的影響下,人們腦海裏都會有一個概念——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當時關羽也已經是五六十歲的老將了,怎麼會稀裏糊塗的就把荊州這麼重要的地方給丟了了,要怪只能怪敵人太狡猾!

歷來批評關羽,無非是說他的驕傲,看不起孫權,孫權要求和關羽聯姻,結果被關羽拒絕;關羽雖然愛惜士兵,但是對士大夫過於苛刻,所以才導致傅士仁和糜芳的投降;或者說關羽對陸遜的輕視,才導致呂子明白衣渡江,偷襲成功。其實,我想說的是,孫權、呂蒙爲了偷襲荊州已經準備了太久太久,關羽是防不勝防。

首先,孫權惦記荊州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公元217年,孫權已經開始了佈局。公元216年曹操進攻濡須。第二年春天,“孫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至此,孫權的外交政策再次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孫劉聯盟而向曹操請降。孫權的外交策略爲什麼出現了這麼大的變化呢?因爲他感受到了來自劉備的威脅。

三國時期關羽爲何會失荊州?發生了什麼?

赤壁之戰前,孫權自然是堅定地孫劉聯盟支持者。東吳大多數人都準備投降曹操,只有魯肅、周瑜少數人認爲不能投降曹操。赤壁之戰後,雖然暫時擊退了曹操的進攻,但是曹操的勢力依然太過於強大。所以孫權必須聯合劉備才能抵抗曹操的威脅,因此纔會把妹妹嫁給劉備,把南郡借給劉備,儘管當時周瑜堅決反對。

但是等到公元214年,劉備全取益州之後,孫權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荊州對於吳蜀兩國都太過於重要,劉備佔據益州、荊州所帶來的威脅遠遠比曹操大得多。因爲長江在那裏,荊州處於長江中游,如果關羽帶水軍順江而下,那麼對於東吳來說,那將是滅頂之災。所以我們無須批評呂蒙、孫權目光短淺,幾百年後宋太祖趙匡胤說過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是孫權對於關羽的感覺。

所以,其實早在公元217年,孫權向曹操請降,已經開始謀劃奪取荊州了。公元217年,劉備甚至都還沒有開始攻取漢中,所以東吳對於荊州是勢在必得。到了公元219年,孫權攻合肥,曹操調兵遣將擋住了孫權的進攻。關羽趁此機會北伐襄樊,歷來對於關羽爲何此時北伐都非常不解,其實關羽當時負責荊州防務,看到曹仁在襄陽的軍隊調走,他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關羽的北伐證明,他的選擇並沒有錯,襄陽被圍,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老年的曹操甚至都生出了遷都以避其鋒芒的念頭。如果不是賈詡和司馬懿的勸阻,或許曹操已經撤往北方了。此時的孫權終於等到了襲取荊州的時機,他首先向曹操表示,願意討伐關羽以向朝廷盡忠,然後他完了一些心眼。

據《三國志·關羽傳》裴松之注引《典略》記載,孫權派使者表示要派兵幫助關羽,但同時又讓軍隊走得不要太快(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這樣撩撥的關羽非常惱怒,所以纔會有史書記載中關羽曾數次辱罵孫權所派的使者。關羽當時包圍樊城,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也是非常的得意,所以發下狠話“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三國時期關羽爲何會失荊州?發生了什麼? 第2張

我們不能否認關羽是一個驕傲的人,否則他也不會對黃忠、馬超都看不上。曹丕繼位後曾經討論過劉備稱帝后會不會伐吳的問題,當時曹魏大臣的主流觀點是“關羽是蜀國唯一的名將,現在死了,蜀國肯定無力發動戰爭。”所謂旁觀者清,在曹魏君臣看來,關羽都是蜀漢唯一的大將,可見關羽的地位。

孫權除了撩撥關羽之外,還有呂蒙、陸遜兩個狠人,他們上演了一齣戲,徹底迷惑了關羽。本來關羽並非對於東吳全無防備,畢竟是沙場宿將,所以關羽在南郡留有兵力專門防守東吳。但是呂蒙稱病,陸遜接替呂蒙後卑辭屈下,把關羽捧上了天,加上襄樊前線兵力緊張,關羽纔會把留守部隊全部調走。

後來的故事就是我們熟悉的了,呂子明白衣渡江,傅士仁、糜芳投降呂蒙,呂蒙安撫荊州軍士家人,關羽軍心大亂;陸遜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道路,所以關羽走投無路之下才會撤往麥城,兵敗被擒殺。

因此,在我看來所謂關羽大意失荊州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只是敵人太狡猾。孫權提前兩年佈局,呂蒙、陸遜這種英才之人合謀對付關羽,關羽孤身一人防守荊州已經很難應對,更別提是在北伐襄樊之時。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一起來討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