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不僅在文學方面有成就,就連百姓離婚也能搞定

本文已影響2.88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白居易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提起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腦海中浮現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離離原上草”;是《長恨歌》中唐明皇與楊貴妃“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曠世之愛;是《琵琶行》裏“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潯陽夜色。

誠然,作爲詩人,白居易偉大的藝術成就有目共睹,但作爲一名政府官員,他也是一名政績突出,愛民如子,被老百姓傳頌和愛戴的父母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白居易當官的那些事。

一、作爲杭州刺史,着重西湖的水利建設,造福一方

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與白居易有關的傳說,這倒不僅僅是因爲詩人爲西湖寫下了“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峯圍繞水平鋪”這樣的千古佳作,更多的則是對他“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讚揚。

白居易初到杭州時,由於前任地方官損公肥私、濫有職權,甚至聽信術士的胡言亂語,爲了保證自己的“官運”不外泄,大旱之年也不放西湖水灌溉農田,導致禾苗乾枯,糧食大幅減產;在這種情況下,官府不僅不進行賑災和扶持,反而橫徵暴斂,加重稅負,令老百姓苦不堪言。

白居易看到這樣的景象,非常痛心,不由發出了“稅重多貧戶,農飢足旱田”的感慨,於是他決定要將西湖水系進行全面治理併合理利用,造福一方百姓。

經過實地勘測,白居易在錢塘門外,加修一條長堤,並修造了一座石涵閘,將湖水蓄積,以備旱災時使用。他怕當地百姓和主管官員不瞭解堤防的使用,爲農業生產造成損害,特地親自書寫《錢塘湖石記》(當時的西湖名爲錢塘湖),並找人刻成石碑,樹立在湖邊。

碑文中詳細說明了堤壩的用途,以及蓄水、放水的方式,還有對堤壩進行日常維護的方法,非常詳實細緻,甚至連放一寸水位的湖水能夠灌溉多少頃田地,都寫得一清二楚。老百姓看到這塊石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白居易不僅在文學方面有成就,就連百姓離婚也能搞定

白居易在杭州執政期間,非常注重保護西湖的水土,明文規定不允許私自填湖造地,更不允許隨意砍伐附近山上的林木。但是就是有人不把法律條文當回事,依然是我行我素。

有一次餘杭縣的親戚爲了建造私家花園,仗着自己有官家的靠山,強行在西湖南側填土造地,建造臨湖水榭。白居易知道後,毫不徇私,立刻命令那人拆除了違章建築,並且還罰他們多挖了一百多畝的湖泥,纔算完事。

有錢人違法要處罰,普通老百姓違反規定也是要管的,有些人爲了省錢,偷偷跑到湖邊的山上去砍樹當柴燒。白居易就讓當地的官員宣傳保護山上林木的重要性:保持山上的林木是爲了保護水土,一方面防止山泥流入西湖,另一方面也是爲了防止出現大規模的山洪。

除了加大宣傳,白居易規定對那些不聽勸阻,依然我行我素上山砍樹的人小懲大誡,如果因爲上山砍樹被抓獲,便要在官府的監督下補種十棵,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敢私自填湖砍樹了。

白居易先做杭州刺史,後來又被調任爲蘇州刺史,短短几年中,他把整個蘇杭地區治理得山清水秀,民生富足。現在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人間天堂的形成,大詩人白居易功不可沒。

白居易離開杭州的時候,老百姓感念他的功德,戀戀不捨,夾道相送,這讓白居易非常感動,寫下了“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一無樹,那得淚潸然”的詩句。而杭州的百姓也爲了紀念這位“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父母官,將西湖上的白沙堤,稱爲“白堤”。

二、清官能斷家務事,白居易公平裁判離婚案

除了興修水利,治理水患,作爲一任地方官,白居易難免會審理一些民事糾紛的案件,其中有這麼一樁離婚官司,在民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

有個農婦去給下地幹活的老公送飯,誰成想半路碰到了自己的老公公,老人家說正好自己也很餓,媳婦就把飯給公公吃了。沒想到這個老公不幹了,覺得媳婦不按時給自己飯吃,就是不守婦徳,於是就寫了休書,非得休妻離婚不可。

這當媳婦的也很委屈:“我是替你孝順老人,又不是偷家裏的東西給外人,憑啥要休了我?”於是這官司就打到了父母官白居易的案頭上。

要說白居易,可不僅僅是寫詩和治理西湖的高手,斷起家務案件來,也是頭腦清醒,事理分明。他一看這案子的來龍去脈,立刻就告訴那個老公:“這婚你離不成,你媳婦沒犯啥錯。雖說既嫁就得從夫,但是在孝順父母,與服從老公之間,還是要以孝爲先,你媳婦順序沒搞錯,是個明白事理的女人。你趕緊麻利兒帶媳婦回家,以後好好過日子,別再沒事找事了。”

就這樣,我們的白大官人,不僅爲那個蒙受委屈的媳婦主持了公道,挽救了一個家庭,也讓我們看到,即便是在森嚴的封建宗法社會裏,也有富於人情味的一面。

三、關心底層民衆生活,因直言進諫被貶黜

白居易爲官始終關注底層百姓的疾苦,反對豪強貴族對老百姓無限度地壓榨,這在詩作《賣炭翁》中得以深刻的體現:“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對於官吏這種近乎搶劫似的盤剝,詩人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也對壓迫下水深火熱的百姓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在同情民衆、關注民生的同時,白居易也對自身做出了深刻的反省,在《觀刈麥》中,他不無感慨地寫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作爲一名封建社會的朝廷大員,能夠以民爲重,將天下興衰視爲己任,如此擔當實在是難能可貴。

因爲性格耿直,白居易在朝堂上諫言從不避諱鍼砭時弊。時間久了,不僅得罪朝中權貴,就連皇帝也覺得不舒服。唐憲宗時,白居易因爲反對憲宗重用宦官而遭到壓制,被剝奪了向皇帝諫言的權利。

後來又因爲在宰相武元衡被刺殺一案中,堅持追查真兇,被反對派指責爲“越職言事”,遭人誣陷後被貶職爲江州司馬,這對白居易的打擊很大,不僅讓他對仕途彷徨,也陷入了人生的苦惱之中。

白居易不僅在文學方面有成就,就連百姓離婚也能搞定 第2張

在前往江州赴任途中,白居易寫下:“眼痛滅燈猶闇坐,逆風吹浪打船聲”,以此來抒發心中的鬱結。在江州任職期間,更是創作了千古名篇《琵琶行》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舒的鬱結。

那“同爲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悵然若失,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的欲言又止,不知令多少人感同身受,引發了多少人內心的共鳴,千百年來讓人久久傳頌,感嘆不已。

被貶江州,讓白居易深受打擊,也成爲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從那之後,他的人生態度從“兼濟天下”,轉變爲“獨善其身”,甚至到晚年時,變得沉迷享受,這也讓後人對他的評價頗具微詞。

作爲唐代三大傑出詩人之一的白居易,他的詩歌不像李白那樣天馬行空,浪漫奔放;也不似杜甫那樣沉鬱悲憫,憂國憂民;但他的詩歌質樸優美,通俗平易,令人充滿回味與感動,而且,以從政經歷看,他無疑是這三人中,施展個人抱負最成功的,無論是文字還是行動,白居易充滿人文關懷的思想內涵,與濟世強民的家國情懷,都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