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本文已影響2.1K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科舉作弊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故事的一開始還得從一本書說起。名叫《曾廣四書備旨》,這本書有什麼特別呢?這本書它的特別的就是小,說到這裏是不是以爲小編再給大家開玩笑。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它的體積放在手上居然比手掌還要小。準確說就跟火柴盒差不多。但是這裏面的內容保準讓你瞠目結舌這本書的頁,碼竟然多達80頁。再看一下字,有人曾經這樣算過,全書火柴盒大小竟然多達20萬字,每一頁都密密麻麻,滿滿當當的。字小的跟螞蟻頭差不多。但是就這樣每一個筆畫卻是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厲害吧!可能有人要說了現代科技這麼發達,弄一本兒這項的小書沒有什麼,隨便找一個文員就能搞定。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2張

南京有一位市民在清理祖上遺物的時候,在一雙清代布鞋的腳後跟裏意外發現的,這是清代的東西,令人疑惑的是,他的祖上爲什麼要弄這樣一本小書?而且還把他藏在鞋後跟兒裏。這就給咱們今天說的話題,和古代科場有關聯。衆所周知科舉考試是古代朝廷錄用官員的一種制度。這項制度從隋煬帝創立開始。在中國存在了1300多年啦。他有一個好處就是改變了以往重門第,不重才學這樣的一個傳統,讓很多寒門學子得到了進身仕途名,垂青史的機會。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3張

他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但是他同時又是非常殘酷的。爲什麼這樣說?很簡單,因爲僧多粥少,宋代黃庭堅就曾經說過,當年他參加進士科舉同考的人多達3000人,可是最後上榜的不到100人,也就是說考生當中超過95%的人,最終是要落榜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用這話來說,那是一點兒都不誇張。如果說落榜啦那怎麼辦吶?古代科舉三年一次,唯一的辦法就是,只有再等三年之後回去繼續唸書,三年以後重新再來。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4張

可這麼一來科場裏面就出現了很多滑稽的場面,什麼樣的滑稽場面吶?那就是白髮童生,壽星舉人。那是常常一抓一大把,爺爺和孫子同考的那也是大有人在,據清宮祕檔記載乾隆59年的福建鄉試,也就是考舉人的,超過70歲的考生竟然有100多人,古人有這樣一句話,一士登甲第,九祖光鮮新的風光,對於讀書人來說實在是誘惑太大了,很多人終其一生,就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考試。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5張

科舉考試,僧多粥少競爭慘烈,而自己的書讀的確實不是那麼紮實,才情也不是那麼高,天分不是那麼夠,那有沒有別的辦法能夠讓自己順利的擠過這座獨木橋吶?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這個辦法就是舞弊。據史料記載從有科舉開始,科場舞弊就隨之產生。當然,朝廷是不允許舞弊的,不斷出臺新的制度來打擊舞弊行爲,而舞弊者,那不惜以身試法,前仆後繼挺而走險,舞弊的手段是不斷的花樣更新,不斷的生機。所以有人說,1300年的科舉史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一部舞弊和反舞弊的鬥爭史,而就在這部鬥爭史當,中所謂光怪陸離,所爲讓人瞠目的奇事,怪事,荒誕事,那真是一抓一籮筐,其中甚至充滿了刀光劍影和淋漓的鮮血。那麼古代科場都有哪些鮮爲人知的祕事吶?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6張

再說之前,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古代科場他是怎麼回事兒?是什麼樣子的?在古城南京著名的江南貢院,也就是科舉考試的考場,主要是最後由舉人考進士考貢生的一個考場,它始建於南宋,在現存的古代科場當中歷史最悠久,號舍最多,又因爲這裏出的狀元最多,光清朝就有58位,史稱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那什麼是號舍那?所謂號舍,就是一個挨一個大小不到三平米的小房間。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7張

考試的時候考生是一人一間,一旦開考號舍全部封閉好,考生在裏面呆上三天,哪裏不能去,吃喝拉撒睡全在裏面,古代科舉就是這麼考的。號舍很簡陋,不過在考生進號舍置前,這個程序就不簡單了,從貢院大門到號舍之間,考生要經過三道大門,而每一道門都有兵丁把守,搜身,但凡在考生身上搜到作弊的東西,立馬逐出考場,取消考試資格,接下來還有更嚴重的懲罰等着。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8張

進了考場之後那麼考什麼呢?早期的科舉考試內容主要以四書五經爲主,都是一些經書子集,雖然名目繁多,但是好在考試的時候你可以自由發揮,相對難度不大,清楚題目的意思就行了。但是在明朝以後的八股取士,明朝開始發明了寫八股文,那麻煩就大了,他有元曲當中的一些成分,還有唐詩當中的一些內容,還有宋代意境形式上用詞上,八股文,他是高度精煉,很難寫的,不是說誰都可以做的正。因爲這樣科場舞弊的現象就開始嚴重了各種手段,那是花樣百出,當然夾帶最精巧的還得算咱們今天最開始說的那本小書,這本小書來頭非常不一般,他竟然是舞弊產業化的成果。這樣一說,舞弊還產業化了?是的,沒錯,你仔細看這本小書,可不是手工抄出來的,而是印刷出來的。當年有人爲了發展舞弊的地下產業,竟不惜重金從德國引進了一種名叫溼印法的印刷技術,這才印製了這本小書。當然了書的售價,那自然是不菲的,除了這種作弊小書,古人還有還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舞弊高招呢?咱們接着朝下說,墨盒作弊的工具它十分輕巧,在墨盒的底部開一個孔,有七八公分長,然後把需要的文字捲成一小卷,塞進小孔裏,塞露之後利用墨盒的底蓋,把這個孔遮蓋住,還有的是,把可能要考的題目範文抄在宣紙上然後把它貼在衣服裏面,咱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9張

那朝廷官方又應該如何應對吶?一方面加大考生進場時的檢查力度,這是基本的,也是必須的。另外一方面,還出臺了一些在今天咱們聽起來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措施。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林則徐他在南京主政期間,針對考場舞弊就出臺了一個五人聯保的辦法。五人聯保是什麼意思呢?五個考生大家互相擔保,也就是說一個考生出了問題,五個考生同樣治罪。按照這樣的制度只有五個人相互擔保,考生纔可以進考場,可是一旦有人作弊了其他四個人就要跟着一起倒黴,在今天看來這非常不可思議吧?但是在當年這種五人聯保的辦法確實讓一些人不敢擅越雷池。因爲這相互擔保的這五個人要麼是好朋友,要麼是族人,一個家族的。但是很快,這種辦法又不行了,因爲科場舞弊的手段又要升級了。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10張

前面咱們說了,八股文要求非常嚴苛,元曲裏面要有點兒東西,唐詩裏邊還有,寫內容而且還必須得按照一定的格式來寫,非常難寫。舞弊高手就正好利用上了他的這種格式要求,在文章的關節字眼上做文章。就是訂製關節在卷子上做暗號。好比說在第一段開頭用夫字,第二段結尾也用夫字,這是給閱卷考官用的,只要買通考官,他們看到這些關鍵字眼,立馬就知道這是誰的卷子?那就給高分,當然賄賂考官因爲牽扯的人很多,風險自然也就更大,稍有不慎整個家族就會受到影響,別說個人的前程整個家族的前程都有可能毀掉。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11張

咱們再說兩個人。第一個唐伯虎,大家都知道,唐伯虎有個稱號江南第一才子,這是因爲在江南貢院的鄉試當時,他只有16歲,卻高中鄉試第一名。本來按照這個節奏他在科場應該是春風得意,可是沒有想到29歲那年,他到京城參加,春闈會試,卻意外的捲入了一場舞弊大案,從此人生徹底改變。當時是春闈會試的第三場,有一道關於四書的題目出的非常的偏,偏到什麼程度呢?數千考生只有兩個人切中了題,一個是江陰鹽商子弟徐經,另一個就是唐伯虎,按說題目雖然偏,可畢竟沒有超出書本的範圍,有一兩個剛好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12張

但是考完之後考場外卻傳言四起說,主考官泄露題了,明朝歷史上記載這一句話—事泄。也就是先知道了題目,買通了考官指的是徐經,買通了家童然後事泄,語涉唐寅。也就是說涉及到唐寅了,關於唐伯虎是不是跟考題泄密有關,後來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是,但也有人說這其實是唐伯虎的性格造成的悲劇,爲什麼這麼說吶?唐伯虎有一個弱點,雖然才華出衆,但是他更加的恃才傲物,放浪形骸,他能夠看得起的人沒有幾個。據說當年考試因爲只有他打答對了那道題,他非常的狂傲,把其他的讀書人都貶的一文不值,結果犯了衆怒人家把他給誣告了,當然時止今日唐伯虎是不是被冤枉的沒人知道,但是他的命運確實是從此改變了。因爲涉及到舞弊,他被革去功名,終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就這樣,一代風流才子,只能靠賣畫爲生。那是落魄潦倒,可是受舞弊案的牽連也並不一定全部是壞事。

咱們說下第二個人大名鼎鼎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魯迅。魯迅本名周樹人他出生於小康之家,這是因爲他的祖父周福清。是一個很牛的讀書人,當年的進士,家族中第一個考進士的。還被點了翰林。但是在魯迅12歲那年,也就是1893年,周家卻從小康而墜入了困頓,爲什麼會是這樣吶?因爲那一年,周福清的兒子,也就是魯迅的父親周伯義要去杭州考舉人,魯迅的父親已經考過幾次,都沒有考中,祖父周福清很着急。我翰林,我兒子連舉人都考不上,太丟人了。偏偏巧的是從京城來的主考官正是周福清的熟人殷如璋,周福青於是打起了歪主意,當時周福清就想可不可以走走關係,讓自己的兒子能夠中上一個舉人。剛巧的是周圍有許多的親戚朋友。他們也有很多子弟要參加科考,他們一同來到周福清的家裏,就請周福清出面,爲他們做一個橋樑,這些人就大家湊錢,最後湊了1萬兩白銀搞了一張匯票,這就準備賄賂主考官,可是錢怎麼送去呢?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13張

當時周福清爲了兒子,那是豁出去了。親自帶着僕人就在蘇州河邊等着即將路過這裏的老熟人。周福清就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主要是把自己的兒子和一些送過銀子的考生名字,就附在上面,然後把1萬兩的銀票也放在信裏面,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按照規定,主考官赴任的途中是不可以會見親戚朋友的。一是在殷如璋到達蘇州的時候,周福清就叫僕人把信給殷如璋送去,按說事情想的挺好,朝廷只是規定了熟人不能見面,沒規定主考官不能收信。可是問題是這個事情卻偏偏搞砸了,按照當時的約定,殷如章收信之後,事情能不能辦應該給僕人回個話,可是偏巧了殷如璋剛剛收信還沒有拆開,副主考官來了,殷如章只好先談話,沒有馬上拆信。這就麻煩了,周福清的傭人在外面就等啊等,等了好長時間沒有動靜。他心裏面就想會不會這1萬兩銀票被吞吃了,不做事兒啦!自己回去怎麼交差呀,的確,這種擔心也算是合情合理。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在的相比 簡直是弱爆了 第14張

可最蠢的是周福清這個僕人意着急,他居然站在碼頭上大喊:“主考大人,我那封信裏面有一張1萬兩的銀票”。也不知道這個僕人當時是怎麼想的,突然說出了這樣的話,這不就是告訴所有人自己在行賄嗎?就這樣,周福清出事啦。爲了能夠不被處死,所以變賣家產田地來走動一切關係,萬幸的是周福清送去的那1萬兩匯票因爲牽扯到官司,而成了一張空頭支票周福清被判了一個斬監後,在那個時候考試舞弊罪有多大啊?斬監後,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死緩,但是周家就從此敗落了,那爲什麼說這又是一件幸事呢?咱們知道,正是因爲家道敗落。魯迅才被迫出走留學,最後才成爲了文學家,可是如果沒有祖父的這個行賄舞弊案,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種軌跡了,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大文豪魯迅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