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涼州都督府和河西節度使分別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17W人 

唐朝涼州都督府和河西節度使分別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涼州都督府和河西節度使分別是什麼?

作爲我國封建歷史上的頂峯之一,唐朝曾經所創造的盛世直至如今也讓人們感到懷念無比。當時無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方面,唐朝都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爲世界第一,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供今人享用。

而它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偉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歸功於其獨特的政治體制,最大限度地將唐朝的力量激發了出來。爲了對其政治制度進行分析與探討,今天我們就以唐代涼州都督府與河西節度使之間的關係變遷爲例,來對其做出一定了解。

涼州都督府具有濃重的軍事色彩

1、都督府的設立是出於軍事目的

都督府的設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初年設置的督軍御史,其職能在於受御史的命令而監督軍隊作戰。曹魏政權建立後,魏文帝曹丕首次將都督列爲正式官職並且制度化,此後一直沿襲到隋朝時期,不過名字稍有變化,成了總管。

唐朝建立後,對隋朝的政治制度多有繼承,“高祖發跡太原,官名稱位,皆依隋制。及登極之初,未遑改作,隨時署置,務從省便。”涼州總管府這一行政機構和設置自然也就跟着繼承了下來,這也是此後涼州都督府官職的來源。此後,隨着時局的變化和動盪,涼州總管府經歷了一系列變化,最終成爲我們更爲熟知的節度使。

唐朝建立後,它面對的是一個羣雄割據、中原混戰的複雜局面,當時的涼州就是地方割據勢力之一,被一個名叫李軌的軍閥佔據。爲了將涼州收入囊中,唐朝派遣安興貴前去涼州說服李軌投降。

之所以會選擇安興貴,除了因爲是他的主動要求外,還在於他本人是涼州本地的世代豪族,在當地擁有極高的威望。當勸說無效後,安興貴毅然聯合他在涼州的勢力發動了對李軌的討伐和進攻。

最終,涼州被納入唐朝的統治當中,李世民和安興貴也被相繼任命爲涼州總管和刺史。之後,唐王朝爲了穩定自身在涼州的統治和管理當地,開始將總管和刺史這兩個職務安插在一個人身上,最終促成了都督府的產生。

另外,唐朝當時面臨的外部軍事壓力也是促成總管府向都督府轉變的重要原因。在唐朝初期,他所需要面臨的外部軍事壓力其實是極爲巨大的。無論是北方的突厥、西邊的吐谷渾還是西南邊的吐蕃,都與唐朝之間處於敵對關係的狀態。而這些政權進攻的戰略要地,則就在於涼州一帶,涼州因此成爲唐王朝最重要的軍事要地之一。

爲了將涼州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唐朝王開始放棄以前的行軍政策,即當有敵人進攻時再從其他地方調集兵力趕赴支援涼州,而是開始注重在涼州本地駐紮大量軍隊,軍鎮也就此產生。如此強大的一股地方軍事力量,唐王朝的統治者自然需要格外小心謹慎,進行制度上的變更以適應社會變化就是必然之舉,涼州都督府正式取代總管府出現於歷史舞臺之上。

2、都督府的職能也是側重於軍事

由於前文所提到的涼州都督府的設置目的,這使涼州都督府的職能也主要是偏重於軍事。在經過數年的開發和經營之後,涼州已經成爲唐王朝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是其防禦外敵入侵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關口。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王朝賦予了涼州都督極高的軍事權力。當戰爭發生之時,都督可以直接越過刺史來調動當地的軍隊來進行反擊和進攻,刺史本人也需要在軍事和行政方面聽從都督的調動。縱觀唐朝歷史,對於西北地區包括涼州在內的諸多地區進行過多次政區劃分與調整,但無論最後劃分的結果怎麼樣,涼州始終都在唐朝的西部防禦體系當中佔據着中心地位。

此後隨着時間的發展,唐王朝統一全國後,內部地區開始進入一段長久的和平階段。在這種較爲穩定的環境下,各地方行政機構的軍事職能自然也跟着下降,轉向偏重於對當地的民生和經濟管理,涼州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作爲唐王朝內部安全最重要的屏障,無論其餘各地區再如何繁榮,涼州依然需要面對來自西部少數民族的侵襲。在這樣的情況下,涼州都督的主要職能仍舊是軍事,涼州地區的軍事活動也幾乎從未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涼州都督在執行自身正常職能的時候,還附帶着對當地刺史的監督效能,或者說這兩者之間是互相監督,這也是唐王朝加強對地方掌控的重要手段。

涼州都督與河西節度使之間的關係可謂一脈相傳

1、河西節度使繼承了涼州都督絕大部分的軍事職能

正是由於涼州如此重要而複雜的局勢,使唐王朝在節度使的設立上,將掌管涼州軍事的河西節度使作爲全國第一個設立的節度使。最早在唐高祖武德二年時,唐王朝就在涼州設立了以藩軍爲主的赤水軍,用以對抗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

此後隨着時間的發展,西部地區所需要面臨的敵人愈發強大與頻繁,突厥、吐蕃甚至是阿拉伯都相繼試圖佔領河西走廊以作爲自己向東擴張的跳板。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時任涼州都督的休璟被武則天特別任命爲“持節隴右諸軍大使者”。

唐玄宗繼位後,節度使的設立進一步制度化,涼州的都督府制自然而然地成爲了全國第一個向節度使司制轉變的地區,包括前文所提到的赤水軍等諸多軍隊都變成了節度使管轄之下的軍隊。

此外,河西節度使在對當地軍事事務的定奪上面也擁有着更高的權力。一方面,河西節度使在軍事上一人擔負着指揮、督察和統領全軍的責任和地位,這與之前的都督幾乎一模一樣。另一方面,河西節度使還對唐王朝設立的安西四鎮以及北庭都護府有着一定決策權,它們無論是在人口還是物資上的調動都需要經過河西節度使的同意才能夠進行。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河西節度使幾乎可以說是一人就包攬和掌管着整個西部地區的軍事防禦和部署,軍事意味十分濃厚。相比之下,此時的都督則更側重於對當地日常秩序的管理和維護,主要處理民生事務。

2、都督府並未完全與河西節度使分割開來

雖然此時河西節度使這一官職在權力上面已經遠遠超過了都督府,但都督府卻並未就此消失於歷史舞臺。事實上,自從河西節度使產生以來,涼州都督這一職務就幾乎一直是由河西節度使來兼任,都督府這一行政機構也並未撤銷。

如在開元年間的楊執所擔任的就是涼州都督還兼任左衛將軍、河西諸軍州節度督察等大使,又如之後的楊敬述擔任的也是涼州都督同時兼任右羽林軍將軍、赤水軍大使。即便是在之後全國各地都已經普遍實行節度使制度來作爲地方行政區劃,但涼州依然沒有取消掉都督府,反而是始終在名義上與河西節度使並行存在,成爲一種長期的制度。

而都督府之所以能夠維持如此長的時間,自然不可能是因爲唐朝統治者的疏忽和大意。相反,涼州都督府在對涼州本地的治理上在很多時候都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事實上,早在節度使制度還並未正式形成之前,涼州都督就已經發揮出一部分處理民政事務的職能,如當時任涼州都督的郭元鎮就曾“令甘州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

盡其水陸之利”以促進涼州本地的經濟發展。即便是在主要職能是軍事的情況下,涼州都督府尚且能夠關注到民生事業,當其軍事功能幾乎全部轉移到河西節度使身上之時,它對於當地社會自然就有了更爲強大的管理作用,能夠解決除軍事外的其它許多問題。

之後,隨着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中央政府對全國各地的掌控力大大減弱,各方割據勢力蜂擁崛起。既是爲了號召地方軍隊平定叛亂,也是出於維護國家統一局面的目的,唐王朝不得不將節度使制度推廣到全國各地。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河西節度使自身的實力也趁機大大增強,開始將原先都督擁有的許多民政職能也都歸入到自己手上。其中,由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主要負責邊疆防禦事務,由漢人組成的軍隊則肩負包括屯田在內的民政任務。因此,河西節度使與都督之間的職能到此已經達成一個相當融合的地步。

總的來說,唐代涼州都督府與河西節度使之間的關係既是繼承,也是融合,可謂密切無比。作爲節度使之前的制度,都督府對維護涼州本地的穩定與整個唐王朝的安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當節度使制度產生之後,他在承接了都督府和權力的情況下,也自然而然地承擔了所有的職能和責任,繼續爲保衛邊疆發揮着自己的作用。雖然隨着後期唐王朝的衰弱,河西節度使也難免成爲分裂的勢力之一,但其在整個歷史上的功績卻是永遠存在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