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學家,使田園詩成了反映農村生活之詩

本文已影響1.99W人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學家,使田園詩成了反映農村生活之詩

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

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爲“範文穆”。

范成大的生平經歷

一、范成大早年仕途

范成大於宋欽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於吳縣(今江蘇蘇州),他幼年聰慧,十二歲時便遍讀經史,十四歲時開始創作詩文。

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韋氏(顯仁皇后)從金國回朝,范成大應試獻賦頌,名列前茅。

紹興十四年(1144年),在崑山堅嚴資福禪寺讀書,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號此山居士。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爲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

二、范成大出使金國

宋金簽訂隆興和議時朝廷忘了議定受書的禮儀,趙昚曾爲此感到後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趙昚任命范成大爲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學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觀使兼侍讀、丹陽郡開國公,充任祈請國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請更定受書之儀。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學家,使田園詩成了反映農村生活之詩 第2張

到燕山後,范成大祕密地草擬奏章,具體論述接受國書的儀式,把它放入懷中。范成大首次呈進國書,言詞慷慨,金朝君臣正認真傾聽時,范成大忽然上奏道:“兩朝已經結爲叔侄關係,而受書禮儀沒有確定,我這裏有奏章。”

於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顏雍大吃一驚,說:“這難道是獻國書的地方?”金朝羣臣用手板擊他要他起來,范成大跪立不動,一定要把國書送上。

不久,回到住所,完顏雍派伴使宣旨聽候處理。范成大一直跪着要獻上國書,金朝廷上議論紛紛,太子想殺死范成大,經越王阻止才作罷,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氣節而歸。

三、范成大被貶外調

范成大歸國後,被任命爲中書舍人。最初,趙昚親筆抄寫東漢崔寔的《政論》賜給輔臣,范成大上奏說:“御筆書《政論》,本意在於嚴格法紀,整頓積弊。

而近日大理寺議定刑罰,順次加重一級,這不是以嚴刑換取太平,而是殘酷。”趙昚稱他說的是明智的話。

張說被任命爲籤書樞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書,扣留命令七天不下達,又上疏勸告,最終阻止了任命,但范成大也因此遭外調。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兼廣西經略安撫使,此即爲“南宅交廣”之行。

幾年後,廣州鹽商上書,乞求恢復客商販鹽,宰相同意他們的意見,拿出大量的銀錢幫助他們。人們多認爲不好,這個意見發給有關部門討論,最終沒能改變范成大的方法。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學家,使田園詩成了反映農村生活之詩 第3張

舊法規定政府所買之馬以四尺三寸爲限度,趙昚下詔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說互市四十年,不應該突然改變。

四、范成大招募人才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爲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說:“吐蕃、青羌兩次侵犯黎州,而奴兒結、蕃列等尤其狡黠,輕視中國。臣應當教練將兵,外修堡寨,還要講明訓練團結的方法,使人人能夠作戰。

蜀地名士孫鬆壽、樊漢廣都不願出來做官,范成大表彰他們的氣節。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長,不拘於小節,其優秀突出的上書推薦,往往揚名於朝廷,位至二府。

范成大在四川與陸游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五、范成大參與賑災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臥病,請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離開成都。十月,返回臨安召對,趙昚命他權任禮部尚書。

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應對旱災、賑濟饑民有功,朝廷“轉其一官”以獎賞。十一月,特授太中大夫。水盜徐五暗中興事,號稱“靜江大將軍”,范成大將其抓獲誅殺。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請開倉賑濟饑民外,還下令境內驅捕飛蝗。因苦於風眩,從夏至秋,五次請求致仕,於同年八月被任命爲資政殿學士,再次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六、范成大退隱閒居

范成大致仕後,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較爲閒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於淳熙十三年(1186年)寫下了最後的名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並於紹熙三年(1192年)左右爲家鄉撰寫了《吳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起任福州知州。范成大多次請辭,均未獲允,只得入朝召對,獲趙昚慰勞,並賜丹砂及手書的蘇軾詩兩首,太子趙惇(宋光宗)也賜“壽櫟堂”三大字。其後又於延和殿論事。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學家,使田園詩成了反映農村生活之詩 第4張

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華),稱病堅請奉祠,獲朝廷允准。其後向新即位的趙惇上陳“當世要務”。同年,封吳郡開國侯。

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於病中自編的詩文全集完成,命其子範莘向楊萬里求《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請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朝命特贈五官。十二月十三日,歸葬吳縣至德鄉上沙的赤山旁。[6][6]後累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

范成大的代表作

范成大退隱石湖的十年中,寫了許多田園詩,其中以《四時田園雜興》最爲著名。這組詩共60首七言絕句,每12首爲一組,分詠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園生活。

在古代詩歌史上,田園詩事實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隱逸情抒情詩,如王維、孟浩然詩中的田園風光都是作爲詩人靜謐心境的外化而出現的。

除了少數陶詩以外,古代田園詩中對田園生活最重要的內容農事反而是忽略不顧的,偶爾出現的樵夫、農人也往往被賦予隱士的性格。

至於農村生活的主人公農民的勞作生活及其種種疾苦,唐代詩人如元稹、張籍等往往把此類內容寫進《農家詞》、《田家詞》一類樂府詩中。

這些詩中沒有田園風光的描寫,在習慣上也不被看作田園詩。范成大創造性地把上述兩個傳統合爲一體,全面、真切地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各種細節。

范成大成功地實現了對傳統題材的改造,使田園詩成爲名副其實的反映農村生活之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