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愛賞燈,會不會有引發大火的危險?

本文已影響2.65W人 

明代,元宵放燈已成定製,自朱元璋建都南京,即訂下了元宵燃燈十天的規矩。永樂遷都北京後,仍沿舊制,自正月初八上燈至十七落燈,共計十天,比宋代增加了五天(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永樂七年,元宵節期間賜百官假日十天,明代晚期改爲賜百官假期五日,除內臣近侍、朝臣閣部正、外臣計吏之外,其餘百官皆可入市與民同樂。朝廷對元宵節非常重視。宮中放燈也成定製,上元之前,在乾清宮前面的丹陛上樹立七層牌坊,形同鰲山。或者在壽皇殿前搭建「方圓鰲山燈」,最高時達十三層。委派近侍上燈。鐘鼓司負責作樂;內府提供庫存蠟燭;內宮監預備奇花、火炮、巧線、盒子、煙火、火人、火馬之類,至元夕燃燈放煙火(劉若愚《明宮史》)。

明朝皇帝愛賞燈,會不會有引發大火的危險?

宮中元宵情景可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憲宗元宵行樂圖》。這是一幅著名的工筆重彩畫作,高三十六點六釐米,通長六百三十點六釐米,以長卷形式描繪了元宵節期間,成化皇帝參與的種種遊樂活動。宮中效仿民間風俗,張燈結綵,搭建鰲山燈棚,燃放煙花爆竹,並表演雜技百戲。圖中所繪鰲山,被沈從文先生斷定爲「傳世明代最具體鰲山燈棚形象」。鰲山如史書所載搭建如山,「最高有十三層者」。此處鰲山滿布球形花燈,四角出挑帶華蓋的彩燈,中央有券門,也懸燈。燈山應爲四門,通往四方。鰲山上層有「八仙慶壽」 燈景。鰲山前景爲雜技百戲,有頂竿獻藝,鑼鼓伴奏,又有「鍾馗嫁妹」戲文行進。鰲山右側可見小兒持蟾蜍燈與兔子燈,行進戲文中有挑燈、扛燈、擎燈者。

明朝皇帝愛賞燈,會不會有引發大火的危險? 第2張

《行樂圖》的另外一段,爲某宮門前的景象。宮門懸三枚巨燈,門裏院落中立有彩繪高柱,柱兩側懸兩排彩燈。可見六角宮燈、六棱瓜燈及球燈。宮門前有戲文行進,角色均披掛紙紮「竹馬燈」。這種燈分前後兩截,竹扎骨架,糊紙,彩繪,內燃蠟燭,拴掛在角色的前後身上,形同騎馬。正對宮門是四人騎馬交戰戲文,應爲「三英戰呂布」。前面有一人推動旋轉的滾燈,燈中設「萬向軸」,不論燈球如何旋轉,中間的蠟燭始終直立。燈前是「月明和尚度柳翠」戲文;後面則是「百蠻獻寶」。圖中還能見到「白象燈」、「人物燈」和各式花燈。又見憲宗成化皇帝,身穿一件淡赭皇袍,坐在黃色絲綢的幄帳之下的寶座上,觀看慶賀活動。

明朝皇帝愛賞燈,會不會有引發大火的危險? 第3張

據《明武宗實錄》第一〇八卷稱:正德九年(1514年)元宵期間因大肆燃燈而引起火災。「寧王宸濠別爲奇巧以獻。遂令所遣人入宮懸掛。傳聞皆附着柱壁,輝煌如晝。上覆於宮廷中依檐設氈幙,而貯火藥於中。偶弗戒,遂延燒宮殿,自二鼓至明,俱盡。火勢熾盛時,上猶往豹房省視。回顧,光焰燭天,戲謂左右曰:是好一棚大煙火也」。宮中火起,熾盛薰天,皇帝卻渾然不覺,誤爲一棚大焰火,可謂昏聵至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